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傾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傾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孩子其實不知道......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孩子其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不要什麼都「尊重」孩子的想法,那只會是一場災難。



        前陣子聽到一個小故事,滿有趣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亨利福特在設計汽車時,如果百分之百聆聽消費者的意見,做出來的可能不會是一台「便宜的汽車」,而是一台「超豪華的馬車」。

        帶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凡事都聽孩子的意見,可能才是災難的開始。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者,凡事只想到自己,一直等到五歲半左右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慾望。因此,在孩子五歲半前,更需要爸媽的引導。如果所有都順著孩子,那你最好多準備一點「錢」,因為他會買下眼前的一切。你覺得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尊重」是孩子一個獨立的個體,傾聽孩子的決定。跟爸媽引導孩子並不衝突,也不矛盾。我們尊重孩子時,同樣的孩子也要尊重爸媽,不是嗎?如果我們只教孩子一半,只有單方面的配合,那才是真正的問題。事實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聽孩子的想法,而是我們用尊重孩子當擋箭牌,遮掩我們過度寵愛孩子的事實。

        既然孩子是「獨立個體」,那是不是孩子最少需要培養出「自我照顧」的能力呢?自己穿衣服、穿襪子、收餐具、整理書包,「獨立」才是尊重孩子的關鍵。爸媽做牛做馬,幫孩子做好每一件事,順著孩子想要做的事,那不是尊重孩子,而是培養一個「奧客」。

        「爸媽」是孩子與外在世界接觸的「橋樑」。透過與你()互動的過程,學會如何與別人交往的技巧。當我們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同時,卻忘記了世界不會順著他的想法,地球更不會只繞著他一個人轉。孩子在與他人互動時,自然會受到挫折感到難過,甚至自己覺得被別人冒犯而生氣不已。這對我們的孩子又有什麼幫助呢?

        尊重」是互相的配合,而不是單方面的「順從」。如果只是尊重孩子的決定,卻又沒教導孩子學會尊重爸媽,你覺得這是「尊重」,還是「順從」呢?換個角度來想想,小時候我們什麼都順著孩子,確實會覺得比較輕鬆。但等到十年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你又應該如何和他互動呢?

        孩子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我們不能給予適時地引導,孩子往往只會草率地做出決定,然後又懊悔不已。孩子在兩歲後,確實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爸媽更有義務要引導孩子,讓他學會分辨事情的對錯,那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

       尊重是互相的配合,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孩子更需要的是爸媽的引導,而不是你一昧的順從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扭蛋不是蛋~傾聽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演講時,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應該是「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不聽話?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究竟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大人不想聽?

        就讓我來說一個「不聽話」的故事。


        因為需要寫稿的關係,所以我常常會窩在電腦前面打字,家裡兩位寶貝也都知道「爸爸在工作」,自然也就不會來打擾我,所以我常常可以用「第三人」的立場,傾聽孩子們的對話,有時還真得滿有意思的。

        當時是在晚上八點半,姊姊已經完成作業,也收拾好明天要上學書包。外婆正在客廳裡看著八點檔,因為我很久沒有看電視,所以不知道片名,只知道是古裝劇和仙女有關。這時,姊姊碰碰跳跳的纏著外婆說:「阿嬤,我要扭蛋」,那是昨天媽媽帶姐姐去買的小禮物,獎勵她最近很自動自發。不知道外婆是太專心,還是什麼的,遲遲都沒有聽到外婆的回應。

        姊姊又再說了好幾次,就聽到外婆終於回話:「太晚了,不要吃了」。我聽到這裡,真得快要笑出來,就聽到一大一小兩個人,在雞同鴨講的對話。然後,連妹妹也一起加入戰局,狀況又變得更加的混亂。接著,就聽到外婆的腳步聲離開了客廳,剩下兩姊妹你一言我一語的,還是在討論著「那顆蛋」。大約過了十分鐘之後,終於又聽到外婆的聲音,然後就聽到姐姐的哭聲,我也只好暫時離開鍵盤,去看一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我先看到的是,姊姊蹲在地板上哭,轉頭再看一下外婆,她手裡正拿著一顆「茶葉蛋」。

        外婆也真是太神通廣大,我怎麼也想不透,外婆為何沒有出門,就可以生出一顆茶葉蛋。而且,外婆還不放棄說:「你不是說要吃蛋嗎?」「趕快吃,等下要睡覺了!」當然姊姊也就哭得更傷心,我可以想像她內心的旁白一定是:「阿嬤怎麼都聽不懂」,而感到非常委屈。我只好過去安慰一下,也去幫她找一下扭蛋在哪,才化解這個意外的誤會。

        在家裡許多的衝突,都是來自於誤會,就像是「扭蛋,不是蛋」一樣。常常因為我們正在處理手上的事情,專心地想要快點處理好,所以孩子說話時,我們並沒有真正的用心聽,只是流於形式的應付一下而已。難免就會出現「誤會」孩子,而陷入各說各話的情況。唯有當你認真的傾聽孩子的話,才能避免困擾的發生,並真正的解決問題。

        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幾乎十年就是一個世代,許多我們不曾想像到的,一夕之間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優點是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缺點是不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多。隨著孩子長大,和我們越走得越來越遠,漸漸地也越來越難以了解孩子。當環境變化太快,我們過去的經驗,已經無法用於理解現在的孩子,但是我們又閉上耳朵,自顧自的「想像」孩子的生活,又哪裡不會發生衝突呢?


        不聽,又如何懂得孩子呢?要孩子聽話之前,請先打開我們的耳朵,聽聽看孩子到底想要說什麼?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