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不要把沒自信,傳染給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台灣有一個「病」,「不相信自己」的病,一直鬼島、鬼島的叫自己。

         我們不是沒有「國際觀」,我們是「沒自信」,不相信自己好,覺得擁有的一切都有問題。 一下子流行,芬蘭的教育、法國的教養、德國的醫生、美國的升學...... 拼來湊去,拼湊出一台「拼裝車」,拼裝出我們的「沒自信」。


         有「自信」的前提,就是相信自己的好,而不是口頭上的鼓勵。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叫孩子要相信你的想法呢?你不覺得這樣很矛盾嗎?就是因為大人「沒自信」,生怕自己不能說服人, 所以才會一直「講話大聲」,想要用「氣勢」壓過孩子,結果每天都在罵孩子。

         當爸媽的要有無比的「信心」,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就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所以才會擁有孩子。當父母覺得未來都是沒有「希望」的,難道生出孩子來感受「絕望」嗎?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改變我們愛抱怨的個性,不要什麼都批評,然後又抱怨孩子不長進。

         當你在抱怨時,無形之中灌輸孩子一個錯誤的觀念:「一切都沒救了」。既然一切都沒救了,還要努力做什麼?不是嗎? 你覺得孩子的內心會覺得如何呢?鐵定是變得更加的被動,而沒有任何的樂趣。問題不是孩子為何「不主動」,而是孩子為何覺得「沒希望」!

         當爸媽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因為我們就是孩子們的「燈塔」,負責幫孩子指引未來的希望。你我的工作就是綻放的光芒,引導孩子走向光亮,而不是讓孩子在黑暗的海洋中浮沈,自己漫無目標的飄蕩。引導孩子看到自己擁有的美好,讓孩子喜歡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文化,就是喜歡自己也才會信賴自己。

         孩子有孩子的工作,需要鼓起勇氣,迎向未來的挑戰。爸媽也有爸媽的任務,需要培養孩子自信心,幫孩子準備好面對挑戰。不要讓我們的「燈塔」失去光芒,就是承諾永遠不滅的那一盞光,讓孩子即便是身在在遠方,也永遠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才是孩子在外面願意迎接挑戰,不斷努力的力量。

         當孩子在的時後,請收起你的抱怨,展開妳的笑容。請不要把「沒自信」,傳染給孩子!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979

小寶寶愛抓人、咬人、攻擊人?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一歲的小寶寶愛抓人頭髮,還會咬人,有時候還會出現推人的動作, 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或是「情緒障礙」呢? 真是讓媽媽感到很擔心,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寶寶在一歲時,由於動作能力的快速發展,但自我概念卻尚未成熟,因此會出現想要做什麼,就立即去做。但是當被拒絕時,就會覺得受到挫折,而出現哭鬧行為,甚至出現抓人或咬人的情況。這時最重要的,不是和寶寶說道理,畢竟孩子年紀還太小。而是運用技巧,降低不適當行為出現的「頻率」。

         通常會出現「攻擊行為」,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原因,一是負面情緒的行為,一是沒有負面情緒的行為。前者是由於生氣,慾望無法獲得滿足,而發生的行為;後者是由於好玩有趣,但是分不出對錯,而一再出現的行為。

         針對前者是由於「負面情緒」而誘發出來的行為,這時最好的方式是事前避免,例如:累的時候容易出現,則避免累的時候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透過生活情境的安排,減少發生的頻率,當孩子有連續兩週沒出現,自然也就會忘記了。

         針對後者則由於「覺得有趣」,通常孩子在做出攻擊行為時,孩子往往面帶笑容,好像很有趣的樣子。這時就要避免當孩子抓頭髮時,假裝很痛的樣子,因為你的反應太有趣了,往往會誘發孩子更常抓人的行為,因為他誤以為這是一個遊戲。

         所以,請不要誤會孩子,把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特別是一歲之前,孩子抓放的能力尚不成熟,常常手裡一直都會抓著一個東西。有時隨便揮手,剛好不好的就碰到姊姊的頭髮,然後就一把抓住。這時,請不要突然大聲的罵人,因為那會害孩子嚇到,反而讓手抓得更緊,更不放不開來。

         這時,請握著孩子的前臂,不要讓他繼續揮動,讓他慢慢放開手。等到孩子放手之後,再嚴肅而簡短的和孩子說:「不可以」,這樣就可以了。請不要和孩子講一長篇大道理,那只是把孩子搞的更糊塗而已。

         基本上在一歲半以前,小小孩還不懂的”報復”這件事,常常是當下的突發行為。不建議使用打罵處罰的方式,而是用轉移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當如果有情緒出來時,可以幫孩子講出「心裡的話」,就可以減低情緒起伏。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句子表達後,可以講出心裡想的事情後,這樣的行為就會漸漸減少。

         然而,當孩子在一歲半以後,如果有相似的攻擊行為,就必須要立即的制止,以免養成錯誤的行為表現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888

帶孩子不是兩個人的事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恭喜大家新年好,一年都有好運來。說起來也很有趣,才放了一個煙火、熬一個夜,就跨過一年了。

