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暑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暑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長大是突然的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如果大家認識我家的姊姊,在小時候她可是出名的「膽小」。記得剛上幼兒園時,總是要帶著樣寶貝才肯出門:口罩、OK蹦、手錶、背心、髮夾,好像是「平安符」一樣的一刻都不能離身。

        要她在站在別人的目光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連要幫她照相都很困難。任何的新事情,不論大或是小,第一句話一定是:「你教我」。非常害怕失敗,什麼都不願意自己試一試。我常常笑說:「媽媽忘記生膽子給你了」.........。愛哭更是每天發生的事情,更別說是要她在幼兒園裡舉手表達。

        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在四歲多的一次旅行,我們家姊姊突然一夜之間長大了。因為偶然的一次舉手,莫名其妙的被主持人點到,回答出正確答案而得到了一根「牙刷」。從那一天開始,姊姊變得超級願意舉手回答。

         記得,當時不論是我們多麼努力的鼓勵她、說服她,都沒有任何用處。反而那一支「牙刷」,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她,變得超級愛「舉手搶答」。時間過得很快,直到今天她都依然記得六年前的那一支「牙刷」,我都不知道是該哭?還該笑?


       成長有時候是一種「頓悟」,是一種「領會」。


        關鍵並不是我們如何說服孩子,而是孩子在生活中獲得那些經驗。孩子的成長,不像是工程計劃,每一件事情都可以預訂日程的執行,因為中間有太多太多的變數。身為爸媽的我們能做的,並不是強迫孩子成長,而是增加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小時候幫孩子埋下種子,期待這些點點滴滴的經驗,總有一天可以連接起來而成為孩子自己的東西。我們不也就是這樣的長大的嗎?

        孩子需要的,不是只是教導,更需要的是「好經驗」。在暑假期間,讓我們好好的安排一下,帶著孩子們出門好好的玩一趟,擴展孩子的眼界也是非常重要的。與其東趕西趕的跑景點,一次出遊一半的時間在飯店睡覺,另一半擠在車上玩平板。倒不如找一個定點,好好住上三四天,用雙腳走遍四週的人文景點,更能讓孩子印象深刻,不是嗎?

       旅行,對於大人來說,更像是工作後的一段休息;對孩子來說,更像是一場偉大的冒險。也因此,更需要爸媽妥善的計畫,不然很容易好心做壞事,反而搞到彼此都不愉快。不論是安排旅行、參加夏令營、報名才藝班......。關鍵是增加孩子不同的生活經驗,當孩子越是喜歡,自然也就可以從中學到更多。

        人,因為經驗不同,才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孩子需要的不是大道理,如果他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也就無法有效的運用知識。如果買東西都不需要找錢,他就不會加減法;如果出門都只需要叫計程車,他就不需要看地圖。當生活的一切都是張口就來,孩子甚至連生活技能都會有困難.......。關鍵一直都不是懂不懂,而是有沒有需要,不是嗎?

        暑假,正是一個好時機,讓我們幫孩子們好好安排一下,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在咖啡廳被逼瘋的爺爺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有些人習慣在深夜裡寫文章,泡上一杯咖啡,在沒人打擾的情況下,透過鍵盤傳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我顯然不是這樣的人,我更傾向在人多的咖啡廳裡爬格子,因為總是可以看到、聽到許多有趣的事情,反而讓我寫文章的靈感。感覺自己很像是城市裡的觀察家,戴著耳機只是一個偽裝,讓我可以更貼近被觀察的對象。

暑假到了,對我來說最大的差別是,咖啡廳的生意變得更好了。平常上午都沒有什麼人,突然之間連點杯咖啡都要等上一小段時間,而且顧客群也有明顯的變化,坐在身旁的不是在是帶著MacBook的小文青,也不是忙裡偷閒的上班族,而出現一群不太喝咖啡的爺爺奶奶。當然也附帶著一個贈品,也就是寶貝孫子們。

