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3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3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上課偷看youtube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疫情終於降到二級,大家總算是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但是還是要記得戴口罩、多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在這七十天的日子裡,孩子們在電腦螢幕前面的時間,真得也是超級的長。

 

孩子上課偷看Youtube,爸媽當場抓到而瞬間石化的情景,我想應該是相當的常見。當然孩子更一定會找理由,花樣更是五花八門的,不論是現在是下課時間、老師說要看參考影片、這是XX課的作業......,弄得好像是我們搞錯了一樣。基本上就是跟爸媽在鬥智鬥勇的,最後搞到爸媽只好坐在後面盯著他上課,然後孩子又感到不被信任而鬧脾氣,真得是讓人超頭痛的。

 

其實,爸媽不用過度反應,即便是大人上班也難免會上網逛逛,只要不要被老闆抓到就好了。偶爾摸魚一下沒關係,只要不要白目的搞不清楚情況,媽媽站在後面還不知道,那才是真正的大問題。也請不要過度的情緒反應,反而會讓孩子更為抗拒,即便你抓到他九次真正地偷看,只要有一次誤會他,他就會無限放大的鬧脾氣,結果反而是更干擾到孩子的學習。

 

由於長時間與電腦近距離的接觸,孩子也開啟許多新的技能,有些甚至是我們沒有教孩子的。例如:擔心有瀏覽紀錄而開啟「無痕模式」。對於電腦和手機來說,孩子似乎不需要被教,也可以輕易地上手,真的只能說佩服而已。當然也不是全部的缺點,在這兩個月家裡姊姊突然想要學英打,所以現在打字的速度也就快了許多,也算是額外的收穫。「線上學習」並不能完全替代「實體課程」,只是在疫情之下的一個權宜之計,不生病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對於孩子都玩電腦、看影片,爸媽可以做幾件事情:

 

(一) 關掉通知

 

當你上網時,總是時不時會挑出是否要接受通知的訊息。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滿方便的,但是當孩子上課時,這些通知的小框框,往往是一個致命的陷阱,孩子常常手會忍不住的去點一下,結果就跳到新聞,再按一下又到Youtube,然後..........就是被媽媽抓到罵一頓。也因此,給孩子上網課時請先把「通知」關掉,會有很大的差別喔!

 

(二) 約定時間

 

過去給孩子用電腦,只要把wifi關掉,爸媽就可以不用擔心。但在上網課總不可能關掉網路,也因此與其限制孩子完全不可以看,倒不如約定時間給孩子看。有時孩子看網路影片,是因為同伴們都在看,為了要有共同話題的壓力,所以即便是你禁止他還是一再的嘗試。跟孩子約定好時間,給孩子可以有自己上網的時間,這樣也可以知道孩子到底看了什麼,也才能給孩子適當的建議,不是更好嗎?

 

(三) 找出目標

 

找出可以用電腦來做的事情,不論是練習打字、學習做PPT、嘗試修改圖片,讓孩子可以學會一些新技能,也是另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上網看影片,基本上並沒有什麼意義,就跟一樣只是打發時間,如果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時,基本上也就不會一直看youtube。所以不要一直問他為什麼要看,因為就只是打發時間而已,不是嗎?

 

在這七十多天的時間裡,我們共同經歷一場奇特旅程。在面對生活壓力的挑戰時,孩子難免也會出錯,但是盡量看到好處而不要只看到缺點。有時候稍微緩慢一下生活的步調,我們可以獲得到更多的東西喔!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家裡電視都沒人看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在咖啡廳中,聽到一位貴婦阿姨跟著朋友抱怨,前一陣子住飯店快要一個月。

因為兩位孩子總算都上大學,反正開學住在宿舍,加上最近飯店又便宜,所以趁機花一筆錢家裡裝潢一下.......。好不容易裝潢好,還買了一台55吋的液晶電視,結果兩位孩子回到家連看都不看,只是躺在沙發上划手機,把他爸氣的破口大罵。

結果呢?兩位孩子乾脆不坐在客廳,一回到家就直接進房間繼續看手機。阿姨無奈的說:「一回到家都在看手機,都不知道當初買電視要幹什麼?」

這是一個蠻有趣的現象,現在不只是「餐桌」在家庭中消失了,連「客廳」的功能也都快要沒有。我們住得越來越不是一個家,反而更像是一個宿舍。台北市房價是出名的不合理,兩房兩廳最少也要兩千萬起跳,自備款沒有四百萬是絕對買不起的。當客廳、餐廳都消失了,日後會不會推出只有「房間」的住宅呢?這雖然是一個狂想,但或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想想真得有點悲哀。

