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不要碰我的頭髮~青少年篇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昨天傍晚用完餐,正要在搭電梯回中心時。當電梯門正要關起來時,突然衝進來兩個就讀國中的小男生,慌慌張張的樣子應該是要趕著去補習。

        到這裡都一切正常,就是比較慌張一點,也沒什麼異狀。但是接下來的兩個人的對話,就讓我有點驚訝,所以職業病使然的開始注意他們。



        其中一個比較高大的,轉頭用對另一個嬌小的說:「等下上去的時候,掩護我一下,我要先去廁所」。另一個嘻皮笑臉的說:「我也要去一下」。高大的又說:「不用,你先進去,就對了」。

        聽起來超級神秘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所以我就忍不住搞清楚,剛好電梯門是亮面的不銹鋼,光滑的就像鏡子一樣。所以我就不動聲音色的,透過電梯門的反射,仔細地看著他們。

        高大的那一位國中生,似乎也覺得我在偷看,所以轉頭看著旁邊,但是一隻手悄悄地伸到書包裡面,不停的掏啊掏的。終於從書包的最底部,拿出一個黑色又扁扁的罐子,很迅速地放到自己的屁股後面的口袋裡。

        當下我非常訝異,直覺就是這裡面一定有問題,兩個人神秘兮兮的。更好奇是那黑色的究竟是什麼呢?腦中瞬間閃過許許多多不好的想法,也覺得更擔心了,整個電梯的氣氛也感覺變得凝重。

        在沉默一兩分鐘後,那位高大的國中生說話了,他盡量壓低然聲音,認真得跟同伴說:
-
-
-
-
        「等下我先進去弄一下頭髮,幫我擋一下。」
-
-
-
-
        聽到這裡我差點就笑出來,搞了老半天,原來是在意頭髮。這時我才仔細看了一下他,他的短短的頭髮,用髮蠟弄得刺刺的,活生生就像是剛睡醒的一頭亂髮。但說不一定是他努力一個小時,好不容易設計出來的髮型,所以就連從學校下課走到補習班,也有要”補一下妝”。

        也難怪有很多的國中生,都很像刺蝟一樣,碰他一下頭髮,就大呼叫了老半天。畢竟國中生越來越在意自己的外表,更會開始裝扮自己。其實,這也不難同理他,就像是你難得去髮廊做頭髮,又剪又燙的花了三、四個小時,好不容易做好一個完美的髮型,結果沒想到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場大雷雨,把你淋成落湯雞,那時心情也是相當的不美麗,不是嗎?

        在乎外表並不是錯的,把自己打扮的整整齊齊,可以讓自己心情很好,所以爸媽請不要冠上大道理的責備孩子。不然,孩子邋邋遢遢的不修邊幅,你覺得會更好嗎?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就請爸媽不要再像對待小小孩,看到他就像要摸摸他的頭、捏捏他的臉,因為他們一直很在意自己的「頭髮」會不會被弄亂。隨著孩子長大了,帶孩子的方式也要長大,不是照著舊方法,又抱怨孩子「變壞」了,其實要改變的是我們大人的想法。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更需要你的陪伴。請收起我們的指導,打開我們的耳朵,你越願意傾聽, 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也越容易減少彼此的衝突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517

噗噗跳的四歲孩子~淺談前庭刺激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從小嬰兒只會哇哇大哭,老是需要被擁抱。很快的孩子一下子就會站、會走,轉眼間也學會跑、跳。等到四歲時,整個活動量大爆發,就如同一隻跳跳虎一樣,就算是走路也會蹦蹦跳跳。這並非是孩子不聽話、愛搗蛋,而是孩子正準備發展「前庭功能」,學會更高階的動作技巧,如: 翻跟斗、騎腳踏車、單腳跳......等。



        當孩子在四歲以後,不僅長高變大,連「活動量」也變高,當然就很難整天關在房子裡面。這時,建議每天最好要有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盡情地遊玩、跑跳。相反地,此時硬是想要把孩子關在家裡,那無疑是要孩子把「客廳」當作「操場」,當然也就會有很多的衝突。其實,這不是調皮,而是孩子正常的發展階段,等到七歲後就會漸漸降低,所以要調整的反而是大人了。

        什麼是「前庭功能」呢? 最簡單的說法,察覺頭部在空間中移動的方向,換句話就是「平衡感」。當在從事有「速度感」的活動時,所就可以獲得到「前庭刺激」 。不論是跑步、彈跳、旋轉、騎車等活動,所提供的加速度的感覺,都可以獲得前庭感覺的回饋,而促進孩子在動作協調的發展。這也就是為何原本怕高的孩子們,突然之間變得超級喜歡「溜滑梯」和「盪鞦韆」,因為他們正在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而不是像我們以為的變調皮、愛搗蛋了。

        只是,我們大人常常錯誤地將「跑步」和「前庭」畫上等號,所以孩子只要在家動來動去,我們就要帶孩子去跑步。但是,其實這只是消耗孩子的體力,但是獲得的前庭刺激卻不夠多。所以常常孩子累得要命,但卻打死不願意回家,還硬要繼續的玩,其實是因為刺激還沒有被滿足。就像是吃飯吃到一半,突然被趕出餐廳一樣。我們可以問自己,跑步和騎車哪一個比較快? 哪一個比較省力? 鐵定是騎車不是嗎? 那為何要一直跑、跑不停呢?

        孩子需要的是學會更有效率的「技巧」,而不是單純的「消耗」體能 ,也不是被高壓的「限制」不動。在家裡可以準備跳跳床、跳跳馬、翻跟斗等活動,但請一定要注意安全。但是,請記得不要教孩子在床上或沙發上跳,因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會分辨「情境」。在家可以跳沙發,下次到別人家可能也會跳沙發,結果就被處罰了。那應該要怪孩子,還是要怪自己呢?

        當孩子放學後,在接孩子回家前,抽空帶孩子去公園晃一晃,玩一下盪鞦韆、溜滑梯、騎腳踏車.......等,讓孩子用合宜方式獲得前庭刺激,讓體力得到宣洩,都可以讓孩子在家裡表現得比較好喔! 很快地,孩子當覺得自己坐不住時,就會主動請你帶他去公園晃晃,也就不會在家裡調皮搗蛋了。

        請記得先了解孩子,才是能正確引導孩子喔! 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應該是適當的引導,而不是責備孩子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