我一邊喝著熱騰騰的咖啡、一邊聽到一個蒼老的聲音:「等下要走,兩人分開」。不用回頭也知道是一對小兄弟,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出門。因為職業病的關係,從兩位的行為表現來推論大約是小一和中班。兩位小兄弟,有如防貪睡的鬧鈴一般,每不到五分鐘就會吵起來一次,一直吵到奶奶有回應才心甘情願。

哥哥要畫圖,弟弟就去拿他的筆;弟弟要奶奶抱,哥哥就硬把弟弟擠下去。真的是什麼事情都可以搶來搶去,只見奶奶一臉淡定毫無反應,坐在對面的爺爺卻已經氣到臉色發青。最後一次的衝突是,哥哥主動去幫奶奶搥背,奶奶很感謝的誇讚哥哥乖。這時弟弟就鑽到奶奶的椅子上,夾在哥哥和奶奶的中間,也要幫奶奶搥背,結果哥哥就敲到弟弟的手,然後就變得兩人打起來了。爺爺可能覺得超級丟臉的,所以連說話都沒說,就牽著哥哥的手直接走了。留下錯愕的弟弟和奶奶,奶奶悄悄的和弟弟說了一些話,然後趕快收拾一下桌上的杯子,也就追出去找爺爺了。

老實說,兩兄弟雖然是吵鬧了一些,但其實是很乖的。我相信,不論是單獨帶哪一個出門,肯定是不會有任何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哥哥會自己找事情做,但是弟弟還不會。哥哥會做的事情,對於弟弟又太困難,弟弟只好一直找人陪他。但當奶奶陪弟弟時,哥哥又不甘心被忽略,而出現忌妒的情緒。這時在協助孩子時,不停地提醒孩子不要吵架,基本上是毫無作用的,甚至只會讓大人越說越生氣,因為孩子們根本沒聽,反而是變本加厲的不停告狀。

在協助上,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針對弟弟的解決方式是「直接指派工作」,當手頭上有事情做時,就不會一直在意哥哥在做什麼,當然也就不會出現搗蛋的行為;針對哥哥的解決方式是「稱讚他的獨立」,讓孩子知道可以不需要別人陪,自己做事情是一個長大的象徵。並給予目標看他可以自己做多久的時間,越是有明確的目標,孩子也越容易配合喔!

暑假,是孩子最快樂的時候,但是卻是爸媽頭痛的時刻。如果有爺爺奶奶可以幫忙照顧,真的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但是爸媽不要忘記了,孩子的體力是過度旺盛,即便是四十多歲的爸媽要照顧也都覺得很疲憊,更何況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呢?記得,千萬不要讓爺爺奶奶累過頭,一周也要讓他們有休息和喘口氣的時間,才能恢復體力喔!而不是一到暑假,把孩子們往爺爺奶奶家一丟就假裝沒有事情了。

請記得當人疲累的時候,大腦的情緒抑制功能就會降低,當然也更容易生氣喔!如果真得在照顧上有困難,讓孩子上暑期班或夏令營也都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是,讓彼此都能在最佳狀況下,相處在一起才是培養關係的方式,不是嗎?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生活可不能放暑假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雖然是今天是學校的結業式,孩子開始放暑假,但是孩子的心思,早在考完試的那一天就已經飛了。所以這幾天和孩子說話,很明顯感覺到孩子的不一樣,一整個要去度假的感覺,好像根本聽不到的樣子,這真的也不能怪孩子,畢竟我們要出國旅行前也是同樣的。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校,都已經沒有暑假作業,也因此孩子真的是可以很開心的玩。爸媽也為了彌補平常很少陪孩子的遺憾,更會安排一些出遊的行程,希望增添孩子美好的回憶。暑假,雖然是在學業上的休息,讓孩子從學習壓力下喘一口氣,「生活習慣」卻不可以放暑假喔!

