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不要碰我的頭髮~青少年篇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昨天傍晚用完餐,正要在搭電梯回中心時。當電梯門正要關起來時,突然衝進來兩個就讀國中的小男生,慌慌張張的樣子應該是要趕著去補習。

        到這裡都一切正常,就是比較慌張一點,也沒什麼異狀。但是接下來的兩個人的對話,就讓我有點驚訝,所以職業病使然的開始注意他們。



        其中一個比較高大的,轉頭用對另一個嬌小的說:「等下上去的時候,掩護我一下,我要先去廁所」。另一個嘻皮笑臉的說:「我也要去一下」。高大的又說:「不用,你先進去,就對了」。

        聽起來超級神秘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所以我就忍不住搞清楚,剛好電梯門是亮面的不銹鋼,光滑的就像鏡子一樣。所以我就不動聲音色的,透過電梯門的反射,仔細地看著他們。

        高大的那一位國中生,似乎也覺得我在偷看,所以轉頭看著旁邊,但是一隻手悄悄地伸到書包裡面,不停的掏啊掏的。終於從書包的最底部,拿出一個黑色又扁扁的罐子,很迅速地放到自己的屁股後面的口袋裡。

        當下我非常訝異,直覺就是這裡面一定有問題,兩個人神秘兮兮的。更好奇是那黑色的究竟是什麼呢?腦中瞬間閃過許許多多不好的想法,也覺得更擔心了,整個電梯的氣氛也感覺變得凝重。

        在沉默一兩分鐘後,那位高大的國中生說話了,他盡量壓低然聲音,認真得跟同伴說:
-
-
-
-
        「等下我先進去弄一下頭髮,幫我擋一下。」
-
-
-
-
        聽到這裡我差點就笑出來,搞了老半天,原來是在意頭髮。這時我才仔細看了一下他,他的短短的頭髮,用髮蠟弄得刺刺的,活生生就像是剛睡醒的一頭亂髮。但說不一定是他努力一個小時,好不容易設計出來的髮型,所以就連從學校下課走到補習班,也有要”補一下妝”。

        也難怪有很多的國中生,都很像刺蝟一樣,碰他一下頭髮,就大呼叫了老半天。畢竟國中生越來越在意自己的外表,更會開始裝扮自己。其實,這也不難同理他,就像是你難得去髮廊做頭髮,又剪又燙的花了三、四個小時,好不容易做好一個完美的髮型,結果沒想到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場大雷雨,把你淋成落湯雞,那時心情也是相當的不美麗,不是嗎?

        在乎外表並不是錯的,把自己打扮的整整齊齊,可以讓自己心情很好,所以爸媽請不要冠上大道理的責備孩子。不然,孩子邋邋遢遢的不修邊幅,你覺得會更好嗎?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就請爸媽不要再像對待小小孩,看到他就像要摸摸他的頭、捏捏他的臉,因為他們一直很在意自己的「頭髮」會不會被弄亂。隨著孩子長大了,帶孩子的方式也要長大,不是照著舊方法,又抱怨孩子「變壞」了,其實要改變的是我們大人的想法。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更需要你的陪伴。請收起我們的指導,打開我們的耳朵,你越願意傾聽, 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也越容易減少彼此的衝突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517

噗噗跳的四歲孩子~淺談前庭刺激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從小嬰兒只會哇哇大哭,老是需要被擁抱。很快的孩子一下子就會站、會走,轉眼間也學會跑、跳。等到四歲時,整個活動量大爆發,就如同一隻跳跳虎一樣,就算是走路也會蹦蹦跳跳。這並非是孩子不聽話、愛搗蛋,而是孩子正準備發展「前庭功能」,學會更高階的動作技巧,如: 翻跟斗、騎腳踏車、單腳跳......等。



        當孩子在四歲以後,不僅長高變大,連「活動量」也變高,當然就很難整天關在房子裡面。這時,建議每天最好要有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盡情地遊玩、跑跳。相反地,此時硬是想要把孩子關在家裡,那無疑是要孩子把「客廳」當作「操場」,當然也就會有很多的衝突。其實,這不是調皮,而是孩子正常的發展階段,等到七歲後就會漸漸降低,所以要調整的反而是大人了。