         在兩天前的時候,中心舉辦的尾牙餐會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帶孩子的不只是爸媽的工作,而是一群人共同的付出,一起帶著孩子長大的。



        五歲真得很不一樣,漸漸脫離小小孩,開始擁有自己的想法。小姊姊最近對什麼東西都很好奇,什麼東西都問不停,而且還會自己做結論,好像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一樣。

        當天晚上接到兩姐妹,就趕快回家換裝,準備帶她們去吃「尾牙」。小妹妹聽到就噗噗跳,期待的不得了,但是小姊姊就一整個搞不清楚狀況,一動也不動卡在那裡。

        我想大概是卡在「尾牙」這兩個字,所以和她解釋:「當然不可能是吃尾巴或牙齒,而是在年底一起上班的人的聚餐,準備過新年」。說完後,小姊姊才開心的點點頭,很快地換好衣服。

        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的時候,手機響起來,阿公傳 line 過來說已經到了。我就順口說:「快一點,阿公阿嬤都已經到餐廳了」。

        這時,小姊姊又再度大當機,眼睛張大大的,很緊張的看著我說:「阿公也在診所上班嗎?」

         這時換我當機了,因為阿公已經退休了,也真得沒有在診所上班,哈哈!我只好說:「我們請阿公阿婆一起過來,大家熱鬧熱鬧的過新年」。

        小姊姊才又開開心心的準備出門,也順利的到了日式燒烤店,準備大家一起吃尾牙。 兩姐妹從小就在單位長大,跟治療師們都很熟,也收到許多的小禮物,搞得好像是耶誕節的「禮物交換」一樣,大家也都非常的歡樂。

         我的腦海裡一直在想剛剛小姊姊說的那句話:「阿公也在診所上班嗎?」阿公確實沒有領診所的薪水,但是也可以說有在診所上班,因為假日夫妻兩人都需要上班,如果沒有阿公幫忙照顧孩子,大概我們也沒有辦法很安心的去工作,應該就會推掉很多工作。可以把工作做好,不只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整個「家人們」在後面默默地支持。

        事實上,我們「全家人」都在做這一個工作,而我只是負責當「代表人」而已。絕對不是只靠一個人的努力,不然鐵定還沒有成果之前,就已經先過勞死了。帶孩子不是夫妻兩個人的事,而是需要有許多「額外」的支持,不然真得蠟燭兩頭燒的累死了。


        在歲末年初的尾牙,當然要請阿公、阿嬤一起來熱鬧一下,趁機表達感謝之情。感謝您們去年一整年來的照顧,今年也請繼續關照了!新年快樂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677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小孩子說謊話,爸媽別緊張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一歲的小孩子常常會因為認知思考上的限制,或者是因為不認錯,而出現堅持自己的說法,常常就會有「睜眼說瞎話」的情況出現。請不要過度擔心,讓自己陷入「那麼小就會說謊話.........」的焦慮之中。



「說謊」並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沒有我們大人想像的那麼的差。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但不是要求孩子百分之百完全不能說謊,特別是有些是社交需要的「白色謊言」。過度的直白,往往不是誠實,而是白目。通常而言,絕大多數的孩子在三歲至四歲時,開始會出現第一次「說謊」的情況。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出發,「說謊」需要具備有兩種關鍵的能力: (1) 了解自己知道的,別人不知道。(2) 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表情。唯有當孩子這兩種能力都具備了,孩子才能說謊,但是不會被別人察覺。所以,說謊不是百分之百的罪惡,而是孩子在發展有突破的發展。

「說謊」的定義應該是「藉由欺騙的手段,獲得好處」。

         在三歲的孩子,明明就有做,但是打死不承認。其實,並不是孩子「說謊」,而是孩子無法承認失敗的錯誤,所以出現了拒絕承認的行為。只要當孩子知道承認失敗,不會受到懲罰,也就自然會消失。

         另外一個容易被誤會的行為,稱做「想望」。這主要是孩子無法分辨想像與真實,而出現的過渡行為,也常出現在三歲。例如:明明就沒有弟弟,卻跟朋友說自己有一個弟弟。這主要是因為孩子非常想要擁有一件事,而想像出來的事件,也不能稱為說謊。

重點不應該放在孩子會不會說謊,而是孩子說謊的「動機」。

         如果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那絕對是無可厚非,不需要嚴厲地處罰,而是引導孩子使用更恰當的方式。相反地,如果孩子是刻意說謊來陷害別人,或者獲得他人獎賞時,這時就必須要制止與處罰,千萬不能姑息。

         同樣的行為,但是因為動機不同,我們處理的方式也要不同。但是,最重要的原則都是一樣的,不要急著處罰或責備,而是靜靜地聽完孩子說的話,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你就知道應該要如何處理了。

         相信這樣的說明,爸爸媽媽應該可以鬆一口氣。「說謊」並不是十惡不赦的事情,孩子需要的不是恐嚇或威脅,而是了解「說實話」是會有好處的,那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少說謊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