       也許因為工作繁忙,平常上班就已經把我們弄到筋疲力竭,有機會休假在家裡,往往事能睡多久就多久,最好一整天都可以攤在床上不要動。大人只要一放假,往往像是洩氣的皮球一般,軟爛在家裡連動都懶得。但孩子可不一樣,放假不是用來養精蓄銳,而是終於有機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是巴不得每天盡可能的早起,一刻也都不要錯過。正因為兩者的想法不同,也更容易在放假時發生摩擦。

       生活可沒有放暑假,依然要妥善安排孩子的作息,這才是化解親子衝突最好的方式。在過去農村生活中,寒暑假最重要的用途不是休息,而是讓農家有多一些人手來幫忙。即使學校沒有放假,孩子也必須要請假在家幫忙,但是這些已經不符合現在生活的需求。反而孩子放暑假時,爸媽更需要煩惱要讓孩子做什麼。愛孩子,並不是一切都依照孩子的需求,而是取得家裡的平衡。如果真的人手不足,幫孩子安排安親或才藝課程,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放暑假,是讓孩子在學業上喘一口氣,但不是讓孩子大腦徹底放空,更不是搞亂孩子的生活作息,不是嗎?現在暑假的意義,應該是幫孩子在學業學習之外,找出另外的專長與嗜好。趁著暑假這一段時間,讓孩子有充分的練習與熟練一個新技能,不論是學游泳、騎腳踏車、彈烏克麗麗,甚至是學寫程式......等。一來可以更容易規律孩子的生活作息,二來也可以讓孩子在開學時有話題可以和朋友分享。

       以我個人而言,我幫孩子安排的多是運動有關,畢竟動作是最直接的回饋。在前年兩位寶貝是學騎腳踏車,而在去年是學會游泳,當孩子在努力練習過後,突然學會時的自信的笑容,那一種喜悅的情緒連在一旁陪伴的我也能深深體會。透過每一次的暑假,學一件完全不熟悉的事,同時也讓孩子學會鼓起勇氣試試看最好的機會。請記得,孩子需要的和大人不一樣,放假不是窩在床上休息,而是幫他找到想做的事情。

       學業放暑假,生活可沒有放暑假。在暑假的一開始,先和孩子討論好要做的事情,並且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習慣,祝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美好而精彩的暑假。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爸~爸~幫我修拉鍊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抓住暑假的尾巴,兩位寶貝要去遊樂園玩。在前一天晚上,特別把珍藏好久的新包包拿出來。一個迪士尼的米奇小背包,造型真的超可愛的。不知道是收藏時,不小心被壓到,還是什麼原因,拆開包裝時還好好的。但是妹妹才把自己的東西一一放進背包,下一秒背包的「拉鍊頭」居然斷掉了。


        姐姐馬上就說:「沒關係,綁一條繩子就可以⋯」,妹妹立馬跑過來,撒嬌的聲音説:「爸~爸~幫我修拉鍊」。我一看拉鍊頭都已經斷掉,就連繩子也沒地方可以綁,只好拒絕妹妹的要求。看她一臉快哭的模樣,只好安慰妹妹一切都會有辦法,只是現在沒辦法,就讓妹妹先去睡覺。

        趁著兩位寶貝在睡覺時,坐在電腦前面,在鍵盤上輸入「拉鍊壞掉」。螢幕上就跳出一大堆的資訊,還有很多影片,先後選了兩個影片,就找到「自己換拉鍊頭」的影片,真的是太幸運。只是家裡沒有「全新的」的拉鍊頭,那又是另一個問題⋯⋯。隔天早上,兩位寶貝特別早起,畢竟是要出去玩,孩子總是特別的早起,妹妹還是在意新背包的拉鍊壞了。我和妹妹說:「可以修理,但是沒有新的拉鍊頭⋯⋯要從其他的包包上拆下來」。妹妹想了想,在房間找了好一陣子,最後拿出一個舊書包給我。