        什麼是「前庭功能」呢? 最簡單的說法,察覺頭部在空間中移動的方向,換句話就是「平衡感」。當在從事有「速度感」的活動時,所就可以獲得到「前庭刺激」 。不論是跑步、彈跳、旋轉、騎車等活動,所提供的加速度的感覺,都可以獲得前庭感覺的回饋,而促進孩子在動作協調的發展。這也就是為何原本怕高的孩子們,突然之間變得超級喜歡「溜滑梯」和「盪鞦韆」,因為他們正在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而不是像我們以為的變調皮、愛搗蛋了。

        只是,我們大人常常錯誤地將「跑步」和「前庭」畫上等號,所以孩子只要在家動來動去,我們就要帶孩子去跑步。但是,其實這只是消耗孩子的體力,但是獲得的前庭刺激卻不夠多。所以常常孩子累得要命,但卻打死不願意回家,還硬要繼續的玩,其實是因為刺激還沒有被滿足。就像是吃飯吃到一半,突然被趕出餐廳一樣。我們可以問自己,跑步和騎車哪一個比較快? 哪一個比較省力? 鐵定是騎車不是嗎? 那為何要一直跑、跑不停呢?

        孩子需要的是學會更有效率的「技巧」,而不是單純的「消耗」體能 ,也不是被高壓的「限制」不動。在家裡可以準備跳跳床、跳跳馬、翻跟斗等活動,但請一定要注意安全。但是,請記得不要教孩子在床上或沙發上跳,因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會分辨「情境」。在家可以跳沙發,下次到別人家可能也會跳沙發,結果就被處罰了。那應該要怪孩子,還是要怪自己呢?

        當孩子放學後,在接孩子回家前,抽空帶孩子去公園晃一晃,玩一下盪鞦韆、溜滑梯、騎腳踏車.......等,讓孩子用合宜方式獲得前庭刺激,讓體力得到宣洩,都可以讓孩子在家裡表現得比較好喔! 很快地,孩子當覺得自己坐不住時,就會主動請你帶他去公園晃晃,也就不會在家裡調皮搗蛋了。

        請記得先了解孩子,才是能正確引導孩子喔! 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應該是適當的引導,而不是責備孩子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480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左撇子要不要改?!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就是「左撇子」要不要改呢? 這是許多家長詢問的問題。

        以神經生理的角度來看,隨著大腦側化的發展,在嬰兒八個月時,開始可以觀察到慣用手的出現,也就是寶寶會較常傾向使用一隻手。絕大多數的人是「左大腦半球」較為活化,所以變成右撇子;但是如果是「右大腦半球」比較活化,就會變成左撇子。我們可以說,左撇子是天性使然,而非習慣造成。所以用左手或右手,基本上都沒有關係,所以也不用刻意去改變他。



        但是,如果孩子在拿筆時,時而右手,時而左手,雙手換來換去,那才要特別注意。這可能讓人感到疑惑,兩手都寫字不是更好嗎? 其實,慣用手主要負責操作物品,非慣用手負責固定物品,就是一動一靜雙手才能彼此協調合作。相反地,如果兩隻手都負責操作,沒有負責穩定,你覺得雙手可以協調嗎? 

        因此,如果是100%的左撇子,就不建議改成右手。相反地,如果是雙手換來換去的,請務必在「4歲」以前,幫孩子固定明確地慣用手,不論是左手或右手都可以。

         為何以「4歲」為分界呢? 這時孩子開始學習123ABC等「符號」。和圖形不同的,符號有明確的「方向性」,如果左右相反過來就是寫錯。就像是 b 寫成 d ,雖然很像就是不對。雙手換來換去的寫字,越練習反而越混淆,而導致日後寫字出現「左右顛倒」的情況。

        相反地,如果孩子已經七歲,正要開始學習寫字時,就誠摯的建議媽咪們順其自然,不要去改變慣用手。不然,可能導致孩子討厭書寫,甚至出現抗拒學習,更加得不償失喔!

