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爸~爸~幫我修拉鍊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抓住暑假的尾巴,兩位寶貝要去遊樂園玩。在前一天晚上,特別把珍藏好久的新包包拿出來。一個迪士尼的米奇小背包,造型真的超可愛的。不知道是收藏時,不小心被壓到,還是什麼原因,拆開包裝時還好好的。但是妹妹才把自己的東西一一放進背包,下一秒背包的「拉鍊頭」居然斷掉了。


        姐姐馬上就說:「沒關係,綁一條繩子就可以⋯」,妹妹立馬跑過來,撒嬌的聲音説:「爸~爸~幫我修拉鍊」。我一看拉鍊頭都已經斷掉,就連繩子也沒地方可以綁,只好拒絕妹妹的要求。看她一臉快哭的模樣,只好安慰妹妹一切都會有辦法,只是現在沒辦法,就讓妹妹先去睡覺。

        趁著兩位寶貝在睡覺時,坐在電腦前面,在鍵盤上輸入「拉鍊壞掉」。螢幕上就跳出一大堆的資訊,還有很多影片,先後選了兩個影片,就找到「自己換拉鍊頭」的影片,真的是太幸運。只是家裡沒有「全新的」的拉鍊頭,那又是另一個問題⋯⋯。隔天早上,兩位寶貝特別早起,畢竟是要出去玩,孩子總是特別的早起,妹妹還是在意新背包的拉鍊壞了。我和妹妹說:「可以修理,但是沒有新的拉鍊頭⋯⋯要從其他的包包上拆下來」。妹妹想了想,在房間找了好一陣子,最後拿出一個舊書包給我。

        修理的方式倒是不難,只要準備「一字起子」和「尖嘴鉗」,其實還蠻容易的。拿起一字起子,順著拉鍊和拉鍊頭之間的隙縫一插,輕輕鬆鬆把壞掉的拉鍊頭拆下,接下來只要移到新包包上,再用尖嘴鉗夾一下就OK。人就是不能太開心,一時不察手勁一大,居然把拆下來的拉鍊頭也夾壞了,整個斷成兩半。現在好了,妹妹一口氣壞掉兩個包包了,還好她很天真說:「上面有一個拉鍊,可以拆」。這次我真的很超級小心,不要太用力,果然幫她修好新包包,讓她可以帶著去遊樂園玩,她也開心的不停蹦蹦跳跳。

        換一條拉鍊的費用,可能都快要是包包的1/2價格。絕大多數我都會選擇直接再買一個,既方便又省事,從來沒想過的「修拉鍊」這一件事。這次應該說是一個特例,因為姊妹兩個是一模一樣的包包,總不能一個人帶新的,另一個人帶舊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還好現在網路的發展,資訊獲得變得越來越容易,只要詢問一下「谷歌大神」,好似一切都可以解決。就像找到如何修拉鍊,計畫如何處理,前後加起來真的不到十五分鐘。

        「知識」容易獲得就像一把兩面刃,一來是我們可以輕鬆獲得想要的知識,但另一面卻是工作變得更容易被取代。現在YouTube更是取代Google,成為知識獲得的途徑,透過影片更讓人容易了解。用youtube當電視看,對於現在孩子似乎才是正常的,但網路的發展也導致許多問題。網路並沒有明確的分級制度,因此孩子更容易學到一些不符合年齡的詞彙,也就變得更容易被責備。特別是在九歲以下的孩子,根本會沒有區辨是非的能力,真的很難掌控孩子究竟看了些什麼,不是嗎

        基本上,雖然我常用Google查資料、解決問題,但是我盡量不在寶貝前面,畢竟我希望孩子佩服的是我,而不是我手上的那台手機。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好運壞運是心境~猛暑中的日本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今年的暑假預定到日本玩,孩子們當然是非常期待。但是在出發前兩週,聽到京都有土石流導致新幹線停駛,真的非常擔心行程會不會受到影響,所以還寫信到飯店問問看,確定一切都平安才出發。結果沒想到,一到日本卻碰到難得一見的「酷暑」,每天都39度的高溫短短的五天,把我一年吃冰的量都一口氣的吃完了,真得是熱的太誇張了。



