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生活可不能放暑假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雖然是今天是學校的結業式,孩子開始放暑假,但是孩子的心思,早在考完試的那一天就已經飛了。所以這幾天和孩子說話,很明顯感覺到孩子的不一樣,一整個要去度假的感覺,好像根本聽不到的樣子,這真的也不能怪孩子,畢竟我們要出國旅行前也是同樣的。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校,都已經沒有暑假作業,也因此孩子真的是可以很開心的玩。爸媽也為了彌補平常很少陪孩子的遺憾,更會安排一些出遊的行程,希望增添孩子美好的回憶。暑假,雖然是在學業上的休息,讓孩子從學習壓力下喘一口氣,「生活習慣」卻不可以放暑假喔!

       也許因為工作繁忙,平常上班就已經把我們弄到筋疲力竭,有機會休假在家裡,往往事能睡多久就多久,最好一整天都可以攤在床上不要動。大人只要一放假,往往像是洩氣的皮球一般,軟爛在家裡連動都懶得。但孩子可不一樣,放假不是用來養精蓄銳,而是終於有機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是巴不得每天盡可能的早起,一刻也都不要錯過。正因為兩者的想法不同,也更容易在放假時發生摩擦。

       生活可沒有放暑假,依然要妥善安排孩子的作息,這才是化解親子衝突最好的方式。在過去農村生活中,寒暑假最重要的用途不是休息,而是讓農家有多一些人手來幫忙。即使學校沒有放假,孩子也必須要請假在家幫忙,但是這些已經不符合現在生活的需求。反而孩子放暑假時,爸媽更需要煩惱要讓孩子做什麼。愛孩子,並不是一切都依照孩子的需求,而是取得家裡的平衡。如果真的人手不足,幫孩子安排安親或才藝課程,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放暑假,是讓孩子在學業上喘一口氣,但不是讓孩子大腦徹底放空,更不是搞亂孩子的生活作息,不是嗎?現在暑假的意義,應該是幫孩子在學業學習之外,找出另外的專長與嗜好。趁著暑假這一段時間,讓孩子有充分的練習與熟練一個新技能,不論是學游泳、騎腳踏車、彈烏克麗麗,甚至是學寫程式......等。一來可以更容易規律孩子的生活作息,二來也可以讓孩子在開學時有話題可以和朋友分享。

       以我個人而言,我幫孩子安排的多是運動有關,畢竟動作是最直接的回饋。在前年兩位寶貝是學騎腳踏車,而在去年是學會游泳,當孩子在努力練習過後,突然學會時的自信的笑容,那一種喜悅的情緒連在一旁陪伴的我也能深深體會。透過每一次的暑假,學一件完全不熟悉的事,同時也讓孩子學會鼓起勇氣試試看最好的機會。請記得,孩子需要的和大人不一樣,放假不是窩在床上休息,而是幫他找到想做的事情。

       學業放暑假,生活可沒有放暑假。在暑假的一開始,先和孩子討論好要做的事情,並且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習慣,祝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美好而精彩的暑假。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家裡消失的餐桌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單身時,收集最新的3C產品;結婚後,收集家電與家具。等到有孩子出生之後, 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會越買越多,有時甚至會想不起來那個是什麼。在一切都變多的過程中,只有一個變少了,也就是「餐桌」的使用次數,甚至是完全消失了。

       一份來自英國的調查研究表明,近1/4的英國家庭沒有餐桌;有餐桌的家庭裡,不到半數用它來吃飯。餐桌在現在家庭中,讓大家一起享用餐點的「實用性」漸漸消時,反而更像是客廳裡的水晶吊燈,只剩下裝飾的功能。過去一家人看著媽媽煮菜,等待爸爸回家,然後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交換今天看到或聽到事情,真的已經很難再現。取代的是爸媽急促的催促,要孩子快一點把東西吞下去。

