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相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相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孩子讓我們成長~拍立得的故事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對我而言,觀察孩子一直是很有趣的,特別是天馬行空的問題,更是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已經很習慣被教導,但孩子更傾向於探索,自己找出最後的解答。帶孩子的過程中,成長的不一定只有孩子,其實我們大人也跟著成長。


        曾經有人說:「成長就是學習自己不擅長的事」。每一個人都希望被保護,「成長」有一半是被環境逼出來的,特別當有了孩子以後,生活的一切都不一樣。許多的跨世紀的新發明,起源並非是來自於科學的進步,反而是為了實現孩子們的夢想。正因為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才會更用心、更盡力的突破,找到最後的解決方案。

        讓我們來從「拍立得」的故事開始說起。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就擁有拍照功能,照完馬上就可以看到結果。過去的照相機要用底片,並且要送到照相館沖洗,等到隔兩、三天才可以看到照片。「拍立得」卻可以一拍照,六十秒內就可以看到照片,真得是太神奇了。

        為什麼會發明出這麼「超越時代」的商品呢? 其實,都是為了孩子的一句話。

        1944年,美國物理學家  藍登(Edwin Land),有一次帶著全家人出遊,沿途上照了他幫太太和女兒拍許多的照片,但是一到飯店裡面,他三歲大的女兒就吵著要看照片。不論藍登如何和她仔細地說明,她的寶貝女兒還是不停地說著: 「我現在就要看照片!」

        帶過小小孩就知道,這時和孩子「說道理」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樣。她不懂得化學作用,也沒有成熟的抽象概念,只覺得東西一定「放」在照相機裡面,為什麼不可以馬上打開來看呢?

        女兒期盼立即看到「照片」的願望,讓他非常印象深刻。他想人們就是拍完的那一刻,最期望可以看到照片,如果等到一周後才能看到,熱情也早就褪色。也因此,當他回到實驗室之後,立即投入這個研究項目中,希望滿足寶貝女兒的願望。經過三年的反覆實驗後,在1947年在光學大會上示範了1分鐘及可以顯影的過程,就跟iPhone發表會一樣讓人驚艷不已,也開啟了「拍立得」相機的新世代。

        即便是非常困難,甚至讓人覺得無法成功,但是因為有情緒上的羈絆,才能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難。就是因為投入情感,也才能創作出直達人心的感動,那不只是一件發售的商品,更是給予兒女的禮物。

        因為孩子,我們才學會付出;因為孩子,我們才學會溝通;因為孩子,我們才學會包容。如果你的孩子特別「難搞」也不要擔心。換個角度而言,如果你用心的觀察、仔細的聆聽,說不一定他才是你的「謬思女神」喔!

        帶孩子不僅是照顧,整天黏在孩子身邊,更要花時間在自己的身上,讓自己成長才不會被孩子追上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不要把沒自信,傳染給孩子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台灣有一個「病」,「不相信自己」的病,一直鬼島、鬼島的叫自己。

         我們不是沒有「國際觀」,我們是「沒自信」,不相信自己好,覺得擁有的一切都有問題。 一下子流行,芬蘭的教育、法國的教養、德國的醫生、美國的升學...... 拼來湊去,拼湊出一台「拼裝車」,拼裝出我們的「沒自信」。


         有「自信」的前提,就是相信自己的好,而不是口頭上的鼓勵。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叫孩子要相信你的想法呢?你不覺得這樣很矛盾嗎?就是因為大人「沒自信」,生怕自己不能說服人, 所以才會一直「講話大聲」,想要用「氣勢」壓過孩子,結果每天都在罵孩子。

         當爸媽的要有無比的「信心」,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就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所以才會擁有孩子。當父母覺得未來都是沒有「希望」的,難道生出孩子來感受「絕望」嗎?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改變我們愛抱怨的個性,不要什麼都批評,然後又抱怨孩子不長進。

         當你在抱怨時,無形之中灌輸孩子一個錯誤的觀念:「一切都沒救了」。既然一切都沒救了,還要努力做什麼?不是嗎? 你覺得孩子的內心會覺得如何呢?鐵定是變得更加的被動,而沒有任何的樂趣。問題不是孩子為何「不主動」,而是孩子為何覺得「沒希望」!