        修理的方式倒是不難,只要準備「一字起子」和「尖嘴鉗」,其實還蠻容易的。拿起一字起子,順著拉鍊和拉鍊頭之間的隙縫一插,輕輕鬆鬆把壞掉的拉鍊頭拆下,接下來只要移到新包包上,再用尖嘴鉗夾一下就OK。人就是不能太開心,一時不察手勁一大,居然把拆下來的拉鍊頭也夾壞了,整個斷成兩半。現在好了,妹妹一口氣壞掉兩個包包了,還好她很天真說:「上面有一個拉鍊,可以拆」。這次我真的很超級小心,不要太用力,果然幫她修好新包包,讓她可以帶著去遊樂園玩,她也開心的不停蹦蹦跳跳。

        換一條拉鍊的費用,可能都快要是包包的1/2價格。絕大多數我都會選擇直接再買一個,既方便又省事,從來沒想過的「修拉鍊」這一件事。這次應該說是一個特例,因為姊妹兩個是一模一樣的包包,總不能一個人帶新的,另一個人帶舊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還好現在網路的發展,資訊獲得變得越來越容易,只要詢問一下「谷歌大神」,好似一切都可以解決。就像找到如何修拉鍊,計畫如何處理,前後加起來真的不到十五分鐘。

        「知識」容易獲得就像一把兩面刃,一來是我們可以輕鬆獲得想要的知識,但另一面卻是工作變得更容易被取代。現在YouTube更是取代Google,成為知識獲得的途徑,透過影片更讓人容易了解。用youtube當電視看,對於現在孩子似乎才是正常的,但網路的發展也導致許多問題。網路並沒有明確的分級制度,因此孩子更容易學到一些不符合年齡的詞彙,也就變得更容易被責備。特別是在九歲以下的孩子,根本會沒有區辨是非的能力,真的很難掌控孩子究竟看了些什麼,不是嗎

        基本上,雖然我常用Google查資料、解決問題,但是我盡量不在寶貝前面,畢竟我希望孩子佩服的是我,而不是我手上的那台手機。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天才來自於「熱情」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日本教育家 · 木村久一

        這是一句我非常喜歡的「句子」,也特別想和爸媽們分享。因為充滿「熱情」才會義無反顧的全心投入,花費許多的時間、碰到許多的失敗也不在意,一直拼命的練習直到超越別人的境界。

       「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出於對事物的「熱情」。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又如何能察覺孩子的獨特之處呢?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對事情「入迷」,爸媽也不用特別的擔心,也許是他有比別人更多的「熱情」,從這個觀點來看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興趣」與「學習」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距,就是「知識獲得的方式」。「興趣」在不知道與問題中找出解答,從反覆探索中找出答案,其中的知識是在漫無目標中找尋出來的;「學習」是在已知的書本中,一步一步的實踐,並且透過考試成績來證明自己。簡單來說,「興趣」的成就感來自於過程,「學習」的成就感來自於結果。這兩種策略各有優缺點,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要依照孩子的特質來引導。

        以我來說,我應該是屬於「興趣」為主的學習者,常會異想天開的投入一個「目標」,然後就廢寢忘食的弄上一個多月。最近,偶然看到一篇「用樹莓派做mini任天堂」的文章,莫名的激發我的「創客魂」,當下開始翻箱倒櫃的找出的材料來準備。需要的東西不多,一個樹莓派、一張8G記憶卡、一個遊戲搖桿,記憶卡還是從淘汰的手機裡找出來的。一切都就緒以後,就等孩子上床睡覺就可以開始動工。

        這些創客的分享都有一個共通點,只是給一個點子,但不會從頭到尾寫得非常清楚。因為有些創客的功力是職業級的,和我們這些只是想要做出一個「東西」,根本不是在同一個水平面。加上每個人的材料都是東拼西湊的,所以當然規格也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不停地調整。這次很幸運的,花費兩個小時就基本搞定了,只是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全部都是英文,還是想要把介面中文化。這時GoogleYoutube就派上用場,再花了半小時找線索,又花了半小時嘗試,終於大致搞定,一看時間居然已經凌晨兩點半。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搖桿的「按鍵」老化,居然有一個完全卡死,畢竟最少是五、六年前買的,可能要換一個才行。當初不知道,光在搖桿設定上,就讓我重新開機五、六次,看來是必還是需要換一個搖桿才行。再來,預計還要用3D列印出一個「機殼」,又要再花一些時間來嘗試,不知道還要花多少的時間。我的連續假期,除了帶孩子出遊之外,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玩這些大大小小的「專案」。搞定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找出一個一個的解答,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網路上的「強者」真的超多,雖然我做模擬器是「可以玩」,但是看到還有加過場動畫的、模擬傳統電視機的效果,甚至還有加上硬體按鈕的一個是POWER、一個RESET,真得是超級厲害。真的要做出一台,百分之百一模一樣的模擬器,可能還要再花上兩三個月,努力爬文章才可以完成。但是,這也不就是一種樂趣嗎?

