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收起孩子的橡皮擦 ~ 寫字慢吞吞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孩子寫功課,老是東摸西摸、能拖就拖的,一個簡單的功課都可以寫到一兩個小時,把爸媽都快要逼瘋了,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孩子寫快一點呢?其實,最簡單的最方式,就是收起孩子的「橡皮擦」。



  收起橡皮擦?那要是寫錯了怎麼辦?沒有橡皮擦,就不用訂正嗎? 我想這是很多爸媽共同的疑問,其實不用太擔心,寫功課一定需要「鉛筆」,但是不一定要「橡皮擦」。就像我們使用原子筆時,會隨身攜帶立可白嗎?我想不會的吧!

   為什麼幫孩子暫時收起「橡皮擦」會有幫助呢?主要有三大好處:

()減少分心:
現在的文具都非常精緻,就連橡皮擦都五花八門,高矮胖瘦不一樣就算了,還有黑色的橡皮擦。甚至還有許多不同造型,像是蛋糕、棒棒糖、小兔子的造型橡皮擦。雖然造型是很可愛,但是不好擦又容易掉,反而會讓孩子在寫功課時受到干擾,而容易出現分心的情況。想想看孩子寫一個功課,光是撿橡皮擦就弄了十幾次,寫字還能快到哪裡呢?

()更加用心:
收起橡皮擦,孩子寫錯的機率不會增加,只是因為一開始不習慣,所以會需要爸媽的鼓勵。在沒有橡皮擦的時候,孩子反而會更認真的寫,因為不能擦掉。所以,反而會寫得比較好看,而不潦草帶過,所以寫一次就OK了。如果寫錯的地方,可以請他先畫一個小叉叉做記號,等到訂正時再擦掉重寫一次,反而會比較快喔!

()減少修正:
孩子常常為了要寫好,結果寫了兩三筆,又擦掉再寫。然後,再寫、再擦的反覆循環中,當然寫再久都無法完成。那到底孩子算是有認真,還是沒有認真呢?書寫的記憶,是靠「動作記憶」,而不是「視覺記憶」。新字的學習記憶效率,不是字體的美觀,而是書寫的「流暢度」。如果寫一兩筆就擦掉,雖然最後字很好看,可以每次都得到【甲】,但是對於生字記憶上,卻是一點任何幫助也沒有的?就算寫得超漂亮又有什麼呢?

  請先收起孩子的橡皮擦,等到差不多要寫完,再給孩子「橡皮擦」訂正吧!多給孩子一點鼓勵,讓孩子漸漸習慣少用橡皮擦,自然寫功課的速度就會加快許多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535


分享是一種互惠,不是慷慨而已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分享是一種互惠,而不是慷慨而已」。

        分享並不只是「禮貌」,而是「互惠」的過程。我們為何會學習分享,其實不僅僅是禮貌,而是一種互惠。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黑猩猩實驗」的紀錄片,裡面看到兩隻猩猩必須要同時拉繩子,才可以將遠方放在箱子裡的香蕉拿到手。當兩隻猩猩都很餓的時候,當然絕對沒有問題,猩猩們也都非常的合作,一下子就將香蕉弄到手開始吃了起來。

        這時問題來了,如果是一個餓、一個飽時,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飽的猩猩雖然不餓,也沒有想要吃,但是還是會過來幫忙,因為下一次餓的可能是牠。而當餓的猩猩拿到香蕉吃時,會記得分一小塊給夥伴。就是這樣彼此互惠的過程,孩子也就學會了分享,因為「分享」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在小朋友的互動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特別是在手足之間。由於兩個人讀的是不同班級,因此當班上有同學生日請大家吃糖果或餅乾,常常就會出現一個人有,另一個就沒有的情況出現。這時,沒有的當然就會想要,而請求有的給予,就在這樣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孩子開始學習「分享」,並從中發現分享的好處。

        當自己有三個糖果時,就會給對方一個,當然是他比較不喜歡的那一個,哈哈!然後,期望下一次當對方有糖果時,也會同樣的分享一個糖果給自己。就是在這樣彼此互惠的過程中,孩子們開始學會分享,並從中獲得樂趣。「分享」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在彼此「互惠」的前提下才能獲得。

        相反地,為何現在孩子會不願意「分享」呢?因為我們大人都太強調公平,每一次都是每一個人都三個,每一個人的口味都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反正大家都一樣,又為何要分享,因為根本就沒有需要不是嗎?就是「你有我沒有」或「你沒有我有」的前提下,互惠才會有意義不是嗎?

        也因此,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請不要過度擔心,而是幫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融入團體生活中,創造孩子可以了解「分享」的好處,孩子自然也就會願意分享。但是,請千萬記住,分享一定要先從數量「多」的事物開始練習,像是要孩子給別人葡萄,就比要孩子給布丁容易多了。而食物、點心通常是最容易的,不是孩子心愛的玩具喔!