         當爸媽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因為我們就是孩子們的「燈塔」,負責幫孩子指引未來的希望。你我的工作就是綻放的光芒,引導孩子走向光亮,而不是讓孩子在黑暗的海洋中浮沈,自己漫無目標的飄蕩。引導孩子看到自己擁有的美好,讓孩子喜歡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文化,就是喜歡自己也才會信賴自己。

         孩子有孩子的工作,需要鼓起勇氣,迎向未來的挑戰。爸媽也有爸媽的任務,需要培養孩子自信心,幫孩子準備好面對挑戰。不要讓我們的「燈塔」失去光芒,就是承諾永遠不滅的那一盞光,讓孩子即便是身在在遠方,也永遠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才是孩子在外面願意迎接挑戰,不斷努力的力量。

         當孩子在的時後,請收起你的抱怨,展開妳的笑容。請不要把「沒自信」,傳染給孩子!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979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是大人沒耐心?還是孩子不乖?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前幾天,下午演講結束後,因為想要避開下班時刻人潮,所以匆匆忙忙的感到捷運站。果然,如同預期的下午四點二十分,捷運站還是顯得有點冷清,但是也顯得有點悠閒。慢悠悠的等著捷運,上了車廂整個車廂難得不到十個人,當然也就有很多座位。



        隨意找的一個座位,在對面的正好是一對母女,小女孩大約兩歲半,留著一個娃娃頭,就像是一個日本娃娃一樣,很可愛喔!媽媽正在低頭用著line,一直叮個不停,小妹妹則是乖乖地坐在旁邊。因為媽媽一直很認真地在打字,所以妹妹就很開心的在旁邊哼著歌。媽媽突然很很生氣的抱怨妹妹不要發出噪音,小妹妹只好嘟著嘴說:「我在唱歌給你聼」。

         媽媽很不買單的,低頭繼續看著iPhone,隨口說:「別人是唱歌,你是在製造噪音」。

        小妹妹嘟著小嘴、含著眼淚,不敢再唱歌了,而是小小聲的念起唐詩:「床前明月光,一次地上霜,頭頭望明月」,媽媽頭也不抬的就念她:「亂念」。接著,就是整個車廂的一片寂靜。

        我們大人都太習慣於忙碌的步調,不單是在工作上,好像是在趕火車一樣,匆匆忙忙的像一個急驚風。就連在網路上訂購東西,除了比價格之外,更希望最好可以12小時內立即拿到,好像時間一刻都不能浪費一樣。如此忙碌而緊張的生活,我們早已習慣而不自覺,卻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關鍵:「孩子的步伐」。孩子真得跟得上我們的步調嗎?是我們太匆忙了,還是孩子慢吞吞呢?

        當爸媽的心思都被工作所佔據,就連跟孩子相處在一起的時候,掛心的還是工作,而不是眼前的孩子時,又如何能貼近孩子的心思,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當我們的生活品質被工作榨乾,剩下的都只是殘渣,又如何能妥善的照顧孩子呢?究竟是孩子不乖,還是我們大人沒有耐心,其實答案是很明顯的。

         當孩子嘗試和你分享,卻一再被拒絕,孩子又如何會和你吐露心事;當孩子學會得越多,被指責的也越多時,孩子又如何會喜歡學習。請調整好自己的步調,規劃好自己的時間,不要急急忙忙的去接孩子,又怒氣沖沖的教訓孩子,那不是失去你為何急著接孩子回家的初衷嗎?

        下班以後,就把整天的煩惱都留在辦公室裡,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才去接孩子吧!照顧孩子不差那一個小時相處的時間,而是當你們聚在一起,你可以用心的傾聽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