電視,我並不是很喜歡,但至少全家人是一起看,彼此也比較有共同的話題。現在一家人在一起,各自拿著各自的手機,交集反而變得更少,也多了一些隔閡。每一個人都在笑,但是笑的可能不是同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雖然處在同一個空間當中,但是彼此卻沒有交集,想想也真的有一點可怕。

現在的孩子們並不是沒在「看電視」,而是他們更習慣看youtube、Netflix、愛奇藝....等,可以自由選擇的想看的節目,而不喜歡用有線電視的頻道。因此,只要在大螢幕上裝上機上盒或apple TV也就可以解決的。只是孩子懶得說,大人又聽不懂,當然彼此的交流也只會越來越少。

「你們都不懂啦~」大概可以進入惹毛爸媽的十大金句,但卻也是這些孩子的感受。國中至高中時代,是最能接受新事物的年齡,也因此他們貪婪無比的接受新科技,並視之為理所當然。這時如果要和孩子溝通,爸媽也就比較辛苦,還需要不停地接收新知才能和他們有共同的語言。

但其實也不用那麼累,共同做同一件事,只要在小時候養成習慣,而不是等到長大再來培養。不論是一起游泳、騎腳踏車、打羽球、閱讀,甚至去看一場電影,這些都是「媒介」來讓我們有互動的話題。當孩子只要開口說了,常常就會停不下來,一口氣地說下去…….。共同話題也就是我們的鉤子,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自然彼此衝突與誤會也就會減少了,不是嗎?

小時候孩子和你的對話只有「考試」,當孩子出社會以後可以和聊什麼?趁小和孩子培養出共同的興趣,讓彼此的生活有更多的交集,日後在溝通上自然也就比較容易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記憶,是感受的重現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光光老師)

       記憶和我們想像的不同,並非事情越重要,我們就一定會記得。明明提醒自己事情非常重要,但是我們還是可能會忘記,那是為什麼呢?

       因為,記憶是感受的重現。事情是否重要並非關鍵,而是這件事帶給你的感受。一件事的感受越是強烈,記憶也就越加深刻,我們也越容易牢牢記在心裡。每一次回憶時,有如身入其境般的感受,不只會看到畫面、聲音,甚至還能聞到味道,不是嗎?

       在帶小小孩學說話時,你更會有這樣的感受。拿著識字卡教孩子認顏色,孩子總是有看沒有懂,甚至搞到爸媽都失去耐心。明明好像已經記得,等一下再問他又不記得,真的是超挫折的。無意間帶著孩子出門玩,在滂沱大雨之後,突然雨過天晴,天空中的灰塵都被大雨洗淨,讓天空看起來額外的湛藍。在藍天與青草的組合,深深的印在孩子的眼中,孩子又如何不會記住藍色與綠色的分別呢?

       孩子老是記不牢,並非是孩子大腦有問題,而是對於事情缺乏感受。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感覺,整天都渾渾噩噩,當然什麼也記不住。換句話說,孩子們的記憶力特別好,原因不是其他,正是因為愛玩與好奇。孩子透過對於新事物,都充滿強烈好奇心,即便是路邊的水溝蓋,也要看上好一陣子。正是因為這樣的好奇,孩子才能牢牢記得每一件事情......。

       現在生活,大量使用3C產品與螢幕的習慣,對孩子卻是一個生活上的危機。孩子變得越來越靜態,看起來好像是變得更乖巧,一動也不動的坐在螢幕前面。他們寧可和網路虛擬的人物互動,卻打死也不願意和真實人物說話,對於一切都缺乏興趣,除非是生氣,不然連說話的動機也沒有,人生就像是跑馬燈一樣的虛度過去,又能記得什麼事情呢?

       當孩子看到美麗的風景也不為所動,吃到好吃的食物也沒有感覺,聞到芬芳的花朵不會好奇,即便是出國旅遊,雙手也離不開手機時,你花再多錢去旅行,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根本沒有辦法儲存到孩子的大腦裡。我們都太習慣教孩子,認為只要教了,孩子就會記得。因此,不停地灌輸孩子一大知識;但是,記憶力不是用教的,而是用感覺.........。一件能震動到你內心的事情,肯定讓你一輩子印象深刻,不是嗎?

       孩子與我們不同,正是因為能深切地感受到快樂,享受遊玩的樂趣,才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門,即便是再累也都充滿動機。孩子過度乖巧,只願意乖乖待在家裡,反而是一種危機。這意味著孩子可能對於事物缺乏「感受」,因此對常露出一副毫不在意的表情,自然無法好好記住一件事情。讓我們和兒時一樣,找回童年的好奇心,對於世界的一切充滿熱愛,才能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而不只是買了機票,到一個飯店渡過兩三個夜晚,花錢買一堆東西回家,走馬看花的跑完一整個行程。

       記憶,不是只用眼睛看,而是用全身去感受。你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碰到的質感、嘗到的味道,交織成為一幅生動的畫作,才能深深記在我們的回憶之中。即便過再久,只要你靜下心來、閉起雙眼,依然可以沉浸在當時的感動當中。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記憶,是感受的重現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光光老師)




       記憶和我們想像的不同,並非事情越重要,我們就一定會記得。明明提醒自己事情非常重要,但是我們還是可能會忘記,那是為什麼呢?