       也許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越是忙碌與現代化的國家,一個人吃飯的比率也越高。即便是我們過去印象中認為最重視餐桌禮儀的日本,也深受影響。在2018年5月,由日本政府官方所出的國民調查指出,一星期中超過4天以上自己一人用餐,比例高達 15.3%。這個指標在2011年只有10.2%,如今足足增加了5%。一個人單獨吃飯,不只是孤不孤獨的問題,更多是「營養均衡」的問題,更會與慢性病的比率增高有極為密切的關連性。

       「孤獨」不一定是自發的行為,也不是一種疾病,更多時候是一種習慣。「孤獨」也有享受美食的權力,也許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商機。在日本都會區,「一人餐桌」的餐廳開始流行起來,坐在一個如同教室的書桌一樣大小的桌椅上,單獨一個人享受的美食。

       用餐不只是將食物塞進胃中,單單攝取飲養的過程而已,不然在美味的菜餚吃起來也有如嚼蠟。在餐桌看人品,是否有符合禮儀和合宜表達也是重要的社交技能,不是嗎?那請問孩子們是在哪時候開始學習,不也就是在在家裡的餐桌上學會的嗎?請不要因為要孩子乖乖吃飯,而給孩子看手機,如果真的一定要看也請看電視,最少大家看的是相同的事,更有機­會產生共鳴進而找到話題,不是嗎?當孩子拿著手機不停地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們教他的只是「孤立」而不是「互動」,反而打亂的孩子的人際能力。

       改變,不要操之過急,而是妥善安排,在忙碌工作與家庭生活中取得平衡。一起用餐不是強制或僵硬的規範,而是要依照孩子的年齡來的調整,關鍵是讓孩子「喜歡」和爸媽一起用餐,擁有正向經驗才是關鍵。如果帶四歲以下的小小孩去高級餐廳用餐,基本上不只是折磨爸媽,更是虐待孩子。一道一道裝盤優美的前菜,依序地慢慢端上來,讓你一一細細的品味其中滋味,但到第三道菜上來才吃一兩口,孩子也就開始坐不住的扭動。接著,你我就失去意識的拼命將昂貴的食物塞進嘴中,連到底吃了什麼都搞不清楚,又如何了解其中的滋味。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對他小小的腦袋而言,明明已經吃完了為何來不走呢?你看你已經吃兩盤了.......

       孩子都愛跟爸媽吃飯,更想要吃爸媽碗裡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獨自一個人用餐。你不覺得和喜歡吃東西的人,看他吃得津津有味,也覺得東西特別好吃嗎?不要太有壓力,把「一起用餐」當作另一個工作,如同軍事訓練一般的每日操演,搞到準時點名的地步;也不需要一定要每天自己煮飯,將自己搞到筋疲力竭;更不要把聚餐變成工作檢討會,那樣讓人掃興。我們需要的只是創造美好經驗,即便是一周只有一次也是可以的,讓孩子期待下一次跟爸媽一起用餐的喜悅,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收拾一下家裡的餐桌,不要讓餐桌只是家裡的一個裝飾品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賴床不是因為疲累,而是不想面對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我們之所以在早上喜歡賴床,是因為只要一想到許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心情也就變得沉重、大腦也感到疲憊。其實,賴床並不是因為身體疲累,而是心裡不想面對。


       如果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你心情不好的事情,即便是你八點就上床睡覺,隔天依然只會覺得疲累。同樣的道理,你腦子裡想到的全部都是自己期待的事情,那麼肯定也會輕易地起床了。這事似乎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當我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卻常常忽略這個重點,只是不停地強調責任感,卻沒有思考到孩子的感受。

       請不要小看「下課」和「朋友」的重要性,如果在學校只有辛苦和忍耐,孩子又如何會期待一早起來去上學。大人們往往強調學業成績,但是如果你問孩子,在學校裡什麼最吸引孩子,回答往往是大下課的二十分鐘。正是因為有下課很好玩,孩子才會更願意開心地去上學。

       成績不好,孩子不一定會逃避去學校;沒有朋友,孩子在學校肯定會很無聊。在學校裡有沒有好朋友,能不能和別人玩在一起,更是讓孩子喜不喜歡去學校的原因。孩子滿心期待地去上學,常常不是因為今天要上什麼課,而是和朋友約好了要做什麼。因為一定要遵守承諾,所以孩子一定充滿動機的爬起來,乖乖地準備出門。

