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孩子其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不要什麼都「尊重」孩子的想法,那只會是一場災難。
前陣子聽到一個小故事,滿有趣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亨利福特在設計汽車時,如果百分之百聆聽消費者的意見,做出來的可能不會是一台「便宜的汽車」,而是一台「超豪華的馬車」。
帶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凡事都聽孩子的意見,可能才是災難的開始。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者,凡事只想到自己,一直等到五歲半左右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慾望。因此,在孩子五歲半前,更需要爸媽的引導。如果所有都順著孩子,那你最好多準備一點「錢」,因為他會買下眼前的一切。你覺得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尊重」是孩子一個獨立的個體,傾聽孩子的決定。跟爸媽引導孩子並不衝突,也不矛盾。我們尊重孩子時,同樣的孩子也要尊重爸媽,不是嗎?如果我們只教孩子一半,只有單方面的配合,那才是真正的問題。事實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聽孩子的想法,而是我們用尊重孩子當擋箭牌,遮掩我們過度寵愛孩子的事實。
既然孩子是「獨立個體」,那是不是孩子最少需要培養出「自我照顧」的能力呢?自己穿衣服、穿襪子、收餐具、整理書包,「獨立」才是尊重孩子的關鍵。爸媽做牛做馬,幫孩子做好每一件事,順著孩子想要做的事,那不是尊重孩子,而是培養一個「奧客」。
「爸媽」是孩子與外在世界接觸的「橋樑」。透過與你(妳)互動的過程,學會如何與別人交往的技巧。當我們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同時,卻忘記了世界不會順著他的想法,地球更不會只繞著他一個人轉。孩子在與他人互動時,自然會受到挫折感到難過,甚至自己覺得被別人冒犯而生氣不已。這對我們的孩子又有什麼幫助呢?
「尊重」是互相的配合,而不是單方面的「順從」。如果只是尊重孩子的決定,卻又沒教導孩子學會尊重爸媽,你覺得這是「尊重」,還是「順從」呢?換個角度來想想,小時候我們什麼都順著孩子,確實會覺得比較輕鬆。但等到十年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你又應該如何和他互動呢?
孩子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我們不能給予適時地引導,孩子往往只會草率地做出決定,然後又懊悔不已。孩子在兩歲後,確實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爸媽更有義務要引導孩子,讓他學會分辨事情的對錯,那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
尊重是互相的配合,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孩子更需要的是爸媽的引導,而不是你一昧的順從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