       因為,記憶是感受的重現。事情是否重要並非關鍵,而是這件事帶給你的感受。一件事的感受越是強烈,記憶也就越加深刻,我們也越容易牢牢記在心裡。每一次回憶時,有如身入其境般的感受,不只會看到畫面、聲音,甚至還能聞到味道,不是嗎?

       在帶小小孩學說話時,你更會有這樣的感受。拿著識字卡教孩子認顏色,孩子總是有看沒有懂,甚至搞到爸媽都失去耐心。明明好像已經記得,等一下再問他又不記得,真的是超挫折的。無意間帶著孩子出門玩,在滂沱大雨之後,突然雨過天晴,天空中的灰塵都被大雨洗淨,讓天空看起來額外的湛藍。在藍天與青草的組合,深深的印在孩子的眼中,孩子又如何不會記住藍色與綠色的分別呢?

       孩子老是記不牢,並非是孩子大腦有問題,而是對於事情缺乏感受。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感覺,整天都渾渾噩噩,當然什麼也記不住。換句話說,孩子們的記憶力特別好,原因不是其他,正是因為愛玩與好奇。孩子透過對於新事物,都充滿強烈好奇心,即便是路邊的水溝蓋,也要看上好一陣子。正是因為這樣的好奇,孩子才能牢牢記得每一件事情......。

       現在生活,大量使用3C產品與螢幕的習慣,對孩子卻是一個生活上的危機。孩子變得越來越靜態,看起來好像是變得更乖巧,一動也不動的坐在螢幕前面。他們寧可和網路虛擬的人物互動,卻打死也不願意和真實人物說話,對於一切都缺乏興趣,除非是生氣,不然連說話的動機也沒有,人生就像是跑馬燈一樣的虛度過去,又能記得什麼事情呢?

       當孩子看到美麗的風景也不為所動,吃到好吃的食物也沒有感覺,聞到芬芳的花朵不會好奇,即便是出國旅遊,雙手也離不開手機時,你花再多錢去旅行,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根本沒有辦法儲存到孩子的大腦裡。我們都太習慣教孩子,認為只要教了,孩子就會記得。因此,不停地灌輸孩子一大知識;但是,記憶力不是用教的,而是用感覺.........。一件能震動到你內心的事情,肯定讓你一輩子印象深刻,不是嗎?

       孩子與我們不同,正是因為能深切地感受到快樂,享受遊玩的樂趣,才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門,即便是再累也都充滿動機。孩子過度乖巧,只願意乖乖待在家裡,反而是一種危機。這意味著孩子可能對於事物缺乏「感受」,因此對常露出一副毫不在意的表情,自然無法好好記住一件事情。讓我們和兒時一樣,找回童年的好奇心,對於世界的一切充滿熱愛,才能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而不只是買了機票,到一個飯店渡過兩三個夜晚,花錢買一堆東西回家,走馬看花的跑完一整個行程。

       記憶,不是只用眼睛看,而是用全身去感受。你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碰到的質感、嘗到的味道,交織成為一幅生動的畫作,才能深深記在我們的回憶之中。即便過再久,只要你靜下心來、閉起雙眼,依然可以沉浸在當時的感動當中。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阿嬤的武器~~隔代教養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帶孩子真的是耗腦力、又耗體力的工作,不要說是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受不了,就連超過四十歲的爸媽們,鐵定也都會叫苦連天。


       只要你真的二十四小時帶過孩子,你就會深深體會,帶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十分耗費體力的工作。不論孩子再聽話,總是會搞出一大堆事情,有時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卻讓你暴跳如雷。如果你是雙薪家庭,夫妻兩個人都需要工作,還有爺爺奶奶可以幫你帶孩子,真的是十分「幸運」的一件事情。

       隨著年紀不一樣,生活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當然在教養上也會也自己的想法。當爸爸媽媽與爺爺奶奶,面臨不同的教養不同調時,也請彼此多多相互體諒一下,不要硬碰硬的堅持己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辛苦,當然也有自己解決方式。最常見的衝突是,爺爺奶奶抱怨爸爸媽媽讓孩子太晚睡,爸爸媽媽抱怨爺爺奶奶讓孩子看電視,結果搞得大家都很不開心。

       對於爸媽而言,工作嘗試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一整天忙得像狗一樣,回到家總要能有喘口氣的時間,不自覺得就變得越來越晚睡。當孩子出生後,這個習慣還是很難一時改變,或是工作變得更加忙碌,當然全家就變得比較晚睡晚起。如果你工作很辛苦,薪水也沒賺的比較少,還被人一直抱怨個不停,又如何心裡不會有股不平之氣呢?

