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我們,不是活在海島,而是活在海洋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也許是自己喜歡畫圖的關係,所以也很喜歡看孩子們畫圖,也很收集孩子們的畫圖,就連家裡兩位寶貝的大作,也都收集了好多好多。從塗鴉到勞作,不知不覺地也收集了滿滿的兩個抽屜。


         
新年期間,在大班的女兒說想要看電影,這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其他地方也都沒有開,只是片名聽起來也有點陌生。帶小朋友去看卡通片,是要看「中文配音」,不然有看也沒有懂,但這就真得有點麻煩,因為中文配音場次真得還不多。

         抱著陪孩子看的心態,去到電影院。第一家居然沒有票,而下一場是傍晚五點。這倒是滿新鮮的,因為看中文配音的人其實不多,除非是帶孩子來看電影。還好現在網路訂票很OK,就看媽咪拿起手機,開始查詢另一家電影時間,運氣很好一來不太趕,二來還有一些位置,所以就趕快先訂了下來。

雖然兩姊妹非常開心,準備去看迪士尼最新的動畫電影「海洋奇緣」,但我並沒有多大的期望,因為迪士尼的卡通片劇情都差不多。但是,看完以後我真得有一種「被打到」的感覺,覺得很震撼。

         我們,不是活在「海島」,而是活在「海洋」。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受到限制,覺得資源不夠多,把自己當作是受害者。其實,我們擁有的不只是眼前看到的,而是更寬廣無限的世界。我們生活在海島上,我們的世界是海洋。

         我們期望受到保護,可以享受方便的生活,但是我們卻失去了勇氣,尋求冒險的能力。小孩子,特別是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每天都可以搞一大堆事情,每一天都是冒險,挑戰自己的極限。

         記得有一次,大女兒才學會走沒多久,看到網購的大紙箱,裡面放著一大張的氣泡紙。很想拿來玩,就將小手伸長撈,但紙箱太大了,卻怎麼撈也拿不到。搞了好多次,最後還是沒辦法,就轉頭走掉了。我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想這樣你總死心了吧! 所以也沒想要幫她。

         沒想到不到兩分鐘,大女兒又繞回來了,將紙箱一直推一直推,直到它靠著沙發。然後,她先爬上沙發,再整個人爬上去,身體趴在沙發上,慢慢地「滑」進大紙箱。接著,手拿著氣泡紙,嘴裡含著奶嘴,如同「勝利者」一般的站在紙箱裡面。

         孩子天生就有無比的勇氣,如同天生的探險者,她想要的不是那一大張「氣泡紙」,而是想要證明「我可以」。當孩子都比我們大人還要有勇氣,我們也更應該好好思考,究竟為何我們變成如同「島民」一般,只想要安安穩穩的生活,但又抱怨生活無趣呢?

         人無法比自己的夢想更為偉大,打造自己的夢想,相信自己的理想,持續不斷的前進吧! 還真得要謝謝女兒的推薦,真得是值得一看的電影喔 !!!

         我們,不是活在「海島」,而是活在「海洋」。展開心中的風帆,迎接新的一年的挑戰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1/2的房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也許是自己喜歡畫圖的關係,所以也很喜歡看孩子們畫圖,也很喜歡收集孩子們的畫圖,就連家裡兩位寶貝的大作,也都收集了好多好多。從塗鴉到勞作,不知不覺地也收集了滿滿的兩個抽屜。

         如果仔細看,孩子在不同年齡畫風都會不一樣,從「蝌蚪人」漸漸變成「火柴人」,然後越來越注重細節。這也表示孩子的認知能力,越來越進步的過程。


         一陣子,碰到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讓我有點驚訝。有一位小女生的畫,讓我非常在意,所以忍不住的多看了好幾下。因為她畫了一個房子,但是這個房子非常的特別,只有1/2

         這可不是哈利波特的月台,在這個「1/2的房子」裡面還畫了一個小孩子。最初是想孩子年紀小,大概是空間概念還不成熟,所以畫不出完整的房子造型。但是越看越奇怪,圖畫上的其他物品的細節又都太細緻,呈現出很不協調的感覺。