        真的很難想像,在日本還會比台灣還要熱,就連平常不流汗的我,也是汗如雨下的,整天拿著水瓶喝水。一到中午太陽直射不到一分鐘,皮膚真得有被燒灼的感覺,當然一定要擦上防曬油,不然肯定會曬傷的。缺點是熱,優點是藍,天空超藍的,幾乎連白雲都看不到。不能否認是拍照的時機,不論如何拍,天空都是青藍色。即便是路邊的小野花,襯托在藍天之下,就是特別的漂亮。

        即便如此的美景,身體的汗水也像是水龍頭全開,走不到一個小時的路,就像是掉到水裡一樣的全身濕搭搭的。原來預定的行程就必須要調整,一定避開下午1:003:00氣溫最高的時間,結果就是每天的行程變成「上半場」、「下半場」的特殊情況,畢竟人在國外時,如果身體不舒服可是非常麻煩的。

        流汗是一種調節體溫的機制,用來幫助身體降溫,不要讓大腦過熱。雖然流了很多汗,只要適時的補充水份和鹽份,基本上就不用太擔心。但記得不是單單的大量喝水,更要補充「鹽分」,不然很容易出現「熱衰竭」的情況。這時候「運動飲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補充流汗失去的「鈉離子」。相反地,如果汗流不出來才是麻煩大,那表示調節體溫失去作用,很容易導致體溫的升高,甚至導致昏厥、噁心的情況,而危急生命,也就是俗稱的「中暑」。

        孩子畢竟是孩子,就算是不舒服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原因為何,只會鬧脾氣。我嘗試讓孩子下午待在咖啡廳,避開氣溫最高的時刻 (39.4),但那根本是一場災難。因為孩子根本坐不住「兩個小時」,硬是在烈日下行軍 (38.2),結果就是大家的脾氣都不好。當天晚上就改變計劃,變成上午玩一個短行程,回飯店洗澡、吹冷氣,等到傍晚再出發到另一個小景點。只是小小的調整一下,兩位孩子就像天使一樣的聽話。

        兩位寶貝一點也不在意天氣熱,也沒有因為「熱」而不願意走路,反而倒是超級開心,迫不及待地起床就想要出門。原本不能吃冰的她們,破例在這次旅行中每天可以吃到一支霜淇淋,加上偶爾還可以喝「運動飲料」,也一直說:「真的是太好運了」。

        好運、壞運差別最大的,不是「事件」,而是「心境」。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不要當孩子的打手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前陣子看到這則新聞「擔心愛女被欺負,公審四歲小孩」,真得有心頭一揪的感覺。擔心孩子被欺負,是每個爸媽的天性。但是在處理的時候,一定要運用大人的智慧,而不是當孩子的打手。


        孩子雖然已經會講話,但是「時間概念」尚未成熟,雖然記得每一件事情,但是時間順序可能會出現顛倒的情況。因此,當孩子與爸媽說話時,可能需要尋找第三方的資訊,才能做出判斷。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詢問老師,知道真實的情況。當然不能否認,園方可能會有隱藏資訊的情況,這時孩子同學的家長們,可能會是另外一個資訊來源。

        從社會人格發展理論來看,在四歲的時候,孩子努力的目標在找尋人生中的第一個「好朋友」,並且在堅持與妥協中,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時,孩子有時會說自己都沒有朋友,或誰不跟我玩。其實,不是孩子沒人陪,或是被孤立,而是在定義上的不一樣。「好朋友」是有權利與義務的,就是「當我落單時,你就一定要過來陪我」。也因此,孩子可能會說:「誰誰誰都不跟我玩」,或是突然一天對最好的朋友說:「我再也不要當你的好朋友」,這都是很常會發生的事情。

        孩子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推論別人的想法比較弱,即便孩子說的都是實話,在處理上也要特別注意。因為「實話不等於事實」,爸媽需要用運用智慧去判斷,而不是當孩子的「打手」,就是要幫孩子出一口氣。最後,往往是孩子沒有得到幫助,反而會更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很多時候,在事情一開始發生是兩個小小孩的問題,之後卻演變成兩個家庭之間的衝突。

        不論你是對的、或是錯,都請不要用孩子來當「擋箭牌」,不論是帶了孩子去對質或指責他人的錯誤,都是不適當的。這會引發兩個後遺症,一來是孩子更難融入當下的群體;二來是孩子承擔巨大的情緒壓力,兩者都會引發許多後遺症。在許多僵局中,我們發現當事者(孩子們)老早就握手言和的玩在一起,但是兩個家庭的爸媽們卻是已經撕破臉,一副「王不見王」的尷尬狀態,就連接送小孩都還要喬時間、排行程.............