        在改慣用手時,必須要遵守三個基本原則:

(先從每天吃飯開始練習:
自己吃飯是最好的精細動作練習,也因此在改慣用手時,請不要從拿筆寫字開始,以免孩子對寫字出現「排斥心理」。一定吃飯的手先固定後,才可以開始改寫字的手。

(筆、湯匙、筷子要同手:
改慣用手並不是將所有動作都改成右手,而讓左手都不可以動作。只要是拿筆、湯匙、筷子是同一隻手,但其他像丟球、剪刀、切菜、刀子等,使用另一隻手是沒有關係的。很多成人都是寫字用一隻手,打球用另一隻手,這是正常的情況。

(如有「口吃」就要暫停:
語言區位於「左大腦半球」,也因此當在改成右手時,如果導致過度負擔時,往往會誘發出「口吃」的情況出現,就常出現在小男生身上。也因此,如果再改慣用手時,孩子有突然出現口吃時,就必須要立即停止,不要再強迫孩子改用手另一隻手喔!

        左撇子是天生的,而不是模仿而來,所以不用刻意去改。左撇子在寫字上確實比較費力,在寫功課時往往必須要勾著手、歪著身體,才能把字寫好看。也就需要爸媽多多的包容與理解,而不是拼命的糾正喔! 如果要改慣用手,也務必遵照基本原則,一定要在四歲以前固定一隻手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333

如何挑選幼兒園呢?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對於爸爸媽媽而言,選擇「幼兒園」一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畢竟是寶貝們「第一個」學校。

        目前有許多的系統,蒙特梭利、華德福、全美語、藝術品格等.......的幼兒園,真得是各有各的特色。有強調加強學業,但也有強調慢學;有強調品格教育,也有強調雙語教學;有強調規範制度,也有強調是自主學習。基本上,真得是只要你想要的,就一定可以找得到。但是,要選擇也就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選擇幼兒園呢?真得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真得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也沒有一種幼兒園可以適合每一個孩子,畢竟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像是我家的大女兒,天生就是比較黏人、又非常怕生,所以在當初選擇幼兒園時,真得是讓媽咪傷透腦筋。

         因為比較怕生,害怕跟媽媽分開,所以「全美語」第一個就被排除了。畢竟要入學就已經是一大挑戰。如果老師說的又全部聽不懂,那只會是一場惡夢,即便學校教得再豐富也不會吸收。

         再來,「距離」也是一大因素。雖然,媽咪一直都很喜歡「蒙特梭利」,但是因為光是搭車也要三十分鐘以上,所以也被排除了。對於怕生的孩子,如果是「走不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感到焦慮而抗拒,所以只能選擇家裡附近比較適合。除非要搬到阿公家去住,哈哈!

         最後一點,則是我個人的堅持。由工作性質的關係,我希望選擇的幼兒園,一定要有「戶外空間」,至於大小並不是很重要。但是,最少要可以開窗,讓空氣對流。畢竟孩子很容易感冒,一群孩子關在密閉的空間中,真得很容易互相傳染。

         雖然已經做足準備,但是大女兒入學以後,最前面的六個月還是常常感冒,只能說在家裡保護得太好,所以沒有足夠的抵抗力。但也很慶幸,在選學校時有注意教室的空氣流通問題,不然我想只會更嚴重。

         基於上述的三點考量,就開始來做挑選,最後我們選擇的是離家近,以音樂教育為特色,教會附設的幼兒園。真得非常感謝老師們的用心,讓本來膽小、愛哭的大女兒,漸漸變得越來越大方,甚至喜歡上台表演了。

         挑選幼兒園確實是一件必須要慎重的事情,千萬不要抱著不適合就轉學,反正幼兒園又沒有教什麼,所以試試看再說的心態。每個幼兒園都有整套的教學計畫,在三年內透過日常生活中學習,慢慢地引導孩子培養出所需具備的能力,只是彼此的順序與重點不同,但是最後的目標都是相同的。

         相反地,轉換學校不僅是增加孩子在適應的困擾,更可能打亂按部就班的學習步調。甚至可能在轉換中,可能讓孩子遺漏到「關鍵」的學習階段,反而讓孩子在學習上的困擾出現。所以,爸媽一定要特別注意喔! 

