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童年只到十二歲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又到了耶誕節,辛苦了一整年之後,總是會有一點「購物衝動」。一來是覺得可以慰勞自己一年的辛苦,二來也可以包裝成買給孩子的禮物,所以下手也比較不會手軟。



        今年生日時,我收到的「生日禮物」是一台復古的「迷你任天堂~紅白機」。百分之百的復刻版縮小版,就連搖桿都變得非常迷你。「紅白機」是我童年時候的回憶,一直到國小五年級時,家裡才擁有的超級寶貝。相對於現在的手機遊戲,那時的遊戲畫質真得很普通,但卻是我三十年前的童年回憶。其實,我並不是很迷戀玩電動的孩子,收到禮物時也沒有特別興奮,只覺得很有趣和懷念。

        出乎意料之外的,當天趁著兩位寶貝睡覺後,將「紅白機」裝在電視上之後,我竟然在客廳待超久。等到一看時間,居然已經凌晨一點多,不知不覺之中已經玩了兩個小時,而且其中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玩「大蜜蜂」。雖然說畫質真得是非常普通,搖桿更是迷你到難以控制,但是時光卻如同「回到過去」,似乎又回到童年的時候,真得讓我非常的震驚。

        正因有如此的經驗,知道任天堂又要推出「迷你超級任天堂」時,更是覺得非常的動心,那也是另一個過去回憶。趁著耶誕節的「購物衝動」,硬是在購物清單中夾帶一台買給自己,但是當然不是寄到家裡,而是寄到中心。當快遞送來的第一時刻,就已經迫不及待的,趁著午休的一個小時趕緊裝在電視上,準備大玩一場。只是,一切一切都和我假想的不一樣........

        確實,「超級任天堂」的畫質真的是好太多了,遊戲也變得更豐富、更好玩,但是不是怎麼形容,我就是進不了狀況.......。這些遊戲,我在以前都有玩過,但是就是沒有什麼感覺。一個遊戲跳過一個,玩不到二十分鐘,就覺得有點無聊。反倒是小我一輪的同事們,看到那些卻變得超級興奮,一直想要試試看,當然也就借給她們試試看。結果,當天下班時,她們卻「自動自發」的留下來要關門,結果居然又再玩上一個多小時,才心滿意足的下班回家。

        經過這次的經驗,我非常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童年只到十二歲」。隨著年齡的增加,在十二歲以前的回憶,就像是被封印在腦海中,直到有一天會被喚醒。童年回憶是「神聖」的,有時甚至會是被「過度美化」,但往往我們是最美好的回憶之一。當進入十二歲以後,孩子們就漸漸脫離天真,進入另一個尷尬的時期,變得失去想像與夢想,甚至有些現實與殘酷。

        不要過度加速孩子的長大,而是請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相對愉快的童年。對於一生來說,十二年其實並不長,不是嗎?讓孩子快樂一點,這樣的投資,絕對是值得的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666

扭蛋不是蛋~傾聽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演講時,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應該是「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不聽話?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究竟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大人不想聽?

        就讓我來說一個「不聽話」的故事。


        因為需要寫稿的關係,所以我常常會窩在電腦前面打字,家裡兩位寶貝也都知道「爸爸在工作」,自然也就不會來打擾我,所以我常常可以用「第三人」的立場,傾聽孩子們的對話,有時還真得滿有意思的。

        當時是在晚上八點半,姊姊已經完成作業,也收拾好明天要上學書包。外婆正在客廳裡看著八點檔,因為我很久沒有看電視,所以不知道片名,只知道是古裝劇和仙女有關。這時,姊姊碰碰跳跳的纏著外婆說:「阿嬤,我要扭蛋」,那是昨天媽媽帶姐姐去買的小禮物,獎勵她最近很自動自發。不知道外婆是太專心,還是什麼的,遲遲都沒有聽到外婆的回應。