        請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但卻沒得到互惠,那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抗拒。老是覺得媽媽偏心,害自己被別人搶了,日後反而會變得更自私。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在「分享」中,覺得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孩子立馬就會變成一個愛分享的寶貝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579

不完美才是常態,其他都是變態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前陣子,超流行「洪荒之力」這個詞,也讓一位游泳女將一夕成名,相信大家都有印象才是。我倒不覺得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反而是她說的另一句話,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在媒體的一片追捧之下,瞬間變成名人的她,在網路上有很多支持的粉絲,但是在網路上批評她的聲浪也越來越大。對於這樣的轉變,她說了下面這段話:

「你出名就有爭議,做得再好,美若天仙和成績優秀還是會被罵,實際上我有很多缺點,容易被別人抓到把柄。人活在世界上無論你怎麼做,都有不同的看法,活著是為了讓自己喜歡自己,現在有人罵我了,我就放心了,這才是正常現象。我不會被影響,你影響的是你的人生,我用實力證明自己。」


        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如果所有人都說你好,都沒有人抱怨你,那一定是哪裡有問題⋯⋯。就算是妳有菩薩心腸,也會有人認為妳是爛好人,所以不要那麼貪心,想要迎合每一個人,在意每一個人說的話。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態,不論是過生活或帶孩子也都是如此,放輕鬆地看待事情,其實問題也並沒有那麼的大。一昧的追求完美,想要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毫無缺點,對於工作而言是件好事,但是對於生活卻是一種負擔。

        我們要學會將「工作」與「生活」分開,而不能混為一談。事事都追求完美,只會讓自己變得痛苦,讓家人也承受壓力。每天都生活在低氣壓當中,連心情都「不美」了,又能跟「完美」沾上什麼邊呢?

        生活就是這樣的,就像是純手工的藝品,總是帶著一絲絲的「不完美」。也就是這樣的細微的缺陷,才會有與眾不同的存在。請不要帶著「放大鏡」過生活,精挑細選生活裡的缺點,又自顧自的抱怨,那是你放不過自己,而不是別人不放過你。

        帶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成長是學習的過程,就是應該是從不會,慢慢學習摸索,逐漸發展成熟的。當你用「完美主義」看待孩子時,你眼中看到的只有他的「缺點」。但很多時候,只要換個角度來看「缺點」,其實可能就變成「優點」。

        例如:喜歡做白日夢的孩子,說不一定適合當導演;喜歡搞笑的孩子,說不一定適合當演員;喜歡在旁默默觀察的孩子,說不一定適合做心理師。重點不是在於孩子,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孩子的特質,不是嗎?

       「不完美」才是生活中的常態,放輕鬆地看待事情。很多小事情並不嚴重,只是我們大驚小怪。只有先學會接受小小的「不完美」,也才能開開心心的過上「好日子」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607


智商比較像是一個「門檻」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智商」不是不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智商比較像是一個「門檻」,足夠高就可以,太高了也不一定代表甚麼。相反的,一個人成就的高低,決定在於是他的「情商」,在於他是否會「尊重」別人,那才是真正的成功關鍵。



         高智商的人,地位低時抱怨懷才不遇;地位高時瞧不起所有下屬,獨來獨往而我行我素。「智商」不但不再是「優勢」,反而變成是「枷鎖」,反而害他無法同理別人。這不是「智商」高低的問題,而是他「情商」好不好,不是嗎?

         但是我們卻常常認為,孩子只要考試考得好,其他都沒關係?真得沒關係嗎?在臨床上「高智商」的孩子,反而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情緒障礙」的困擾,所以更需要爸媽加以重視,才能幫助孩子打好基礎。

        我非常喜歡看歷史書,常常有空就拿出來看,在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找到一些小啟示。你知道一個有趣的規律,評價越是「聰穎過人」的皇子,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脫穎而出,最後都不是一個「好皇帝」!而且,下場通常滿慘的,最後都是眾叛親離,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只看得到自己,看不起任何人,不信任別人,更別說感謝別人。自認為是孤獨的勇者,別人都是在扯後腿;自認為是聰明的智者,別人都是大笨蛋。偉大的都是自己,失敗的都是別人,搞到連最挺他的部下都活不下去,下場還能好到哪裡呢?

        歷史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不論是皇帝或市井小民都是一樣的,只有「高智商」卻只有「低情商」,往往只會變得不得志而鬱鬱寡歡。倒不如稍微「不聰明」一點,懂得運用別人的智慧,借力使力的往前衝,反而能’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只有懂得尊重別人,察覺別人感受,同理別人想法的人,才能心懷感激。自然也就能招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才能往前大步地邁進。但是,我們卻太常強調成績,看著孩子們彼此競爭,卻忽略了培養孩子們尊重別人的能力。確實,在短期可以提升孩子的競爭力,但是長期看來反而是有害而無益的。


         「智商」不是不重要,但也沒有那麼重要只要足夠就可以了。IQ150 IQ110 直覺看起來差了40,但是在「人生成就」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教孩子的時候,不只是要培養孩子「 高智商」,更要教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察覺別人的情緒,讓孩子發展出「 高情商」,那才是讓孩子脫穎而出的關鍵。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