         選擇幼兒園並沒有絕對的方式,而是順應孩子的特質與個性,幫孩子挑選適合的「第一個學校」。請記得決定權在於孩子,而不是爸媽各自的喜好,才能幫孩子選擇出最適合的幼兒園喔 !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312

你就打回去啊!?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們在一起玩,難免會有出現爭執、吵架的情況。不論是搶玩具、爭先後、搶朋友,甚至是吸引爸媽的注意力,都會導致孩子們吵成一團,甚至出現動手推人的情況出現。



        當孩子們出現爭執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旁觀察,盡量不介入孩子們的爭執,讓孩子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堅持,也練習到妥協。在這樣的過程裡,孩子會在堅持與妥協中,慢慢取得平衡點,才能發展出適當的社交技巧。

        不介入孩子們的爭執,並不是「放任」。當孩子已經抓著另一個孩子的頭髮,高舉另一隻手而握緊拳頭,出現刻意要攻擊的行為時,當然就要加以制止,立即將兩人分開,以免導致傷害到別人。絕對不是放任孩子們,讓他們去打出輸贏,難道打贏的人就是對的嗎?更不是鼓勵孩子「打人」,要孩子打回去,這樣才公平?這樣都可能導致「錯誤認知」,導致長大後出現「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好發在四歲左右,由於想要在活動中獲得掌控權,要大家聽他的,但受到拒絕,而誘發出來。孩子們常常在玩遊戲時,由於意見爭執不下,別人不願意讓他,大腦轉了老半天卻找不到其他方式,情急之下就張大嘴巴咬下去,或是動手拉扯的情況出現。此時,孩子因為自我控制尚未發展好,所以難免就會出現動手動腳的情況,而需要大人的引導與協助,了解可以被接受的界線。

        隨著年紀漸漸長大,等到五歲以後,孩子可以「抑制衝動」與「調適情緒」,這樣的情況也就會漸漸減少,而改用商量或吵架,而不會出現動手的行為。如果在孩子自我控制尚未成熟,情緒調適還沒發展時,我們就教導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你覺得這樣好嗎?

        一開始的確是,被弄到不舒服,忍不住了才回手。但是當回手習慣了,就變成覺得只要不舒服就打人,根本連忍都懶得忍。五、六歲正要發展「情緒調適」時,我們卻教他不需要練習,照著自己的感覺走,當然每一個孩子都火氣十足,活脫脫的像是「小霸王」一樣。當孩子深信「打贏的人」才是最厲害、最棒、最強的人,你覺得孩子在日後的人際關係真得會好嗎?

        「保護自己」與「生氣打人」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教孩子要保護自己的技巧,而不是被冒犯了就可以動手打人。不然,別人惹我生氣,也是冒犯到我,是不是也可以打人呢?保護自己的方式很多,打架是一種選擇,只是當你教孩子「打回去」的那一刻起,就要有一個心裡打算。哪天當孩子眼睛腫成黑輪時,就不要怒氣沖沖的去找對方理論,那只是孩子打輸了而已。

        請不要教孩子,「人家打你就打回去」,不然如果孩子真得聽你的話,打遍天下無敵手,你是要高興呢?還是要難過呢?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時,畢竟大家年紀都一樣、身高大小也差不多,加上老師都會時時刻刻陪在身邊,所以問題不會浮現。但是等到進入小學,一到六年級的身高、大小個子都差超多,一下課全部都往操場跑,全部都混在一起玩,而老師不在身邊,那才會是問題真正開始的時候。

        帶孩子不是只看眼前的事情,而是要幫孩子看得更長遠。請不要教孩子「你就打回去」,那只是解決當下的情緒,卻可能導致孩子未來的困擾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399

我不會一次教兩個人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自從家裡有兩姊妹之後,家裡從來都沒有安靜過。兩姊妹的感情雖然很好,但是吵架也沒有少過。從早到上一起床,一直到晚上在床上躺平,都是一直嘰嘰喳喳的,有著聊不完的事情

        妹妹從小班要升中班了,變得越來越想要當姐姐,也越來越愛管事情。在今年的生日時,吹蠟燭要許願時,居然是「我想要一個弟弟」。



        想想也很合理,每天跟在姐姐後面,十足就是一個「小嘍囉」,到現在也有四年了。吃蛋糕、過了生日,直覺自己已經長大,也是需要有一個小跟班來「叫喚」一下,彰顯出自己的威風。

        只是媽咪在旁邊聽了,真是快要昏倒了。兩姊妹就已經搞到家裡像是幼兒園一樣熱鬧,如果三個不就瘋掉。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她,畢竟是她的生日願望,就叫她去問姊姊。