        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歡「打電動」,打到不想理人的地步,與其和他對槓的吵來吵去,不如帶他來「做」一台電動遊樂器(特別是青少年耳朵超級硬的)。這一個小小「創客」實驗,大概只要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也可以讓孩子有滿滿的成就感。如果他真的感興趣,後面還更有太多值得探索的知識,可以讓孩子更深入的去尋找?那不是很好,最少孩子會放下手機,不會再一直打著電動。

        暑假到了,爸媽不免都要傷腦筋,要讓孩子學什麼的才藝、上什麼樣的課程。其實,身為爸媽的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接觸一些不同的事物,盡可能的開創自己的眼界,找出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方向。讓我們在暑假裡,找一些不同的事情,帶著孩子一起玩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暑假,就是要學些什麼⋯⋯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暑假,就是要做一些不同的事。但是這並非是出於疼愛,而是我希望幫寶貝們培養出一個好習慣:每年都要做一件「新事情」。


        今年的暑假,媽咪的安排是去「日月潭三日遊」的行程,當然風景優美不說,更重要的就是「環湖自行車道」,讓兩位寶貝心動不已。對於搭船遊湖一點興趣也沒有,倒是一直很想要嘗試去自己騎腳踏車。只是很無奈,兩姊妹都還不太會騎,所以只能靠大人們輪流載。

        在台北,會不會騎腳踏車,真的是沒什麼差別,畢竟交通太方便。所以,兩姊妹也沒有特別想要學,就只是玩玩而已。可能是去日月潭的影響,兩姊妹今年決定要學會「騎腳踏車」。一回到台北,就拼命的練習。

        講實在,看著小一、大班的孩子,跌跌撞撞的騎著腳踏車,真的是很虐待大人的事情,好幾次覺得自己快要心臟病發作了。一下子想要扶著腳踏車、一下子調整護具、一下子看安全帽有沒有戴好,搞到我自己都神經兮兮的,整顆心懸在那裡。

        反倒是一點都不緊張的爺爺,不到三、四次就讓姊姊學會,自己在小操場上繞著圈圈一直騎,還不時說:「我們下個月,可不可以去日月潭」。看她驕傲的神情,也著實替她覺得很高興。成功是會「傳染」了,妹妹也要求要拆掉「輔助輪」,特別還跑了一趟捷安特。出乎意料之外,拆掉還不到一個月,妹妹也上手自己騎的超好。

        聽起來好像很神奇,似乎是一下子就學會。但是,我家兩姊妹並沒有少摔,好幾次回家洗澡,發現到小腿摩傷、膝蓋破皮、掌心擦傷......。最重要的是,兩姊妹都覺得沒關係,因為爺爺說自己快要會騎了,所以明天還要再練習。

        果然,爺爺還是比較厲害,教著兩位寶貝孫女騎車,還可以「波瀾不驚」一直保持鎮定。帶孩子,不能比孩子還要緊張,才能讓孩子學會「勇敢」。所以,我們爸媽才應要先學會勇敢、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茁壯。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依賴經驗,沉溺於習慣當中,甚至抗拒社會的變化。相反地,孩子更喜歡接受改變,學習新的事情,面對新的挑戰。從小讓孩子養成每年,都要做一件「新鮮事」的習慣,孩子自然也就會習慣於面對「新挑戰」喔!

