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會「分享」才會「算數」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了解家裡總共幾個人,一人要給一個,就是因為會分享,孩子才會算數。如果東西全部都是我的,一個都不用給別人,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也就不需要算數了。

很多時候,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帶孩子「學」數學,很擔心孩子以後的數學會不好,輸給別人。但卻忘記,最基本的數學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培養出來的。「數學概念」在發展上,需要從「唱數」、「一對一的配對」、「多少」、「數量」,這些能力依序發展的出來後,孩子很自然的就會「數數」了。

我們常常拿著「圖卡」教孩子認識「數字」與「數量」之間的關聯性,希望孩子很快地就會「數數」,但卻跳過「一對一的配對」,每一個東西只能數一次。結果,越是認真拿「圖卡」著帶孩子數數,結果孩子還是搞不懂,「123」在搞什麼東西,結果爸媽也越來越擔心。

事實上,這並非是孩子不聰明,而是我們忽略了ㄧ些生活上的重點。過去,孩子很多,吃東西要分,不然都不夠吃。很自然需要練習到「分享」,透過把分配東西給別人的過程中,練習到如何「數數」。當孩子被要求將很喜歡的糖果分給別人:「一人2個」,那就絕對不會分給任何人「一人3個」,因為多給了自己就不夠了,不是嗎? 現在的孩子,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爸媽還會不停地買新的東西,既然東西多到搞不清楚,還有什麼好數的呢? 因為根本就沒有數數的需要,又如何會想要去學習數數呢?

再者,過去孩子們是需要分擔家務的,在每天的晚餐時間,孩子需要負責排碗筷的工作,在將家人的餐具排列整齊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練習到「一對一的配對」,一個碗、一支湯匙、一雙筷子,在每天的練習中,很自然地就學會了數數。不然,在準備一次餐具的過程中,就要跑上廚房好幾遍,那真得是太麻煩了。現在孩子,在爸媽的寵愛下長大,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要說準備碗筷,可能連廚房都不准進去,卻又需要更早的學習數學?

數學並不困難,而是要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到,也只有「有用」,孩子才會願意學習。當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坐在書本前面「讀」數學,卻從來沒有機會在生活中「用」數學,結果卻導致孩子越來越沒有學習的興趣。我們都期望給孩子最美好、最豐富的,無形中剝奪孩子練習的機會,卻又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點,這不是很矛盾嗎?

會「分享」才會「算數」,就讓我們一起來收起「圖卡」,讓孩子實際學習「分享」。從與人分享的過程中,不僅會讓孩子變得更有禮貌,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數學」練習機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