        沒想到平常嘰哩呱啦的姐姐,這次卻一言不發,一句話也沒有回答,根本是假裝沒聽到。小瑜又回去問媽媽,媽咪也是一直笑而不答,趕快分蛋糕大家吃,轉移她的注意力,結束這個話題。

        原本以為這樣就已經結束了。沒想到隔天早上,兩姊妹悠閒地在一起吃早餐時,姊姊特別坐得靠近妹妹,一手拿著牛奶,一手拿著吐司。然後,緩緩地嘆了一口氣,悠悠的說:「妹~其實有妹妹不是很好」。

        聽得我差點把早餐噴出來,真得是太好笑了,真的是「當事人 」的現身說法。然後,姊姊還細數有妹妹有多麼不好,還比手畫腳的舉例說明,足足有五、六分鐘。像是小寶寶很愛哭、不聽話、搶東西等等,而且媽咪會很忙等.......。只是,妹妹還是沒有什麼被說服的感覺,還是依然故我。

        過了幾天,我們在散步回家的路上,妹妹突然想起這個問題,又再問「想要一個弟弟 」的事情,我和媽咪一致要她再去問姐姐一次。其實,只是想試試看,姐姐這次又會說什麼。

        沒想到,姊姊這次早有準備,立刻就回答說:「不要,我不會一次教兩個人」。 這真得是一個超好的理由,我一次只能教一個人,如果多了弟弟就不能教。這真得是太絕了,孩子的想法有時真得是非常有趣。

       陪著孩子長大,看著他們的成長,仔細用心的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也都充滿樂趣。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381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爸爸說故事效果比較好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爸爸不用擔心故事說得不好,唸故事也不是媽咪專屬的工作。在國外的研究發現,「爸爸」說故事的較果比較好,可以更讓孩子喜歡聽故事,也能提升日後的閱讀能力喔!



        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內容,其實不是「性別問題」,而是說故事的方式。相對於心思細膩的媽咪,往往會注意每一個細節,常常唸一篇故事連一個字都不會錯,就像是電腦一樣的精確。相反地,爸爸唸故事往往是心隨意走,完全不會照劇本走,還會添加大量的手勢與誇張的語調,讓孩子感到非常的新奇,所以更加的專注。

         媽媽唸故事,就像是一齣文藝愛情電影,強調細節與對話,還隱藏著許多的隱喻;爸爸唸故事,卻像是科幻動作片,有誇張而無厘頭的情節出現,但越是讓人猜不透,也就越加吸引人?只能說是風格不同,所以效果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由於爸爸說故事,往往都會東加西湊,所以孩子也會熱在其中,想要自己搶著「接著」說正確的故事。那也很不錯,就讓孩子嘗試說故事,既可以練習「表達力」,也能培養「創造力」。即便是孩子說錯了,爸爸往往也不會糾正孩子,只是適時的引導一下,讓孩子繼續的說下去。結果常常一開始爸爸說故事,結果變成爸爸聽故事,這也是另外一種驚喜,不是嗎?

         所以,爸爸們在幫孩子唸故事時,不用擔心自己是否唸得「結結巴巴」,也不需要刻意去模仿「媽咪故事」,而是善用自己的方式,「說」給孩子聽就對了。就算是同一個故事,從不同的人的口中說出來,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孩子們很快就能察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表達的方式也自然不一樣。自然而然,學會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說法,日後也就更能舉一反三了。

         研究中又指出,當和孩子講關於「勇氣」的故事時,爸爸有更好的「角色」來做詮釋。讓孩子們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恐懼,而促使變得更加獨立。這對於小女孩來說,特別有助益喔!孩子在四、五歲時,特別會「迷戀」爸爸,覺得爸爸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請不要在這一刻因為工作忙碌而缺席。此時,請趁著孩子黏著你、模仿你、崇拜你的時期,帶著孩子一起看書、說故事,更是引導孩子喜歡上「閱讀」的關鍵喔!