        暑假,就是要作一些新鮮事。我們家的兩姊妹是學會騎車,不知道大家又是做了哪些新嘗試呢?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當作明年暑假的參考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334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五點整的壞脾氣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從三年前,媽咪回到工作崗位後,我們又恢復成為雙薪家庭。到了暑假,又是一個天人交戰的時期。究竟是要讓孩子們放暑假,還是繼續去上幼兒園呢?今年姊姊就要離開幼兒園,也要進入小一就讀,加上幼兒園有「小一先修班」。本來是打算讓兩姊妹都上暑期班,一來是生活比較規律,二來是也不用操心接送的時間。



         等到最後一刻,媽咪又覺得國小以後,可能更沒有暑假時光,決定讓孩子們不去幼兒園。最開心的就是姊姊了,多賺到兩個月的假期。沒有去幼兒園,對於爸媽而言,其實是更困難。因為孩子真的很怕無聊,沒事可做對他們不是一種休息,而是一種折磨。只要一個小時沒事做,不是兩姊妹吵嘴,就是搶東西。

        還好,家裡什麼都不多,最多的就是書和勞作用具,只是每天要一直找東西作,真的也很傷腦筋。還好,兩姊妹都很喜歡手工藝,帶著她們一起摺紙、彩虹手環、做貼紙(烘培紙加透明膠帶),就可以搞定她們。

        一週有三天,去爺爺家騎腳踏車,四處遊山玩水,兩姊妹也超級期待。基本上,一切的時間也都安排的妥妥當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意外卻出現的,姊姊倒是一切正常,妹妹卻常常在五、六點跟姊姊吵架,要不就是在一旁鬧脾氣。

        盡量安排好時間,也規劃好了接送流程,但卻忽略一個重點:孩子的生理時鐘。在幼兒園四點就準備回家,在五點以前娃娃車就會準時把她們送回家,一直都是如此的。但是,這個規律突然被改變了..........

        在觀察幾次的衝突後,確定在五點就醞釀,六點一定會發作。然後就陷入什麼都不好、什麼都不要的情況,整個拗在那裡。但是畢竟是在上班,沒辦法提早去接她們,真的是失算了。原本是希望孩子們可以有一開心的暑假,沒想到卻不小心挖了一個「坑」給孩子跳。

        既然是我們安排的,也只能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責備孩子。 最後,只好請阿嬤每天多跑一趟,四點來接孩子們先回家。很神奇的,爭吵的情況也就馬上減少,好像之前那些鬧脾氣的事件都是假的一樣,一切突然又恢復正常。

        只能說姊姊真的是長大了,對於時間調適真的好很多。妹妹就是年紀小一點,還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適應。孩子感覺不舒服,覺得心裡卡卡的,但卻又說不出為什麼,當然也就鬧情緒,看什麼都不順眼。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出於疼愛孩子,但卻讓孩子陷入困擾。這時候,不要覺得孩子故意找麻煩,而是需要更多耐心找出問題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298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暑假快結束,該收心了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八月中了,暑假已經過了一個半月,媽咪們終於要熬出頭了,再撐個十多天,小朋友們即將要開學了。

       家裡的兩個寶貝蛋,四處的看博物館、展覽,過了非常豐富的時光,但也辛苦了媽咪了。除了持續上鋼琴課之外,整個暑假並沒有安排額外的課程,而是花更多的時間陪伴阿公、阿婆,當然感情也就變得更加密切。



       如果說這個暑假,兩位寶貝有什麼進步的話,大概就是「吵嘴」的功力大大增加。回到學校應該不會被欺負,因為在家裡已經有充分的訓練,很能適時的堅持與妥協。只是真得是非常的吵,吵到很想送她們回去上暑期班。但是吵歸吵,兩姐妹的感情似乎也變得更好,整天都是黏在一起。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再不到兩週的時間,也就到了要回到幼兒園的時間~開學了!!!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此刻,有件事情必須要提醒大家,請在「最後一週」 不要安排出遊喔!如果計畫要出去玩,請往前提早一個星期,讓孩子真正的好好盡情的玩吧!孩子「收心」需要兩週的時間,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所以請不要因為疼愛孩子,所以一直玩到暑假的「最後一天 」。