       記得小女兒在大班時,有一次生病不舒服,幫她量一下體溫到了38度。也難怪看起來有點鈍鈍的,只是她第一件事不是擔心要去看醫生,卻是明天不能上學。我只好和她說:「如果明天早上沒有發燒,就可以去上學」,這時妹妹卻突然落下眼淚。真的是把我搞迷糊了,這時姐姐在一旁「翻譯」,妹妹怕沒辦法領到「全勤獎」。

       說得也是,那怕你是最後一名,只要天天上學,每一天都有到校,也會有專屬的獎勵。不要小看「全勤」這件小事,孩子更在意這些無形的榮譽。請不要因為省錢,更不要因為要出遊而請假,那無疑是告訴孩子,上學其實並不太重要,「有事」請假也就可以。但等到事後,我們卻又常抱怨孩子老是懶床,不自動自發。其實是我們在無意之間,打破孩子對於上學的期許,不是嗎?

       不論是大人或孩子,「期望」都是我們維持動機的必需品。要孩子早起並不困難,更不需要爸媽板起面孔的大呼小叫,而是需要爸媽幫孩子找回「期待」。當然功課好的孩子,更喜歡去學校,因為可以從考試成績獲得成就感。但是學校不只是讀書和寫字,也可以依照孩子的特質,幫孩子選擇適合的社團、校隊、樂團……等。藉由不同領域的學習來幫孩子獲得成就感,認識更多的朋友。也許這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但是這一切都值得的,當有第一步的成功之後,孩子也就會自己邁開步伐。

       如果你期待孩子一早起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上學,關鍵不在於孩子睡的夠不夠飽,而是孩子對於上學這件事情,有沒有期待呢?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便利與計畫是對立的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也就不太需要事前準備。

       平時你絕對不會多買一些菜,反正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多買了放在家裡反而容易壞掉。如果颱風要來之前,你肯定下班直接到超級市場,多買一些庫存的食材,不然到時候可能會沒東西吃。因為之後可能會買不到,所以才需要事前準備。

       現在生活是越來越便利,短短的五百公尺,可能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想要買東西一點也不困難,甚至是方便過頭,任何時間想要買也都可以。當一切都變得非常非常方便,甚至到隨心所欲時候,「事前計畫」其實也跟著變得不重要了,反正想要的時候再說吧!

       「便利」與「計畫」是對立的,最近兩位寶貝在整理包包時,讓我有深深地感受。姊姊在整理出去要玩的包包時,想要將東西都塞到包包,甚至看­到一副撲克牌和一小盒的大富翁也被塞進去。無­奈包包不夠大,放進去拿出來好多次,最後還是只好拿出來。相反地,妹妹只放了一包零食和水壺,就在那裡閒逛,當然包包還有一大堆的空間。姊姊馬上逮到機會,把撲克牌和大富翁拿給妹妹。沒想妹妹想也沒想的,脫口而出:「不用啦!到那裏有需要再買啦!」

       這句話真的把在一旁的我嚇到了,因為這是我曾經說過的話。大概是上一次全家旅遊時,因為已經拖了一個大行李箱,所以那時就脫口而出。反正在台灣旅遊很方便,如果真的缺少什麼,到目的地再買也可以,自然不用大包小包的準備一大堆。相反,如果你去深山野嶺的露營,四周可能連一戶人家也没有,更何況是找一家商店買東西,因此事先準備也就非常的重要。因為只要少了一件東西,到時也就非常不方便。

       仔細想想,我們為何要「事前計畫」,不就是因為如此,先準備好,以免到時需要時沒有,臨時要買也買不到。但是,現在孩子們的真實經驗卻不是如此,在便利商店多到爆的時代中,孩子們很難體會到「不方便」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難說服孩子們,「事先準備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是真的不這樣認為。

       所以,請不要用道理來說服孩子,而是培養孩子的「習慣」,養成出門前須要自己準備包包,才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的事情。 出門後,如果孩子沒有帶到,也不要立即買給孩子,而要讓孩子有一點點的不方便感覺,才能讓孩子培養出計畫和準備的能力。「需求」是最好的教練,正因為有需要才會不斷的去練習。