        「親子閱讀」不是媽咪一個人的工作,爸爸們有空也要放下手邊的事情,幫孩子們唸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266

多一點耐心,看孩子做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你越是急,孩子越是不乖?究竟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孩子跟不上你我的步調?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總是早出晚歸,就算是有空休假在家,不自覺的還是把行程排得滿滿的,好像這樣才過得充實。但是,有時孩子還小,還跟不上你我的步調,但我們卻很難察覺,所以有大大小小的衝突。有時,多一點耐心,看看孩子在做什麼,你或許就會得到意外的驚喜。


        記得大女兒在三歲多時,當天因為需要加班,所以在周日時送他去爺爺家。到了中午,奶奶突然傳一張照片過來,要我猜猜這是什麼 ? 因為還在上班,所以並沒有認真看,就是一個被膠帶纏住的剪刀,而且有三支。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所以也就沒有放在心上,繼續上班而已。好不容易忙完,到爺爺家接孩子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的四點了。一開家門,就看到女兒很開心的來迎接,還有那四支剪刀排成一排的放在茶几上。

        奶奶說,她自己一個人坐在桌子前面,拿了七把剪刀、一綑膠帶、一張本DM,花了四十分鐘,做出來的作品。做完以後,還很高興的和爺爺、奶奶分享,自己的作品。只是大家一時之間還真得猜不出來。最後謎底揭曉,原來大女兒做的作品是「鑰匙」,果然是「愛探險的朵拉」看太多了。居然可以拿剪刀和紙片,貼上不同的樣子,來做成不同的鑰匙,還真是有創意。仔細認真地一下,還真得有像「鑰匙」的樣子。

        奶奶超級稱讚小姐姐的持續力,但其實我覺得更應該佩服的是,奶奶的忍耐力才是。果然是當了三十年國小老師的人,才能做到這件事。好幾次,我看到三歲的大女兒拿剪刀,真得還會忍不住地擔心,會不會不小心剪到自己,真得是超級可怕的。讓小孩子自己拿剪刀(安全剪刀),剪上三十分鐘,對爸比和媽咪來說,絕對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心臟!如果在家裡,大概開始拿剪刀,就被我阻止的,當然也沒有機會看到她的「大作」了。

        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孩子才會有機會創作,也才能有創造力。雖然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大女兒也就是這樣子,才超級會用剪刀的,真得是佩服奶奶的功力。孩子有無限的創意,有時不是不乖,而是我們一直沒有花時間,看她做完的樣子。

        請醒自己放慢腳步,多等孩子一下,看看她到底想要做什麼。說不一定不是搗蛋,而是想要給你一個驚喜。多給孩子一點時間,也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緊緊盯著孩子,幫他提心吊膽的,永遠看不到孩子們真實的能力。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283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創意玩柚子~親子動手作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中秋節要到了,兩姊妹又要交勞作,所以跟著她們一起玩柚子大創意。
在一番討論之後,決定今年不雕刻,改來幫柚子「穿衣服」。
所以,最後決定用目前最紅的POKEMON來作主題,作出「快龍」與「乘龍」。

如果是要符合中班和大班的年紀,「乘龍」比較適合一起做喔!


附上,自己畫的草圖,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印出來,跟著孩子在中秋節一起玩喔!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Pokemon喚醒你我的童心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國外超級流行的Pokemon (寶可夢),終於可以在台灣玩了。 從可以下載,短短的幾天中,卻創造了許多奇景。 走在路上,突然停下腳步不動的人變多了;平常很少人的公園,突然多了很多年輕人。 晚上到垃圾,突然也多了很多年輕人,主動來丟垃圾。 只是不知道是來抓Pokemon (寶可夢),還是倒垃圾的。



         Pokemon (寶可夢)的流行,讓許多原本懶得出門的人,變得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門。甚至是呼朋引伴的,一起去找一隻少見的「神奇寶貝」。想想看,我們有多久沒有一早起床,就迫不及待的出門,想要出去看看。 這個一切都變得乏味,讓我們感到無趣的時刻,所以我們寧可窩在家裡。

         Pokemon (寶可夢) 讓原本在熟悉不過的街道,變得具有神秘的魔力,不時會出現各種「神奇寶貝」,引起我們的好奇,而想要四處的探險。這並非是電動玩具的魅力,而是深藏與我們心裡的「慾望」——探索與收集。

        想想看在我們小時候,沒有電動玩具,更沒有3C手機,但是我們早已在做相同的事情。所以,我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門玩,就算是玩上一整天也不會疲倦。我們多麼喜歡玩「尋寶遊戲」,拿著自己用蠟筆畫的地圖,想要找出寶藏。在週末,帶著網子與觀察盒,到郊外去抓蝴蝶和金龜子,收集不同的昆蟲。