        爸媽要幫孩子化解情緒,用大人的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情緒化」的幫孩子出頭,那只會把簡單的小問題,變得更為複雜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表情不是心情,而是.......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表情不是心情,但我們常常搞混,也教錯孩子......


        心情好就笑容滿面,心情差就愁容滿面,表情似乎就是我們的心情,這幾乎是我們的定論。事實上,表情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更有許多的專家學者在研究,就連大家都熟悉的演化學大師 達爾文,也寫一本「人與動物的情感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來深入探討。

        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你要表達你的心情,但是這是要孩子「說」出來,而不是「演」出來。我們要強調的是語言表達,而不是表情表達喔!...........每當我在演講時說出這一句話,台下的爸媽們都會露出一臉茫然,因為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情緒就是用「表情」來表達的。

        事實上,表情除了表達「自己當下的心情」之外,最重要的功能是表達「希望別人如何對我」。 當別人講話態度不好,真的是快要惹毛你了,這時你會馬上掛上「生氣」的表情,直接顯現你的不滿,還是會勉強擠出「笑容」,耐著心地和他說呢? 如果「情緒就是心情」是一個定律,這時我們還在笑,那不是精神分裂嗎?還是我們是雙面人呢?

        別想太多,這並不矛盾,因為這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心情,以達到更好的人際互動與問題解決。讓我們換一個定義,「表情」最重要的功能是「傳達」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明明在生氣,卻還會保持笑容地對待他人呢?因為,我希望透過「笑容」傳達給對方,希望對方也可以對我回報「善意」。

       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要顯露出來,不也就是「情緒控制」的能力嗎?這才是團體生活中,與人相處時必須要需要的能力。當孩子七歲以後,就必須要學會的社交技巧,而不是一直強烈地傳達自己的「情緒」,那只會更惹人生氣,不是嗎? 畢竟沒人會想當出氣筒,如果你不會控制情緒,別人只會逃的遠遠的。

       當我們一直教孩子「你要說出心情」,結果孩子說不出來,只好用更強烈的表情。結果往往是越表達越慘,因為他「生氣」的表情,傳達的其實是一種「拒絕」,希望別人要離開他遠一點、越遠越好! 當表情超過別人可以忍耐的界線,甚至增加被處罰的機會,最後就變成惡性循環,而漸漸變成行為問題。

        讓我們重新定義「表情」的意義,「表情不是只是表達心情,更是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教孩子的「說法」也要改變,讓孩子先學會微笑待人,讓別人願意親近,自然也就可以減少衝突和生氣的頻率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警告!大腦的記憶體不足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如果大腦有這個功能就好.........

       最近,家裡的那台筆記型電腦,好像是壽命到了,常常會卡住不動,動不動就是記憶體不足的警告。


       不要看它這樣不靈光,在五、六年前可是高規格,又輕便的筆電。當初可是狠下心來才買下,也陪著我一路講了無數場的演講,算是見過世面的狠角色。只是在一場演講時,不小心摔到地上後,轉軸處裂開變得蓋不太起來。只好再買一台新筆電,而它就退休下來,變成我閒暇時使用的電腦,當然我還是又外接一個29吋螢幕,這樣不知不覺又撐了快兩年。 想想可能是這麼多年,安裝又刪除了許多程式,又從win 8升級成win10,系統不穩也是正常。我想應該是要重灌整個作業系統,看看穩定度會不會好一點。

       因為快取記憶體只有的2G,雖然已經將win 10中的常駐程式減低的最少,但是還是常會出現記憶體不足的警訊。我又得要暫時關掉一些程式,不然整個電腦就會卡住不動,最後連滑鼠指標都會變得不見蹤影,遇到那個情形時可就麻煩大了。必須要一直按著電源鍵,強制關機重開的地步。還好最近打資料都在另一台電腦,不然打到一半如果還沒存檔就突然當機,特別是在趕稿的時候 ,真的會把人弄瘋的。