         抱著好奇心的,我就指著圖畫問:「這個是誰呢?」,她害羞地指著自己的鼻子。當然就要稱讚一下她畫的很漂亮了,然後家裡有幾個人呢?她也很有乖巧的回答:「有爸爸媽媽,我和妹妹」,然後小女孩就不說話了。

         但因為主題是「我們這一家」,所以還是鼓勵她把一家人都要畫出來。小女孩頓了頓,大約有一分鐘,然後才開始動筆,在屋頂上補上一筆斜線、又再畫了一個長方形,組合成了另外1/2的房子,又畫上的一個門。

         最後,又在那補出來的房子上,也將妹妹也畫在裡面。原來她在家裡只有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是妹妹的,我感到非常震撼。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帶孩子時,是不是太強調「公平」,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或許帶孩子時,「公平」並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東西都是1/2的給予,將連愛心都分成兩份,一半給姐姐,另一半給妹妹。弟弟妹妹是我們的陪伴,而不是來分享爸媽的愛。
每個人都需要爸媽全心全意的愛。即便是有了兩個孩子後,也不要忘記偶爾帶著孩子單獨出門,讓孩子用有你全部的愛。


         家是一個「整數」,不要因為公平,而讓感情變成了「分數」。那不單單是讓孩子感到失落,甚至會對於手足產生敵意,那又公平有什麼意義呢?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iPhone 重新定義「專注力」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我使用iPhone,雖然稱不上粉絲,但不能否認的iPhone魅力,而它確實改變了世界。200719日,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說:「iPhone將重新定義手機」。從此「手機」緊緊地與我們的生活相連,幾乎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Phone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讓我們從拿滑鼠,轉變成滑螢幕。即便是三歲的小小孩,都還不會寫字和打字,就可以自己在youtube找影片看,一點都不困難。更不用說玩App,更是只要一歲多,就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只是,可能連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也沒想到,iPhone不僅重新定義了「手機」,也重新定義了人們的「注意力」。 隨便走在路上一看,幾乎都是人手一台的智慧手機。不論是搭車、逛街都可以看到「低頭族」,下班也滑一下、上班也滑一下,就算是回到家裡,還是在滑。

        網路世界有過多的資訊,手機便利性更加速訊息的傳遞,導致生活中充滿的各式各樣的訊息。不論是真的、假的;工作的、私人的;重要的、不重要的........,毫無篩選的訊息,不停的在螢幕上跳出,讓我們忍不住想要拿起手機看一眼。現在人平均每 6 分鐘,就看一次手機,美其名是怕錯過資訊,實際上卻是浪費生命。

        最近在開會時,常常看到新進的治療師,三不五時地低頭,滑著手機在「處理事情」。當你忙碌於瑣事,卻無法完成眼前的事情時,又哪裡會有注意力呢? 手機本身沒有錯誤,確實是一個方便的工具,甚至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但是如果一小時內,你會忍不住拿出五次以上,請你就將手機從口袋裡拿出來,放在辦公室的桌上。因為,它已經干擾到你的注意力,讓你無法持續地專注,又哪裡會有工作的效率。

        請不要怪孩子不專心,因為連大人自己都不能專心,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專心呢?試著想想,當連你連生活都不能專心,又如何能活得開心呢?當連你連獨處都靜不下心,又如何能用心思考呢?當連你連跟孩子玩都需要手機,又如何能貼近孩子的心呢?

        請記得,孩子長得很快,現在你才在抱怨孩子太黏人,不到短短的十年,他就連理都懶得理你了。在走進家門之前,請將手機轉成「靜音」,好好的陪伴孩子,不要讓手機讓你分心。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是年夜飯,不是擂台賽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新年總是要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團圓飯,才會顯得熱鬧有趣。但是,請不要把年夜飯,不小心變擂台賽。

