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同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同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珍珠可以不喝嗎?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表情不是心情,但我們常常搞混,也教錯孩子......


        寫一下自己的生活小故事,有時候也滿有趣的。平常因為工作比較忙碌,加上孩子也要上學的關係,所以除了預定家庭旅遊之外,陪孩子的時間真的沒想像的多。如果需要趕稿子、寫文章,雖然人也算是在家裡,但其實也是在電腦前努力打字。

        剛好姊姊先放暑假,加上工作要換跑道,剛好有一週的時間可以陪她。在家裡的姊姊一直說:「賺到了,爸爸今天要陪我」,看到她那樣開心的樣子,真的讓我有一點點愧疚的感覺,好像平常真的很少陪她。一大早姊姊就跑過來問:「爸爸~爸爸~哪時候要出門?」,仔細一看連衣服和包包都已經準備好了,真的是有一點無言,擺明是現在就要出門,哈哈!

雖然說是整天要陪孩子,因為星期一上午是我寫文章的時間,這個習慣已經持續有五年了。姊姊也非常清楚,出發的目標就是「咖啡廳」,預計花兩個小時寫一篇文章。畢竟是第一次和爸爸去寫文章,真的是超級興奮的,還在她的包包裡準備了一本書、一個畫圖本、一盒彩色筆,真是準備充分。

        到了咖啡廳,就連店員都非常清楚的,幾乎是半自動的就幫我點好了一杯美式咖啡、一個鮪魚三明治。因為今天帶孩子,所以又加點一杯「冬瓜珍珠」去冰。當我拿出電腦、戴上耳機,喝上一口咖啡,就開始進入「閉關模式」。依照孩子的說法就是,爸爸會什麼都聽不到,這或許是我的特異功能。一邊看著螢幕打字、一邊眼角瞄著孩子,真的好像滿乖的,孩子自己在看書,也就放心地開始動工。

        我的文章都是生活中碰到的事情,就不需要太多想像或構思,就是將文字如何描述出來。寫到一半,突然覺得眼前有一坨黑影,還想是不是最近太累,所以有點眼花。下一秒才察覺到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對面的座位跑過來,再看一下手錶原來已經過了四十多分鐘。  我的文章都是生活中碰到的事情,就不需要太多想像或構思,就是將文字如何描述出來。寫到一半,突然覺得眼前有一坨黑影,還想是不是最近太累,所以有點眼花。下一秒才察覺到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對面的座位跑過來,再看一下手錶原來已經過了四十多分鐘。於是鼓勵孩子拿出著色本畫一下。心想趕快的把文章加速完成,但是不知為何,好像就有點卡卡的,反而是越寫越慢......。不到十分鐘,孩子也不想畫圖,開始扭來扭去,真的是........。想想也對,學校每四十分鐘也會讓孩子動一下,所以乾脆暫時關上電腦,和孩子聊一下天。

        姊姊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話,一下問等下要做什麼、一下問媽媽在哪裡,你為什麼今天有空........。最後決定,寫完文章先去 Ikea 買冰淇淋、去診所看媽咪、再帶她去上課、回家接妹妹。姊姊突然冒出一句話:「珍珠可以不喝嗎?」這真的很奇怪,我以為她會很喜歡,她回答:「太甜了」。我一直以為他喜歡甜的,所以我就喝了一口,真的是超級甜的。大概因為是去冰的關係,甜的誇張到連我都喝不下去。因為平常不會點咖啡以外的飲料,一直都不知道這家的甜度,真的是太甜了,應該要叫半糖。很好奇,姊姊為何麼不說,她說:「自己點的就要喝完」。真的不知道要稱讚她,還是說她呢?

        聊了大約十五分鐘後,和她約定再給爸爸三十分鐘,我們就離開咖啡廳。透過冰淇淋的魅力,這三十分鐘毫無干擾地渡過了,也順利的完成一篇文章。當離開咖啡廳時,正巧碰到一個小公園,姊姊真的是忍不住地要求一定要去跑一跑,畢竟剛剛坐著快要兩小時,只好讓她盡量的去動一下,不然等下坐公車可能就麻煩了。下午一切都照既定行程走,對她來說最有趣的應該是投幣式的「冰淇淋自動販賣機」吧!看完媽咪、上完課,也順利接到妹妹。她不停的和妹妹說,阿姨賣的冰淇淋和自動販賣機的有什麼不一樣。媽咪也已下班回到家,看起來精神氣色都很不錯。

        因為今天的進度有點慢,所以媽咪回來接手後,我又再度回到書房趕稿。等到十點時,看到媽咪走進房間時,覺得有些誇張,因為感覺好像是累過頭了。明明看他上班時、下班後都還滿精神的,怎麼不到三小時後會變成如此疲憊呢?仔細想想也是,畢竟我每隔兩個小時,就可以抽空休息一下。但是,媽咪卻是從一到家裡就開始忙個不停,上一秒才搞定一個,下一秒另一個又會黏上,連喘口氣的時間也沒有,當然也就會很累。看她筋疲力竭的躺在看手機,連說話都有點懶,真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不應該在書房裡待那麼久。