        姊姊又再說了好幾次,就聽到外婆終於回話:「太晚了,不要吃了」。我聽到這裡,真得快要笑出來,就聽到一大一小兩個人,在雞同鴨講的對話。然後,連妹妹也一起加入戰局,狀況又變得更加的混亂。接著,就聽到外婆的腳步聲離開了客廳,剩下兩姊妹你一言我一語的,還是在討論著「那顆蛋」。大約過了十分鐘之後,終於又聽到外婆的聲音,然後就聽到姐姐的哭聲,我也只好暫時離開鍵盤,去看一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我先看到的是,姊姊蹲在地板上哭,轉頭再看一下外婆,她手裡正拿著一顆「茶葉蛋」。

        外婆也真是太神通廣大,我怎麼也想不透,外婆為何沒有出門,就可以生出一顆茶葉蛋。而且,外婆還不放棄說:「你不是說要吃蛋嗎?」「趕快吃,等下要睡覺了!」當然姊姊也就哭得更傷心,我可以想像她內心的旁白一定是:「阿嬤怎麼都聽不懂」,而感到非常委屈。我只好過去安慰一下,也去幫她找一下扭蛋在哪,才化解這個意外的誤會。

        在家裡許多的衝突,都是來自於誤會,就像是「扭蛋,不是蛋」一樣。常常因為我們正在處理手上的事情,專心地想要快點處理好,所以孩子說話時,我們並沒有真正的用心聽,只是流於形式的應付一下而已。難免就會出現「誤會」孩子,而陷入各說各話的情況。唯有當你認真的傾聽孩子的話,才能避免困擾的發生,並真正的解決問題。

        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幾乎十年就是一個世代,許多我們不曾想像到的,一夕之間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優點是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缺點是不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多。隨著孩子長大,和我們越走得越來越遠,漸漸地也越來越難以了解孩子。當環境變化太快,我們過去的經驗,已經無法用於理解現在的孩子,但是我們又閉上耳朵,自顧自的「想像」孩子的生活,又哪裡不會發生衝突呢?


        不聽,又如何懂得孩子呢?要孩子聽話之前,請先打開我們的耳朵,聽聽看孩子到底想要說什麼?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649

奇蹟男孩~超推薦閱讀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當有人要你在正確與仁慈之間做抉擇,選擇仁慈——偉恩.戴爾博士(Dr. Wayne W.Dyer)

        花了三天,讀完了375頁的小說。這本「奇蹟男孩」特別適合推薦給「青少年」看。特別是當在學校中,碰到人際挫折、拒學時,真得可以鼓勵孩子翻開來看一看,相信會比爸媽的開導還要有用許多。


        故事從一個天生顏面傷殘的小男孩,奧吉,開始說起。小時候,他總是帶的一頂「太空人」的大帽子,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即便是三、四十度的大熱天,也不肯脫下來。今年,奧吉將在五年級時,第一次踏進校園生活,他是如何適應學校生活,並且克服各種欺侮、諷刺、孤立,最後贏得有誼的過程。

        故事裡,孩子們有時是出乎意外的殘忍,甚至有霸凌、孤立、攻擊的情節。並非是孩子們天性邪惡,而是孩子無法掩飾真實情緒,但是越是天真而直覺的反應,反而顯得殘酷而傷人。 作者用非常特別的寫作風格,透過不同人物的角色,描述「一段故事」。用不同人的眼光,看待同一件事情,你將會發現許多事情,在殘忍的背後也有難言之隱。確實,每一個人都有秘密,但正因為如此,也更容易產生誤會。與我們想像的不同,越是親密的好朋友,當出現隔閡時,反應反而更加劇烈。

        對我而言,最讓我眼睛一亮的,並非是主角,反而是奧吉的姐姐。當家裡有「特殊兒童」時,他往往會佔據爸媽絕大多數的時間,因為他確實有特別的需求,但我們卻常會忽略「正常兒童」的需求。奧吉的姐姐,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她不是天性想要獨立,而是被迫早點成熟。在一切不需要爸媽擔心,自動自發的背後,隱藏的是被忽略的無奈。就如同在故事中寫到的,「奧吉是我們家裡的太陽,我們都繞著他旋轉.........