       其實,不只電腦如此,我們人腦也是如此。你有沒有過曾經打報告打到大腦一片空白,明明時間就很趕,手指一直不停敲著鍵盤,卻又不停的修改來調整去的,整個卡在那裡.......,即便是坐在辦公桌前面已經半個小時,手頭上的報告卻沒有多少改變。這就是我們大腦的「記憶體」不足,只是很可惜大腦不會自動跳出提醒的「視窗」,要我們先休息一下。這時與其手指黏著鍵盤,倒不如起身去泡杯咖啡,稍微轉換一下思緒,更容易讓你重新集中注意力,不是嗎?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把寫作業當作就是一口氣要做完,確實這是一個好習慣,但是還是要考慮到孩子的生理年齡。相對於成人,孩子的「記憶體」更容易被佔滿,也更容易出現「當機」的情況。但是,孩子卻還沒有「自我覺察」的能力,不知道何時才是自己的極限,也不知道哪時候需要休息。你想想看,你有沒有曾經陪著孩子練習寫生字,明明前面七、八個字都沒問題,但是有一、兩個字就怎麼都記不住,一整個卡住了。這時孩子需要的不是繼續努力,而是要將「記憶體」放空才能灌進新的東西。

       只是孩子不像大人,只要站起來走一走就可以調整好,又可以重新啟動。相反地,這時不如讓孩子去動一動,不論是騎腳踏車、做家事.......等。透過需要反覆性的動作,從事不需要思考的熟悉事情,來幫孩子把大腦裡的「記憶體」好好的清理一下,才能迎接下一輪的學習。記得,請不要讓孩子玩得太累,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不然到時沒體力也依舊是不能專心。事實上,我個人是滿建議做家事的,一來不會花費太多體力,二來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是一舉兩得嗎?

       孩子的自我覺察尚未成熟,加上大腦也沒有設定警告功能,也就更需要依靠爸媽的仔細觀察,看看他的眼神是不是當機了。每個孩子的「記憶體」容量不同,一次可以存取的資料當然也就不一樣,但是那只是速度的差異,並不是孩子不聰明喔!我們要教孩子的,不是拼命努力,而是學會掌握自己的步調。孩子比電腦更好的一點,電腦升級需要花錢,孩子升級只需要多一點時間。

       讓我們仔細觀察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掌握自己的步調,反而學得會更快一點。當孩子學會更多新東西,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後,孩子才會更願意主動地學習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天才來自於「熱情」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日本教育家 · 木村久一

        這是一句我非常喜歡的「句子」,也特別想和爸媽們分享。因為充滿「熱情」才會義無反顧的全心投入,花費許多的時間、碰到許多的失敗也不在意,一直拼命的練習直到超越別人的境界。

       「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出於對事物的「熱情」。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又如何能察覺孩子的獨特之處呢?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對事情「入迷」,爸媽也不用特別的擔心,也許是他有比別人更多的「熱情」,從這個觀點來看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興趣」與「學習」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距,就是「知識獲得的方式」。「興趣」在不知道與問題中找出解答,從反覆探索中找出答案,其中的知識是在漫無目標中找尋出來的;「學習」是在已知的書本中,一步一步的實踐,並且透過考試成績來證明自己。簡單來說,「興趣」的成就感來自於過程,「學習」的成就感來自於結果。這兩種策略各有優缺點,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要依照孩子的特質來引導。

        以我來說,我應該是屬於「興趣」為主的學習者,常會異想天開的投入一個「目標」,然後就廢寢忘食的弄上一個多月。最近,偶然看到一篇「用樹莓派做mini任天堂」的文章,莫名的激發我的「創客魂」,當下開始翻箱倒櫃的找出的材料來準備。需要的東西不多,一個樹莓派、一張8G記憶卡、一個遊戲搖桿,記憶卡還是從淘汰的手機裡找出來的。一切都就緒以後,就等孩子上床睡覺就可以開始動工。