       帶孩子真的要很小心,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一言一行,她們會學到那一句。如果孩子一時學錯重點,也不要立刻責備孩­子,這反而會讓孩子混淆,你不也是這樣做嗎?重新示範一次正確的方式,並自己牢記在心,在孩子面前學會改變自己。

       改變大人永遠比改變孩子容易,當你已經改變了,孩子自然也會漸­漸改變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讀書儀式」的重要性~先靜心再專心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專心,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的策略。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對於「讀書儀式」有更深刻的體會。

        四月三十日,我最常寫稿子的咖啡聽,居然要結束營業。雖然已經公告一個多月,但是經過時看到大大的「頂讓」兩個字,還是讓我有一點失落。一開始我不以為意,因為咖啡廳很多換一家也就可­以,但没想到卻連續兩週寫不出一篇文章,真的有嚇到我。

        老實說,這家咖啡店的咖啡並沒有特別好喝,在裝潢上也是非常的簡單,也沒有什麼浪漫或書香氣息。唯一的優點是在公園旁邊,而且有超大的落地窗,採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總是習慣坐在窗邊的一個座位。每次去總是叫一份早餐搭配招牌咖啡,然後待上三小­時,期望可以把文章或教材完成。

        我習慣在上午寫文章,通常是八點半到咖啡廳報到,那時店裡通常只有兩、三組客人,感覺非常清靜。先喝上一兩口咖啡,然後拿出手機和筆記本,先花上2020分鐘的時間,釐清這週的所有待辦事項的先後順序,並且訂出截止日期。收起筆記本後,再喝一下咖啡轉換情緒,然後戴上我的「全罩式耳幾」,花上2020分鐘隨手寫一下草稿。前前後後大約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才會進入重頭戲。

        接著拿出筆記型電腦來打文章,通常大約在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完稿。如果效率高時,甚至可以在兩小時寫完兩篇文稿。幾乎每週一都是如此,不知不覺也持續了整整五年,期間也寫完了兩本書。即便是手頭上沒有文稿要寫,也會抽空寫一些管理學的文章,只是當成自己在做筆記,而沒有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

        寫文章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不然常常會到牛頭不對馬嘴,甚至出現跑題的情況。只是經驗告訴我,專心不是你想要就能馬上有,即使是大人也很難「立刻」非常專心。很多時候越是心急的動筆,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修改,結果反而更沒有效率,甚是需要整篇打掉重練的情況。反而先做一點事務性的事情,讓自己的思緒先沈澱,當雜訊消失後反而更有效率。

        再來,「戴耳機」來打文章,並非是鼓勵大家心二用,而是我跟家人的默契。它有如一個明確的標示「請勿打擾」或「努力中」的牌子。只要我帶上耳機時,兩位寶貝就不會打擾我,因为她們明確知道我在忙,所以不會有空理會她們。所以,當我在打字時都會帶著耳機,但卻不一定會播放音樂。與其說是耳機,反而比較像是「耳塞」或「計時器」。

        藉由這樣的「讀書儀式」,一來讓別人知道我在工作,所以不會過來打擾我;二來是向自己承諾,在一小時內要好好專心。只是沒想到,因為換一家咖啡廳而已,卻足足讓我有兩週難以習慣,真的是有點傻眼。但也因此,也讓我思考另一個問題,孩子老是不專心,有時是我們太心急,要求孩子坐下來就要馬上專­心,結果孩子做越心慌,因為他怎麼樣也沒辦法專心。

        或許我們應該改一個方式,透過一些「固定」事務性的工作,幫助孩子的思緒可以先「靜下心來」。藉由大人的智慧,幫孩子找出適當的策略,當孩子理解如何找到自己的步調之後,自然也就更容易專心。孩子雖然不一定會有自己的書桌,但固定的「讀書位置」是絕對是必須要的,哪怕是用板凳當桌子也都是可以的。最重點是要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孩子也才更容易學會專心。