        這不是奧吉「一個人」的故事,而是奧吉「一家人」的故事。「一家人」也就是如此,擁有的不只是溫馨與疼愛,更也有許多的衝突與無奈,但就是在情感羈絆之下,才能創造出奇蹟。「勇氣」不只是被鼓勵出來的,在愛的後盾之下,有時也需要的更是「堅持」。 奧吉,一個奇蹟男孩,教會我們的不是「勇氣」,而是讓我們重新學會「仁慈」。擁有鼓舞別人內心的勇氣,也許是最珍貴的存在,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缺少的東西。

        「閱讀」就像是一帖良藥,當內心與書本產生共鳴時,也就會有出乎意外的效果。請不要拿來講大道理,考孩子讀書心得,那可就煞風景了。一個故事是由許多小故事的組合,每一個人都會萃取最貼近自己需求的東西,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樣。「閱讀」就像是釀酒一樣,準備好材料、器材、溫度,其它一切就交給「酵母菌」。不要迫不急待的掀開瓶蓋,那只會越弄越糟。讓故事在孩子心裡慢慢地醞釀,滋味才會越陳越香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608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溝通」和「說話」不一樣,不是只要把字句一個一個,從嘴巴裡說出來,更要讓對方聽得進去。我們常常「說」的很大聲,但卻不曾思考「如何讓對方聽得進去」。讓孩子聽話,特別是小小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你一定會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哪裡有這麼容易,但裡面藏著科學理論喔!同樣的一句話,當你拉近距離,感覺越是完全不一樣。當你蹲下來,和孩子的視線維持在同樣的高度,孩子自然也就覺得被接納,情緒反應就會漸漸緩和下來,當然比較容易聽進你說的話。孩子有時哭鬧並不是脾氣壞,只是希望你可以聽一下他說話。

        我們常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使用命令或指使的態度說話,孩子一心想要幫自己辯駁,光是找理由就用光大腦的資源,又如何能花心思去聽你說什麼呢?結果當然是雞同鴨講,最後不歡而散。想想看,你的老闆總是頤指氣使的口語,一下命令你往東、一下又要你往西。你會不會變得陽奉陰違的,只要表面敷衍一下,可以暫時應付過去就算了呢?其實孩子也是如此,結果當然已就變成壞習慣,反而越來越不聽話。

        再來,你有沒有經驗過,好像有人在叫你,但卻又不知道是誰在說話。特別是當有人在背後,跟和你說話時,更是很容易聽不清楚。就連耳朵都已經練習超過三十年的成年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偶爾聽不清楚,如何要求孩子要聽得一字不漏呢?差別就在於,我們尊重大人,但不尊重孩子。當我們和同事說話,當對方聽不清楚時,我們還會覺得很抱歉,刻意放慢速度的再說一遍。但是,為何對於自己的孩子,卻是覺得他在唱反調呢?不專心呢?

        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麼不習慣「看著」孩子說話?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當我們在對話時,不只適用耳朵「聽」,更需要用眼睛「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做麥格克效應( McGurk Effect )。我們如果看到螢幕上出現的嘴型是「叭叭叭」(Ba Ba Ba),但是耳朵聽到的是「嘎嘎嘎」(Ga Ga Ga)時,大腦會把這兩種互相衝突的訊息中,導致我們認為自己聽到的是「答答答」(Da Da Da)了。也就是當視覺刺激與聽覺刺激不一致時,人們會產生聽覺詮釋的混淆。但我們有讓孩子注意我們的嘴巴嗎?還是只是聽到我們的聲音呢?

        放軟我們的身軀,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當你將姿態放低,更接近孩子的心,孩子才會敞開心扉,靜靜的聽你說話。當你們的視野,達到相同的水平線時,孩子才能看著你的眼睛,凝視你的嘴巴,才能真正「聽」清楚你說的話。說話不是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而是依照對方可以接受的步調,慢慢的說清楚。有時候,當孩子還在情緒的當頭時,不要急著說服孩子。先幫孩子轉移一下注意力,讓孩子將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找到適當的機會再說服孩子,反而會更容易聽得進去喔。

        記得溝通不只是說話,而是要讓孩子聽得進去,就讓我們試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