        這些創客的分享都有一個共通點,只是給一個點子,但不會從頭到尾寫得非常清楚。因為有些創客的功力是職業級的,和我們這些只是想要做出一個「東西」,根本不是在同一個水平面。加上每個人的材料都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當然規格也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不停地調整。這次很幸運的,花費兩個小時就基本搞定了,只是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全部都是英文,還是想要把介面中文化。這時GoogleYoutube就派上用場,再花了半小時找線索,又花了半小時嘗試,終於大致搞定,一看時間居然已經凌晨兩點半。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搖桿的「按鍵」老化,居然有一個完全卡死,畢竟最少是五、六年前買的,可能要換一個才行。當初不知道,光在搖桿設定上,就讓我重新開機五、六次,看來是必還是需要換一個搖桿才行。再來,預計還要用3D列印出一個「機殼」,又要再花一些時間來嘗試,不知道還要花多少的時間。我的連續假期,除了帶孩子出遊之外,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玩這些大大小小的「專案」。搞定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找出一個一個的解答,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網路上的「強者」真的超多,雖然我做模擬器是「可以玩」,但是看到還有加過場動畫的、模擬傳統電視機的效果,甚至還有加上硬體按鈕的一個是POWER、一個RESET,真得是超級厲害。真的要做出一台,百分之百一模一樣的模擬器,可能還要再花上兩三個月,努力爬文章才可以完成。但是,這也不就是一種樂趣嗎?

        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歡「打電動」,打到不想理人的地步,與其和他對槓的吵來吵去,不如帶他來「做」一台電動遊樂器(特別是青少年耳朵超級硬的)。這一個小小「創客」實驗,大概只要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也可以讓孩子有滿滿的成就感。如果他真的感興趣,後面還更有太多值得探索的知識,可以讓孩子更深入的去尋找?那不是很好,最少孩子會放下手機,不會再一直打著電動。

        暑假到了,爸媽不免都要傷腦筋,要讓孩子學什麼的才藝、上什麼樣的課程。其實,身為爸媽的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接觸一些不同的事物,盡可能的開創自己的眼界,找出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方向。讓我們在暑假裡,找一些不同的事情,帶著孩子一起玩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油條打人事件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基本上,我是「社會新聞」的絕緣體,因為真的很少看電視。之所以關注這個「油條打人事件」,因為受邀上「新聞挖挖哇」才知道這個消息的。在網路上找了一下,還真的有點「追劇」的感覺,原post還有不停的更新,真的是很像「八點檔」的連續劇..........

        劇情大事是這樣,一位先生去吃杏仁茶加油條,油條被三歲的小小孩咬了一口,他要小孩的爸媽管管孩子,結果對方說:「咬一口又不會怎樣」。結果這位先生就拿油條「打」小孩的頭五、六下,小孩哭了,連警察也都被叫來了。之後,小孩的爸媽告這位先生傷害......。故事有點長,中間省略一下,最後法官判定,油條打人不用賠償金錢,但必須要和孩子與家長道歉。

        「自由」以不冒犯別人為前提,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隨心所欲。對於小小孩而言,約束孩子的行為也就是爸媽的責任,而不是一切放任給孩子。因為如果你不想教,別人一定就會介入,到時候不是更麻煩嗎?從這件事情來看,孩子偷吃別的的油條,結果爸媽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結果被冒犯的人拿起「油條」打了孩子的頭五、六下。孩子大哭後,就連警察伯伯也都被叫來了,最後還告上法院。

        從頭到尾,兩邊的「大人」都有錯,但是最倒霉的卻是「偷吃的孩子」。對於三歲的孩子,對於看到的東西都會覺得是自己的,所以可能會有誤解。這並非是偷竊,特別是現在孩子生得少,團體經驗不足更容易如此。爸媽必需要教導孩子,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是絕對必須的。這並不是限制孩子,而是保護孩子,想想看如果一個陌生人隨便拿東西給孩子,孩子就把它吃下去,你覺得危險不危險呢?

        這個事件中,戲份最重的是那一根「油條」,它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被用來「打人」。雙方的大人都在氣頭上,但是被嚇到的就是那一個小小孩。雖然「油條」打在頭上,應該是不會痛的,但是孩子肯定會因此嚇哭起來。我也可以體會爸媽的擔心,孩子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怕生、膽小,甚至以後會不會有「心理創傷」而焦慮。「心理創傷」並沒有那麼容易造成,除非是威脅到生命或持續發生才會導致。像是單一發生的「突發事件」,爸媽就不用過度擔心。

        「突發事件」的處理原則,通常孩子大約兩週後就會漸漸遺忘,這時爸媽要記得不要刻意提醒。有時我們越擔心孩子是否受傷,反而會不停詢問孩子,一直讓孩子「回憶」當時的情境,反而讓孩子變得更有壓力。如果孩子在兩週後,依然對於「突發事件」由有恐懼時,這時爸媽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看看應該如何協助孩子。

        給予孩子「規範」,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護」孩子。想想看為何在餐廳裡,我們不希望孩子隨意的走動,就是怕孩子不小心撞到。如果發生意外時,究竟是爸媽有問題,還是店家不注意呢?因為有安全性的考量,因此才會要求爸媽需要「規範孩子」,不是嗎?