        當孩子要讀書前,要求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完成三件事情。藉由動手的過程,讓自己浮動的心情靜下來,像是:調整檯燈、削鉛筆、排好寫作業的順序,也許一開始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但等到孩子靜下來後,寫字讀書反而會更有效率。很多時候孩子不專心,並非是調皮搗蛋,而是計畫性不好。好不容易才坐下來準備寫字,寫不到幾個字發現有東西忘了拿,又開始翻書包,當然也就顯得很不認真,而惹得大人生氣。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教他如何事先準備,不是嗎?規律,其實才是我們最應該堅持的事情,而不是馬上做,或做得快慢。

        專心是要準備的,也需要學習的,不是一坐下來就可以做到的。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規律」,趁孩子在低年級時,建立良好的「時刻表」,讓孩子牢牢的記在心底,等孩子長大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讓孩子學會專心,就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讀書儀式」開始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母親節快樂~最好的家庭教育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母親節」對於住在女生宿舍的我,每年對我來說都是一件大事。雖然今年比較忙碌一點,但是應該要做到的禮數,還是要好好地安排一下聚餐的事宜。

        兩位寶貝上學是媽媽接送,放學由奶奶接手盯功課,傍晚回家是外婆照顧,真得是「三娘教子」的情況。也因此,母親節也是感謝三位母親的好時機。真的是非常感謝,兩位寶貝在大家的疼愛中成長,表現得也越來越棒,我也才能好好用心在工作上努力。

        「學校教育」固然是非常的重要,可以幫孩子在學業上打好基礎,替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但是,「家庭教育」也是不能忽視的,與孩子在人格發展的建立有關,最起碼做人會不會得人疼愛,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我來說,「家庭教育」其實只有三件事情:尊重、感激、體貼。

(一)尊重爸媽

對於爸媽必須要有基本的禮貌,不可以沒大沒小的,更不能口出惡言,這是絕對是最基本的原則。趁著孩子還小需要依賴你的時候,教導孩子懂得感謝爸媽的辛勞,學會尊重爸媽。我的意思並不是教導孩子「尊重」這個詞彙,而是直接做給孩子看,讓孩子看到我們是如何尊重他人,遠比你說再多更有用。請不要對家人頤指氣使,卻又對孩子百般順從,那無疑是挖洞給孩子跳。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連對爸媽都不懂得尊重,又如何在學校裡尊重老師,配合指令呢?

(二)學會感激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人一定要對你好,因此要學會感謝別人。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疏離,讓我們都忘記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獨自一人生活,而需要彼此的依靠。正因如此,孩子們漸漸遺忘了感激,取而代之的是「錢」可以換得一切。孩子必須先學會感激爸媽,感受到別人對他的付出的關愛。正因為懂得感謝別人為自己的付出,進而理解自己也必須要有所付出,日後才能懂得自己必須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才能立下長遠的抱負與夢想。相反地,如果孩子視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只等著別人的給予與付出,自己什麼都不願意做,你又如何期許他有什麼動機去編織夢想呢?追求卓越呢?

(三)體貼禮貌

了解到別人的付出,察覺別人的辛勞,自然也就會柔軟心情,學會體貼別人。如果一個人毫無感覺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感謝,想想看你要如何教他體貼呢?體貼,不是拍馬屁,而是出於感謝。想想看,當你忙碌了一天,一到家就累著攤在沙發上面,這時孩子端一杯熱茶給你,你會不會覺得心情大好呢?不要小看小小的體貼,有時就是多那麼一點點的小舉動,卻可以讓人得到深深感動。體貼,並不是被命令的,而是出至於希望別人可以心情變好,而出現的自發舉動。只要小小的付出,就可以得到大大的回報,你不覺得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嗎?

        我一直相信,與其和孩子說道理,不如做給孩子看,養成習慣遠比懂得知識更為重要。「母親節」也是我們示範最好的時刻,要孩子尊重媽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爸爸做球給媽咪,讓我們在這一天裡,直接示範「尊重、感謝、體貼」你的孩子看,也就是最好的機會教育。

        最後,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天天快樂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