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小寶寶愛抓人、咬人、攻擊人?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一歲的小寶寶愛抓人頭髮,還會咬人,有時候還會出現推人的動作, 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或是「情緒障礙」呢? 真是讓媽媽感到很擔心,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寶寶在一歲時,由於動作能力的快速發展,但自我概念卻尚未成熟,因此會出現想要做什麼,就立即去做。但是當被拒絕時,就會覺得受到挫折,而出現哭鬧行為,甚至出現抓人或咬人的情況。這時最重要的,不是和寶寶說道理,畢竟孩子年紀還太小。而是運用技巧,降低不適當行為出現的「頻率」。

         通常會出現「攻擊行為」,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原因,一是負面情緒的行為,一是沒有負面情緒的行為。前者是由於生氣,慾望無法獲得滿足,而發生的行為;後者是由於好玩有趣,但是分不出對錯,而一再出現的行為。

         針對前者是由於「負面情緒」而誘發出來的行為,這時最好的方式是事前避免,例如:累的時候容易出現,則避免累的時候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透過生活情境的安排,減少發生的頻率,當孩子有連續兩週沒出現,自然也就會忘記了。

         針對後者則由於「覺得有趣」,通常孩子在做出攻擊行為時,孩子往往面帶笑容,好像很有趣的樣子。這時就要避免當孩子抓頭髮時,假裝很痛的樣子,因為你的反應太有趣了,往往會誘發孩子更常抓人的行為,因為他誤以為這是一個遊戲。

         所以,請不要誤會孩子,把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特別是一歲之前,孩子抓放的能力尚不成熟,常常手裡一直都會抓著一個東西。有時隨便揮手,剛好不好的就碰到姊姊的頭髮,然後就一把抓住。這時,請不要突然大聲的罵人,因為那會害孩子嚇到,反而讓手抓得更緊,更不放不開來。

         這時,請握著孩子的前臂,不要讓他繼續揮動,讓他慢慢放開手。等到孩子放手之後,再嚴肅而簡短的和孩子說:「不可以」,這樣就可以了。請不要和孩子講一長篇大道理,那只是把孩子搞的更糊塗而已。

         基本上在一歲半以前,小小孩還不懂的”報復”這件事,常常是當下的突發行為。不建議使用打罵處罰的方式,而是用轉移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當如果有情緒出來時,可以幫孩子講出「心裡的話」,就可以減低情緒起伏。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句子表達後,可以講出心裡想的事情後,這樣的行為就會漸漸減少。

         然而,當孩子在一歲半以後,如果有相似的攻擊行為,就必須要立即的制止,以免養成錯誤的行為表現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8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