       只是.......,現在爸媽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對於別人「批評」孩子時,馬上啟動「防禦武裝」覺得人家在指責自己,不論對錯的就和人爭執起來。結果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也能告上法院,結果唯一受惠的應該是律師吧!

       不是凡事都順著孩子,不然孩子長大到叛逆期,你就會知道:麻煩大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阿嬤的武器~~隔代教養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帶孩子真的是耗腦力、又耗體力的工作,不要說是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受不了,就連超過四十歲的爸媽們,鐵定也都會叫苦連天。


       只要你真的二十四小時帶過孩子,你就會深深體會,帶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十分耗費體力的工作。不論孩子再聽話,總是會搞出一大堆事情,有時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卻讓你暴跳如雷。如果你是雙薪家庭,夫妻兩個人都需要工作,還有爺爺奶奶可以幫你帶孩子,真的是十分「幸運」的一件事情。

       隨著年紀不一樣,生活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當然在教養上也會也自己的想法。當爸爸媽媽與爺爺奶奶,面臨不同的教養不同調時,也請彼此多多相互體諒一下,不要硬碰硬的堅持己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辛苦,當然也有自己解決方式。最常見的衝突是,爺爺奶奶抱怨爸爸媽媽讓孩子太晚睡,爸爸媽媽抱怨爺爺奶奶讓孩子看電視,結果搞得大家都很不開心。

       對於爸媽而言,工作嘗試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一整天忙得像狗一樣,回到家總要能有喘口氣的時間,不自覺得就變得越來越晚睡。當孩子出生後,這個習慣還是很難一時改變,或是工作變得更加忙碌,當然全家就變得比較晚睡晚起。如果你工作很辛苦,薪水也沒賺的比較少,還被人一直抱怨個不停,又如何心裡不會有股不平之氣呢?

       相反地,對於爺爺奶奶來說,好不容易從工作退休,體力也變得大不如前。雖然很喜歡小孫子,但是體力卻遠遠被孩子拋在後頭。想像一下一個走三十分鐘就要休息一下的爺爺,碰上一個只要睡三十分鐘就可以活力十足的孩子,一起關在一間三十坪的房間裡面,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呢?這時,卡通就是一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好工具,打開電視讓孩子看一下,好讓自己可以喘口氣,恢復一下體力。一天忙東忙西的配合孫子,累得不得了,還是心甘情願的照顧,結果還被人數落方式不對,真的會讓人火冒三丈!

       過去只有「電視」,現在又多了平板、手機、youtube......各式各樣的3C產品,又讓教養衝突變得更多更多。孩子在家裡看著爸媽一直拿手機,但是自己卻一直不可以玩,在爸媽面前還可以忍耐,但一到爺爺奶奶家鐵定使出當家絕活,魯著要用平板、玩手機、看youtube。結果,原來是母親節孝敬奶奶的iPad,最常使用的人,其實不是奶奶,而是家裡最寶貝的孫子。一個好心與善意的「禮物」,卻變成引發衝突「教養衝突」的導火線。究竟是爸媽在家裡要少用一點手機?還是爺爺奶奶不要給孩子玩平板呢?又讓大家都搞到很不開心.......

       先學會感謝,再來談道理,而不要一開始就拿出「大道理」來壓人,那只會搞得大家心情都很不愉快。生活有時就是要學會妥協,而不是追求完美,當別人願意幫你照顧孩子時,就尊重別人的教導方式。請不要在孩子前面抱怨對方,懵懵懂懂的孩子只會把問題弄得越來越複雜,反而會引起更多誤會。而是找出一個方式,可以彼此配合,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分辨場合,在家裡有家裡的規矩,在爺爺家有爺爺的方式,學會分辨場合做應該事情,這樣就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

       有時早點送孩子去上幼兒園,讓爺爺奶奶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可以好好恢復體力,也才能真的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也不失是一個好方式!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