       不只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是如此,想想每次出國旅遊後,回到工作崗位上。常常會有一種倦怠感,需要三、四天才能完全調整回來。孩子更是如此,請不要前一天帶孩子出去玩,隔天就要孩子收心,那樣過大的落差,往往變成一個意外的「陷阱」喔!相反地,如果時間不允許,還不如待在家裡,好好的休息,反而會讓孩子表現得比較好。

       讓孩子們開始準備起「玩性」,回到正常的軌道,不是靠著威權式的命令,而是在兩週內循序漸進的引導。最好的方式,就是漸漸的回歸原來學校生活的「作息時間」。早上開始早起,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增加坐在座位上的時間。不一定是要寫字抄作業,而是增加靜態活動的時間,讓孩子的生活漸漸回到常態。這樣也可以讓孩子返回學校時,可以用更短的時間適應。

       再來,讓孩子對於學校生活產生期待,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

(一)   回想好朋友們:和孩子聊一下好朋友的事情,在學校中有趣的事件。當孩子侃侃而談起來,想到跟朋友聚在一起的樂趣時,自然也就不會抗拒去上學。對孩子而言,朋友之間的情誼,比學習還要重要許多喔!

(二)   採購文具用品:開學時,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準備「文具用品」,不論是新的鉛筆盒、鉛筆、橡皮擦,都是孩子期待的寶物。透過準備文具書包的過程,孩子也準備好重新回到學校的生活。


       在開學前的兩週,也就進入了預備期,帶著孩子開始收心喔!請使用「正向語句」引導孩子想念朋友,幫孩子調整生活作息。請千萬記得在「最後一週」,不要再安排出遊,讓孩子在回校前做好準備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214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暑假了!學點新鮮事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七月,就是寶貝們最期待的「暑假」,孩子們早就迫不及待的,盼望的暑假的到來。

        在暑假,究竟要如何幫孩子做安排呢? 真的會讓爸媽很傷腦筋,究竟是要讀暑期班? 還是要讓孩子自在的玩? 讀暑期班最方便,但就覺得那麼小,就沒放暑假,那長大不是就更沒機會玩。既然讓孩子不在暑假上課,那就要幫孩子規畫時間,突然之間又引起更多的問題,真得是很傷腦筋。



        如果有爺爺家可以幫忙照顧,那就輕鬆一些,爸媽可以比較安心。但是,請不要一整個星期,都給爺爺奶奶照顧,畢竟70歲與7歲的體力真的差太多。可能沒兩個星期,爺爺奶奶就受不了。如果可以,建議在一星期當中,請爺爺奶奶幫忙兩、三天,會是最好的選擇。剩下的時間,就需要爸媽,多多收集資訊,看看孩子的興趣做出適當的選擇。在這裡給暑假安排三個小建議:

(1)有分級的活動

「暑假」是難得一整段「完整的時間」,如果安排三、四個才藝每周一天,也是每天行程滿滿。但是,那比較像是「體驗」,而不是「學習」,也很難讓孩子從活動之中獲得「成就感」。相反地,比較建議選擇需要反覆練習、熟練,並且有分階段的活動,也就特別適合。例如:「游泳課」有明確的分級: 章魚、水母、海馬、河豚...等,孩子可以在一年一個階段的學習,一步一步的學會,並且邁向下一階段的挑戰。當孩子在反覆練習學會後,所獲得「成就感」,比我們在旁鼓勵一百遍還更為有效。我們給予孩子的,不是要孩子學會游泳,而是在反覆練習後,那一霎那學會的「喜悅感」。也就是這樣感受的經歷,才是孩子願意主動學習的關鍵,那才是最重要的。