         很多時候,過度的關心是會讓人感覺很心煩的,特別是「拿孩子做比較」更是讓人感到反胃,讓好不容易凝聚的氣氛變得尷尬,就算眼前擺的是再好吃的年菜,也顯現不出美味。



         從小到大,每年只要到新年就要「比」。在小時候,比身高、比體重、比會說話。等到讀書,比成績、比學校、比有禮貌。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心想總算是脫離苦海。沒想到,還是繼續「比」,比工作、比薪水、比誰辛苦,甚至連有沒有男女朋友,都要被拿出來公審。
         甚至,等到結婚之後,還是一直繼續比下去…...。因為,會被拿出來「比較」的只會更多,而不會更少。當然也讓人越來越想要逃離,整個把過年搞得好像是參加比賽。

         不能否認長輩是出於關心,所以看到孩子比較瘦,就希望孩子可以多吃一點。然而要改變的不是關心,而是方式。請不要一開口就是:「你看你瘦得像一根竹竿,就是因為不吃東西,看哥哥多麼強壯,吃得多才會跑得快」。當著孩子的面去做比較,讓無心的言語直往孩子的心裡面去,不僅孩子聽了受傷,也讓在一旁的爸媽很不是滋味。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當然也有他的缺點,透過善意的「比較」,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真實的能力,確實是有幫助的。但是建議在「私底」下,跟孩子慢慢地說,而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又有誰會喜歡被叫上台,然後當著眾人面前被數落一頓呢?然後,再跟他說:「我都是為你好」。

         「比較」是永遠比不完的,但我們樂此不疲,卻忽略可能的問題。跟別人比贏了,讓孩子學會「驕傲」;跟別人比輸了,讓孩子學會「忌妒」。當孩子變得又驕傲、又愛忌妒,然後又抱怨孩子不貼心?其實不是孩子不乖、不配合,而是我們太愛比較。

         「愛比較」的習慣,讓我們失去「做自己」的能力,只是拼命努力的「當別人」。看到別人有什麼,就也想要獲同等的獲得,不停地追逐越來越大的「慾望」,卻從來都沒有滿足的一天,自然也失去獲得快樂的能力。


         今年起,就讓我們收起「愛比較」的心,好好的吃頓「團圓飯」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讓孩子痛苦的方法~百依百順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你知不知道,用哪種辦法一定可以讓孩子感到痛苦呢?這個方式就是「百依百順」。

        很多人都會覺得打罵,才會讓孩子感到痛苦,但其實那只是痛在皮膚上面。 相反地,對孩子百依百順,不停地滿足孩子的慾望,而慾望無止盡的增加,遲早有一天你會無能為力 。不是我們不再愛孩子,而是我們再也無法承擔,那樣的衝突才會真正讓孩子痛在心底



         孩子確實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也都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但是請記得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老闆。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要尊重自己,不是被孩子牽著走,聽孩子的命令,一切都配合孩子。

         特別是當孩子在四歲時,隨著能力的增加越來越像是一個「小大人」,講話調理也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孩子開始發展「權力慾望」,開始想要控制別人、命令要求別人配合自己的想法,這是非常正常的發展歷程。

         這時,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走進團體生活,在與朋友互動中學習堅持與妥協,慢慢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相反地,如果這時爸媽是百依百順的「好朋友」,凡事都尊重孩子的決定時,孩子哪裡有機會可以練習到「妥協」呢?

        請不要因為疼愛孩子,而不停地買玩具,送禮物給孩子。那不是疼愛孩子,而是在陷害孩子,因為你正在餵養他的「慾望」,讓它毫無限制的膨脹,最終有一天會吞噬掉孩子的心。
        請不要因為疼愛孩子,而凡是順著孩子,事事讓他決定。那不是疼愛孩子,而是挖洞給孩子,因為你正在餵養他的「權力」,讓他不懂的尊重別人,最終有一天會被別人排擠。

        請收起你過度疼愛的心,堅持適當的原則,那才是真正的疼愛孩子。孩子都很喜歡學新事物,透過爸媽當作媒介,來認識這個世界裡的新鮮事。我們當爸媽的工作應該是引導孩子的「指南針」,給予孩子方向,帶著他去開闊眼界與學習,而在旁陪伴與鼓勵。但絕對不是聽孩子指令的「機器人」,只要孩子要求你就拼命的去達成。

        請記得: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無條件的付出,而是我們正確地引導。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