        有時生活也需要「互換角色」一下,不要一直講道理,教別人要如何做。如果你沒有嚐一口那杯「冬瓜珍珠」,你又如何知道它是甜到如何誇張呢?如果你沒有實際體驗過,講得再有道理也沒有用,因為你可能根本就搞錯狀況。還有六天的時間,明天晚上的時間也要調整一下,分擔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想應該就會差很多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6011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發明的第一步~同理才能找出需求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最近看了一本書,超值得推薦給國小高年級的孩子喔!書名是「用手走路的發明王」。 書中的中有一個觀點,真的有打動我:「發明的第一步,不是知識,而是同理心」。




        許多偉大發明家,並沒有高深的學歷,也沒有淵博的知識,為何卻可以創造出偉大的發明。我們最常說的,就是因為他們比較「努力」。這個觀點倒是有點奇怪,沒有正確的目標,似乎再如何努力好像沒有多大的用處。

        透過真正的發明家的現身說法,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同理」。因為能「同理」別人的困擾,希望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才能找出問題的核心,並且想方設法的克服一道一道的難關。知識不足可以學習,技術不夠可以磨練,材料不行可以尋找,唯一唯一無法替代的就是你的「想法」。

        「發明」不是因為你有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更高的智慧,而是你有一個「想法」。有想法的人很多,發明出來的東西也很多,但是為什麼最後改變生活的卻很少呢?因為只有你需要並沒有用,而是大家也都需要才行,不是嗎?不然發明,只是一個人的「勞作」而已。

        最近,非常流行STEAM教育,在暑假期間更有許多夏令營,帶著孩子學科學、玩數學、做機器,學習創造出不同的作品。透過遊戲與互動中,讓孩子學習當一個「小創客」,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動。但倘若這些學習都是技巧上的學習,而不是出自於內心的想法,也就沒有真正的打到核心問題。

        科學是理智的,但不是無情的。除了科學思維之外,更要培養孩子的「感受」。就是要先能同理的感受,才能在生活中察覺別人的困難,並且轉換成發明的動機。相反地,如果一個人一點感覺也沒有,又如何能找出一個大家都需要的東西呢?就算是最後努力做出來,最後應該也是乏人問津的,不是嗎?

        改變世界的發明,常常是源自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想不到呢?因為,想法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察覺別人的需求,同理別人的感受。 你想要當個發明家嗎?請先學會將心變得柔軟,學會觀察別人,找出別人的困擾吧!


        真得很推薦,在暑假期間給大孩子們看一下。透過真實人生的故事,更容易說服孩子接受,但請不要趁機說教,又把孩子訓了一頓。就讓孩子自己閱讀中,自己慢慢用心的感受吧!或許孩子當下並沒有感覺,但是有一個印象之後,多年之後當他想起時,也就會自己再慢慢細讀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223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智商比較像是一個「門檻」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智商」不是不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智商比較像是一個「門檻」,足夠高就可以,太高了也不一定代表甚麼。相反的,一個人成就的高低,決定在於是他的「情商」,在於他是否會「尊重」別人,那才是真正的成功關鍵。



         高智商的人,地位低時抱怨懷才不遇;地位高時瞧不起所有下屬,獨來獨往而我行我素。「智商」不但不再是「優勢」,反而變成是「枷鎖」,反而害他無法同理別人。這不是「智商」高低的問題,而是他「情商」好不好,不是嗎?

         但是我們卻常常認為,孩子只要考試考得好,其他都沒關係?真得沒關係嗎?在臨床上「高智商」的孩子,反而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情緒障礙」的困擾,所以更需要爸媽加以重視,才能幫助孩子打好基礎。

        我非常喜歡看歷史書,常常有空就拿出來看,在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找到一些小啟示。你知道一個有趣的規律,評價越是「聰穎過人」的皇子,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脫穎而出,最後都不是一個「好皇帝」!而且,下場通常滿慘的,最後都是眾叛親離,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只看得到自己,看不起任何人,不信任別人,更別說感謝別人。自認為是孤獨的勇者,別人都是在扯後腿;自認為是聰明的智者,別人都是大笨蛋。偉大的都是自己,失敗的都是別人,搞到連最挺他的部下都活不下去,下場還能好到哪裡呢?

        歷史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不論是皇帝或市井小民都是一樣的,只有「高智商」卻只有「低情商」,往往只會變得不得志而鬱鬱寡歡。倒不如稍微「不聰明」一點,懂得運用別人的智慧,借力使力的往前衝,反而能’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只有懂得尊重別人,察覺別人感受,同理別人想法的人,才能心懷感激。自然也就能招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才能往前大步地邁進。但是,我們卻太常強調成績,看著孩子們彼此競爭,卻忽略了培養孩子們尊重別人的能力。確實,在短期可以提升孩子的競爭力,但是長期看來反而是有害而無益的。


         「智商」不是不重要,但也沒有那麼重要只要足夠就可以了。IQ150 IQ110 直覺看起來差了40,但是在「人生成就」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教孩子的時候,不只是要培養孩子「 高智商」,更要教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察覺別人的情緒,讓孩子發展出「 高情商」,那才是讓孩子脫穎而出的關鍵。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