(2)創造「記憶點

「童年」是一個最好的回憶,但是回憶往往不是在補習班裡,而是出去玩的記憶。相對於,每周出去玩好多次,倒不如一年只有寒暑假出遊兩次,更容易讓孩子們記憶深刻。重點不是在於出遊的次數,而是我們有沒有用心的幫孩子創造「記憶點」。在出遊前,帶著孩子一起做計劃、找資料、整理行李;在出遊時,請孩子幫忙照照片、收集簡介、翻閱地圖;在回家後,一起整理照片、影片、寫日記(小小孩的話是爸媽寫給孩子看)。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的記憶更加的深刻,也就會成為孩子日後美好的回憶。

(3)保留自由時間

在充分安排孩子的時間時,請不要忘記要預留孩子的「自由時間」,讓孩子可以有一至兩個小時,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當然,對於小小孩而言,這個「自由時間」並非是大人的,反而是大人需要陪伴的時間。特別是在四、五歲時,孩子往往喜歡自己做決定,決定要做什麼事情。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好,孩子都沒辦法做「決定」,即使是行程滿檔,孩子還是會覺得他都沒有玩到喔! 「自由時間」也是讓孩子練習「時間規劃」的基礎,更應該在有空閒、沒壓力的時候練習喔!

        暑假,對孩子們是充滿期待,可以自由自在玩,學習新奇好玩的時間。就是在嘗試新事物中,摸索與學習的過程。其實,每個孩子都喜歡學習,只是孩子不擅長應付壓力。讓孩子們喘口氣,好好著思考如何趁這段空閒時間,讓孩子過得更有趣、更有意義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088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不要讓孩子累過頭!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暑假到了,父母總是希望能帶著孩子們出遊,好好的去度個小假,讓寶貝們在暑假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回憶。但是,孩子們常常是滿懷欣喜的出門,也玩的很開心,但卻最後破功搞到敗興而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相信很多爸媽都有相同的經驗,老大好似有用不完的體力,加上一個一定要跟著跑的老二,兩個人的體力明明就不一樣,但卻又像橡皮糖一樣,不論到哪裡都要黏在一起。最後,往往好好的假日變得一團混亂,這是孩子不乖巧嗎?故意調皮搗蛋嗎?



        小孩子在五歲以前,還不會控制自己的體力,更常常高估自己的實力,就像是一輛「油箱指針」卡住的小汽車,老是搞不清楚自己何時需要休息一下,加一下油。也因此,常常就會可能會出現「玩過頭」的情形,因為太累了,所以就變得很「番」,東也不順心、西也不順眼。反正就是呈現出一整個什麼都不配合的態度,搞得即使再有耐心的爸媽也會不由自主地的動怒起來

        因為難得抽出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出來玩,也因此爸媽無不絞盡腦汁,安排與計畫一整天的行程,巴不得一天可以跑上三四各地方,讓孩子有個豐盛的假日時光。但我們卻經常忘記問自己一個問題:「孩子們的體力是否可以承受呢」?我們並不是「司機」,負責載孩子們到到處去玩的地方,一昧地順著孩子讓他想要玩什麼就玩什麼;而是要一個盡責的「油錶」,提醒孩子適時地稍微休息,讓自己喘口氣的恢復體力。也唯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才玩的又開心又盡興。

         爸媽千萬要記住,「講道理」要在孩子「不累」的時候,藉由規劃行程與時間控制,協助孩子控制體力,避免孩子太累。既然是出去玩,就不是全部的事情都可以掌控,難免會有不預期的事情發生。這時如果孩子已經「累過頭」,請不要再和孩子「談道理」,擺出爸媽的架子,硬要孩子乖乖的聽話。當孩子不舒服時,即使你說再多,講的有道理,孩子也不會因此覺得變得「舒服」,當然也就還是會鬧不停。請先順著孩子,半騙半哄的趕快帶孩子回家吧!讓孩子回到最安全的地方,好好的休息一下,那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孩子們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規律」,有時我們滿懷期待的讓孩子「多玩一點」,結果卻不小心的讓孩子「累過頭」了,那是我們大人的問題,而不是孩子不聽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