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孩子們需要的是安全,不是牢籠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這陣子的新聞事件真得讓人感到痛心、憤怒。但是請不要將我們大人的焦慮,無意間傳遞給小小孩。小小孩是天真而善良的,我們應該要讓孩子遠離「恐懼」,而不是一直懷疑身邊的人,是不是每一個都是壞人。如果讓孩子對陌生人都感到畏懼,你覺得那是一件好事嗎? 還是每天都將孩子關在家裡,才會最安全嗎? 



         給予孩子們「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步。透過爸媽細心地照顧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寶貝才會發展出「安全感」。正是這樣強而有力的後盾,讓孩子敢離開父母的身邊,邁開腳步進入學校裡的團體生活。孩子之所以會勇於探索與學習,正是因為這樣的「安全感」與「信任感」,而不是「恐懼」或「強迫」可以達到的。

         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我深深地覺得「讓孩子免於恐懼」是很重要的,但這是我們大人們的工作和使命,而不是一個連洗澡都還需要媽媽孩子,所應該要承擔的事情。如果當你看到新聞會讓你有情緒,建議你暫時關掉你家的電視,請留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童年。不要將我們大人心中沉重的壓力,強加在還不會控制情緒的孩子身上,這不論對你自己或孩子都是不好的。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接收負面情緒,而是教導孩子如何地保護自己。這兩者並不違背,請強調如何「保護自己」的方式,但不要使用「恐怖故事」的口吻。請教導孩子三件事情,而且自己也要確實地做到。

(一)   親人接你 : 媽媽不會請陌生人去接你,一定是你非常熟悉的人,像是爸爸、媽媽、阿公、阿嬤,或是舅舅。絕對不會是樓下商店的老闆,那樣你認識的人。
(二)   遠離車輛 : 如果有車子停在你的旁邊時,請和車子保持距離,退後幾步,不要靠得太近。如果他拉下車窗,問你問題時,請不要靠近或更不要回答他。
(三)   親近警察 : 不要威脅孩子「不乖會被警察抓走」,而是讓孩子知道警察叔叔會保護你,會抓壞人。如果你找不到爸媽或老師時,可以找警察叔叔幫忙。

         你覺得被新聞事件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時,請先讓自己暫時隔絕當下的刺激。當你我的情緒過度波動時,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的不安與焦慮,而不會有任何的幫助。幫孩子培養好安全感,才能進一步讓孩子去學會如何保護自己,請千萬不要搞錯順序。當我們把孩子弄得緊張兮兮的,孩子只會哭鬧得更兇,反而更不能學學進任何東西,又哪能保護自己呢。

         請不要將大人們的責任,變成孩子們生活中的陰影。讓孩子們免於受到「威脅」,而可以感到「安全」,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希望讓所有的孩子們,都可以從此遠離「恐懼」,在快樂與信賴中長大。

親子天下嚴選》孩子們需要的是安全,不是牢籠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3777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實話」並不一定是「事實」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因為我自己有兩個孩子,所以在家裡常常就可以看到兩位小姐妹,有時像是黏膠一樣的黏在一起,但有時候卻又哭哭啼啼地抱怨對方。兩個孩子之間,總是有說不清楚大大小小的「糾紛」,所以老是要找媽咪幫忙解決。但是,當在我們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時,必須要發揮智慧,請務必先記住一句話:「實話並不一定就是事實」。


         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對兄妹的故事(四年級的哥哥和二年級的妹妹)。因為妹妹比較怕生,所以爸媽想讓他去夏令營玩一趟,看看可不可以讓妹妹的膽子變大一點。好不容易到了小學二年級,正是一個好機會,但又怕妹妹不能適應,所以就要哥哥陪他一起去夏令營。但是,這會兒換哥哥不太願意,因為如此一來他就沒辦法參加原來預計的夏令營。經過一番協調勸說,最後兩兄妹願意各自妥協一步,選擇了同一個夏令營。

         為期四天的夏令營,出乎意料之外的,居然妹妹適應得很好,第一天居然沒有哭鬧,也玩得很開心,一回來就迫不及待的分享今天到底有多好玩、多有趣。甚至早上還都特別早起,迫不及待地準備出門,感覺這次夏令營讓妹妹長大許多。但沒想到到了「第三天」,妹妹才剛進家門,一看到爺爺奶奶就眼眶泛淚的,突然大哭了起來。奶奶一邊安慰,一邊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妹妹就指著還站在門口的哥哥,說:「哥哥跟其他的新朋友一起拿球打她」,害她受傷之外,還跟大群人一直在笑她,真得是越說越傷心的又哭起來了。

        爺爺一聽當然就有點不高興,做哥哥的應該要保護妹妹,為什麼跟別人一起欺負妹妹呢? 爺爺很生氣的,板起臉來質問哥哥,哥哥只回答:「我就叫她不要玩,她自己硬要跟我們玩」。爺爺聽了就火冒三丈,但是還是耐著性子問,哥哥就是不說話,妹妹又不停哭。在這一片混亂之中,爺爺真得就已經氣到準備要動手處罰嘴硬的哥哥。

        這時,奶奶就很平淡地問了一句非常有智慧的話:「你和新同學在玩什麼?」

        一直拗在那裏不說話的哥哥,終於擠出了三個字:「躲避球」。

        既然是玩「躲避球」,當然就要「拿球打人」,不然如何叫「躲避球」。對於四年級的哥哥而言,他就是跟平常一樣的在玩遊戲;但對二年級的妹妹,卻連什麼是躲避球還不懂,自然覺得自己被欺負。聽孩子說話需要耐心,但是瞭解事實的真相,卻是需要大人的智慧。

        不要聽到孩子的話直接下結論,因為「實話」並不一定就是「事實」。我們並不是孩子紛爭中的「大法官」,而是他們彼此之間的「翻譯機」,才能維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親子天下嚴選》「實話」並不一定是「事實」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