       相反地,對於爺爺奶奶來說,好不容易從工作退休,體力也變得大不如前。雖然很喜歡小孫子,但是體力卻遠遠被孩子拋在後頭。想像一下一個走三十分鐘就要休息一下的爺爺,碰上一個只要睡三十分鐘就可以活力十足的孩子,一起關在一間三十坪的房間裡面,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呢?這時,卡通就是一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好工具,打開電視讓孩子看一下,好讓自己可以喘口氣,恢復一下體力。一天忙東忙西的配合孫子,累得不得了,還是心甘情願的照顧,結果還被人數落方式不對,真的會讓人火冒三丈!

       過去只有「電視」,現在又多了平板、手機、youtube......各式各樣的3C產品,又讓教養衝突變得更多更多。孩子在家裡看著爸媽一直拿手機,但是自己卻一直不可以玩,在爸媽面前還可以忍耐,但一到爺爺奶奶家鐵定使出當家絕活,魯著要用平板、玩手機、看youtube。結果,原來是母親節孝敬奶奶的iPad,最常使用的人,其實不是奶奶,而是家裡最寶貝的孫子。一個好心與善意的「禮物」,卻變成引發衝突「教養衝突」的導火線。究竟是爸媽在家裡要少用一點手機?還是爺爺奶奶不要給孩子玩平板呢?又讓大家都搞到很不開心.......

       先學會感謝,再來談道理,而不要一開始就拿出「大道理」來壓人,那只會搞得大家心情都很不愉快。生活有時就是要學會妥協,而不是追求完美,當別人願意幫你照顧孩子時,就尊重別人的教導方式。請不要在孩子前面抱怨對方,懵懵懂懂的孩子只會把問題弄得越來越複雜,反而會引起更多誤會。而是找出一個方式,可以彼此配合,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分辨場合,在家裡有家裡的規矩,在爺爺家有爺爺的方式,學會分辨場合做應該事情,這樣就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

       有時早點送孩子去上幼兒園,讓爺爺奶奶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可以好好恢復體力,也才能真的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也不失是一個好方式!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iPhone 重新定義「專注力」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我使用iPhone,雖然稱不上粉絲,但不能否認的iPhone魅力,而它確實改變了世界。200719日,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說:「iPhone將重新定義手機」。從此「手機」緊緊地與我們的生活相連,幾乎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Phone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讓我們從拿滑鼠,轉變成滑螢幕。即便是三歲的小小孩,都還不會寫字和打字,就可以自己在youtube找影片看,一點都不困難。更不用說玩App,更是只要一歲多,就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只是,可能連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也沒想到,iPhone不僅重新定義了「手機」,也重新定義了人們的「注意力」。 隨便走在路上一看,幾乎都是人手一台的智慧手機。不論是搭車、逛街都可以看到「低頭族」,下班也滑一下、上班也滑一下,就算是回到家裡,還是在滑。

        網路世界有過多的資訊,手機便利性更加速訊息的傳遞,導致生活中充滿的各式各樣的訊息。不論是真的、假的;工作的、私人的;重要的、不重要的........,毫無篩選的訊息,不停的在螢幕上跳出,讓我們忍不住想要拿起手機看一眼。現在人平均每 6 分鐘,就看一次手機,美其名是怕錯過資訊,實際上卻是浪費生命。

        最近在開會時,常常看到新進的治療師,三不五時地低頭,滑著手機在「處理事情」。當你忙碌於瑣事,卻無法完成眼前的事情時,又哪裡會有注意力呢? 手機本身沒有錯誤,確實是一個方便的工具,甚至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但是如果一小時內,你會忍不住拿出五次以上,請你就將手機從口袋裡拿出來,放在辦公室的桌上。因為,它已經干擾到你的注意力,讓你無法持續地專注,又哪裡會有工作的效率。

        請不要怪孩子不專心,因為連大人自己都不能專心,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專心呢?試著想想,當連你連生活都不能專心,又如何能活得開心呢?當連你連獨處都靜不下心,又如何能用心思考呢?當連你連跟孩子玩都需要手機,又如何能貼近孩子的心呢?

        請記得,孩子長得很快,現在你才在抱怨孩子太黏人,不到短短的十年,他就連理都懶得理你了。在走進家門之前,請將手機轉成「靜音」,好好的陪伴孩子,不要讓手機讓你分心。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