顯示具有 不專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不專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讀書儀式」的重要性~先靜心再專心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專心,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的策略。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對於「讀書儀式」有更深刻的體會。

        四月三十日,我最常寫稿子的咖啡聽,居然要結束營業。雖然已經公告一個多月,但是經過時看到大大的「頂讓」兩個字,還是讓我有一點失落。一開始我不以為意,因為咖啡廳很多換一家也就可­以,但没想到卻連續兩週寫不出一篇文章,真的有嚇到我。

        老實說,這家咖啡店的咖啡並沒有特別好喝,在裝潢上也是非常的簡單,也沒有什麼浪漫或書香氣息。唯一的優點是在公園旁邊,而且有超大的落地窗,採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總是習慣坐在窗邊的一個座位。每次去總是叫一份早餐搭配招牌咖啡,然後待上三小­時,期望可以把文章或教材完成。

        我習慣在上午寫文章,通常是八點半到咖啡廳報到,那時店裡通常只有兩、三組客人,感覺非常清靜。先喝上一兩口咖啡,然後拿出手機和筆記本,先花上2020分鐘的時間,釐清這週的所有待辦事項的先後順序,並且訂出截止日期。收起筆記本後,再喝一下咖啡轉換情緒,然後戴上我的「全罩式耳幾」,花上2020分鐘隨手寫一下草稿。前前後後大約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才會進入重頭戲。

        接著拿出筆記型電腦來打文章,通常大約在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完稿。如果效率高時,甚至可以在兩小時寫完兩篇文稿。幾乎每週一都是如此,不知不覺也持續了整整五年,期間也寫完了兩本書。即便是手頭上沒有文稿要寫,也會抽空寫一些管理學的文章,只是當成自己在做筆記,而沒有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

        寫文章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不然常常會到牛頭不對馬嘴,甚至出現跑題的情況。只是經驗告訴我,專心不是你想要就能馬上有,即使是大人也很難「立刻」非常專心。很多時候越是心急的動筆,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修改,結果反而更沒有效率,甚是需要整篇打掉重練的情況。反而先做一點事務性的事情,讓自己的思緒先沈澱,當雜訊消失後反而更有效率。

        再來,「戴耳機」來打文章,並非是鼓勵大家心二用,而是我跟家人的默契。它有如一個明確的標示「請勿打擾」或「努力中」的牌子。只要我帶上耳機時,兩位寶貝就不會打擾我,因为她們明確知道我在忙,所以不會有空理會她們。所以,當我在打字時都會帶著耳機,但卻不一定會播放音樂。與其說是耳機,反而比較像是「耳塞」或「計時器」。

        藉由這樣的「讀書儀式」,一來讓別人知道我在工作,所以不會過來打擾我;二來是向自己承諾,在一小時內要好好專心。只是沒想到,因為換一家咖啡廳而已,卻足足讓我有兩週難以習慣,真的是有點傻眼。但也因此,也讓我思考另一個問題,孩子老是不專心,有時是我們太心急,要求孩子坐下來就要馬上專­心,結果孩子做越心慌,因為他怎麼樣也沒辦法專心。

        或許我們應該改一個方式,透過一些「固定」事務性的工作,幫助孩子的思緒可以先「靜下心來」。藉由大人的智慧,幫孩子找出適當的策略,當孩子理解如何找到自己的步調之後,自然也就更容易專心。孩子雖然不一定會有自己的書桌,但固定的「讀書位置」是絕對是必須要的,哪怕是用板凳當桌子也都是可以的。最重點是要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孩子也才更容易學會專心。

        當孩子要讀書前,要求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完成三件事情。藉由動手的過程,讓自己浮動的心情靜下來,像是:調整檯燈、削鉛筆、排好寫作業的順序,也許一開始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但等到孩子靜下來後,寫字讀書反而會更有效率。很多時候孩子不專心,並非是調皮搗蛋,而是計畫性不好。好不容易才坐下來準備寫字,寫不到幾個字發現有東西忘了拿,又開始翻書包,當然也就顯得很不認真,而惹得大人生氣。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教他如何事先準備,不是嗎?規律,其實才是我們最應該堅持的事情,而不是馬上做,或做得快慢。

        專心是要準備的,也需要學習的,不是一坐下來就可以做到的。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規律」,趁孩子在低年級時,建立良好的「時刻表」,讓孩子牢牢的記在心底,等孩子長大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讓孩子學會專心,就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讀書儀式」開始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收起孩子的橡皮擦 ~ 寫字慢吞吞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寫功課,老是東摸西摸、能拖就拖的,一個簡單的功課都可以寫到一兩個小時,把爸媽都快要逼瘋了,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孩子寫快一點呢?其實,最簡單的最方式,就是收起孩子的「橡皮擦」。



  收起橡皮擦?那要是寫錯了怎麼辦?沒有橡皮擦,就不用訂正嗎? 我想這是很多爸媽共同的疑問,其實不用太擔心,寫功課一定需要「鉛筆」,但是不一定要「橡皮擦」。就像我們使用原子筆時,會隨身攜帶立可白嗎?我想不會的吧!

   為什麼幫孩子暫時收起「橡皮擦」會有幫助呢?主要有三大好處:

()減少分心:
現在的文具都非常精緻,就連橡皮擦都五花八門,高矮胖瘦不一樣就算了,還有黑色的橡皮擦。甚至還有許多不同造型,像是蛋糕、棒棒糖、小兔子的造型橡皮擦。雖然造型是很可愛,但是不好擦又容易掉,反而會讓孩子在寫功課時受到干擾,而容易出現分心的情況。想想看孩子寫一個功課,光是撿橡皮擦就弄了十幾次,寫字還能快到哪裡呢?

()更加用心:
收起橡皮擦,孩子寫錯的機率不會增加,只是因為一開始不習慣,所以會需要爸媽的鼓勵。在沒有橡皮擦的時候,孩子反而會更認真的寫,因為不能擦掉。所以,反而會寫得比較好看,而不潦草帶過,所以寫一次就OK了。如果寫錯的地方,可以請他先畫一個小叉叉做記號,等到訂正時再擦掉重寫一次,反而會比較快喔!

()減少修正:
孩子常常為了要寫好,結果寫了兩三筆,又擦掉再寫。然後,再寫、再擦的反覆循環中,當然寫再久都無法完成。那到底孩子算是有認真,還是沒有認真呢?書寫的記憶,是靠「動作記憶」,而不是「視覺記憶」。新字的學習記憶效率,不是字體的美觀,而是書寫的「流暢度」。如果寫一兩筆就擦掉,雖然最後字很好看,可以每次都得到【甲】,但是對於生字記憶上,卻是一點任何幫助也沒有的?就算寫得超漂亮又有什麼呢?

  請先收起孩子的橡皮擦,等到差不多要寫完,再給孩子「橡皮擦」訂正吧!多給孩子一點鼓勵,讓孩子漸漸習慣少用橡皮擦,自然寫功課的速度就會加快許多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