        透過這樣的探索、發掘中,獲得樂趣與滿足,也更鼓勵我們持續的探索,「勇敢」的面對不能預期的新世界。 Pokemon (寶可夢) 的走紅,並不是因為「虛擬實境」,更是將沈睡在我們心中「童心」重新的喚醒,讓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

        請不要再抱怨孩子:「老是想要出去玩」。對於我們早已熟悉的街道,對他們卻是充滿各式各樣「神奇寶貝」的新世界,讓他覺得著迷與神奇,所以孩子們才會一直想要出門玩。因為,這正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與學習的必經歷程。更重要的,孩子們不需要使用「手機」,就可以自然玩得很開心。

        Pokemon (寶可夢) 最重要「核心」,不是只是精緻的「電玩」,也不是炫目的「虛擬實境」,而是喚醒你我沉睡已久的「童心」。不論你是否記得,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子,那就是我們自己。 也難怪Pokemon (寶可夢)可以老少通吃,很容易入迷了。

        玩遊戲歸玩遊戲,還是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入迷喔! 有機會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拿起真正的「地圖」,帶著孩子四處的探險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188

暑假快結束,該收心了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八月中了,暑假已經過了一個半月,媽咪們終於要熬出頭了,再撐個十多天,小朋友們即將要開學了。

       家裡的兩個寶貝蛋,四處的看博物館、展覽,過了非常豐富的時光,但也辛苦了媽咪了。除了持續上鋼琴課之外,整個暑假並沒有安排額外的課程,而是花更多的時間陪伴阿公、阿婆,當然感情也就變得更加密切。



       如果說這個暑假,兩位寶貝有什麼進步的話,大概就是「吵嘴」的功力大大增加。回到學校應該不會被欺負,因為在家裡已經有充分的訓練,很能適時的堅持與妥協。只是真得是非常的吵,吵到很想送她們回去上暑期班。但是吵歸吵,兩姐妹的感情似乎也變得更好,整天都是黏在一起。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再不到兩週的時間,也就到了要回到幼兒園的時間~開學了!!!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此刻,有件事情必須要提醒大家,請在「最後一週」 不要安排出遊喔!如果計畫要出去玩,請往前提早一個星期,讓孩子真正的好好盡情的玩吧!孩子「收心」需要兩週的時間,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所以請不要因為疼愛孩子,所以一直玩到暑假的「最後一天 」。

       不只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是如此,想想每次出國旅遊後,回到工作崗位上。常常會有一種倦怠感,需要三、四天才能完全調整回來。孩子更是如此,請不要前一天帶孩子出去玩,隔天就要孩子收心,那樣過大的落差,往往變成一個意外的「陷阱」喔!相反地,如果時間不允許,還不如待在家裡,好好的休息,反而會讓孩子表現得比較好。

       讓孩子們開始準備起「玩性」,回到正常的軌道,不是靠著威權式的命令,而是在兩週內循序漸進的引導。最好的方式,就是漸漸的回歸原來學校生活的「作息時間」。早上開始早起,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增加坐在座位上的時間。不一定是要寫字抄作業,而是增加靜態活動的時間,讓孩子的生活漸漸回到常態。這樣也可以讓孩子返回學校時,可以用更短的時間適應。

       再來,讓孩子對於學校生活產生期待,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

(一)   回想好朋友們:和孩子聊一下好朋友的事情,在學校中有趣的事件。當孩子侃侃而談起來,想到跟朋友聚在一起的樂趣時,自然也就不會抗拒去上學。對孩子而言,朋友之間的情誼,比學習還要重要許多喔!

(二)   採購文具用品:開學時,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準備「文具用品」,不論是新的鉛筆盒、鉛筆、橡皮擦,都是孩子期待的寶物。透過準備文具書包的過程,孩子也準備好重新回到學校的生活。


       在開學前的兩週,也就進入了預備期,帶著孩子開始收心喔!請使用「正向語句」引導孩子想念朋友,幫孩子調整生活作息。請千萬記得在「最後一週」,不要再安排出遊,讓孩子在回校前做好準備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