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網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爸~爸~幫我修拉鍊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抓住暑假的尾巴,兩位寶貝要去遊樂園玩。在前一天晚上,特別把珍藏好久的新包包拿出來。一個迪士尼的米奇小背包,造型真的超可愛的。不知道是收藏時,不小心被壓到,還是什麼原因,拆開包裝時還好好的。但是妹妹才把自己的東西一一放進背包,下一秒背包的「拉鍊頭」居然斷掉了。


        姐姐馬上就說:「沒關係,綁一條繩子就可以⋯」,妹妹立馬跑過來,撒嬌的聲音説:「爸~爸~幫我修拉鍊」。我一看拉鍊頭都已經斷掉,就連繩子也沒地方可以綁,只好拒絕妹妹的要求。看她一臉快哭的模樣,只好安慰妹妹一切都會有辦法,只是現在沒辦法,就讓妹妹先去睡覺。

        趁著兩位寶貝在睡覺時,坐在電腦前面,在鍵盤上輸入「拉鍊壞掉」。螢幕上就跳出一大堆的資訊,還有很多影片,先後選了兩個影片,就找到「自己換拉鍊頭」的影片,真的是太幸運。只是家裡沒有「全新的」的拉鍊頭,那又是另一個問題⋯⋯。隔天早上,兩位寶貝特別早起,畢竟是要出去玩,孩子總是特別的早起,妹妹還是在意新背包的拉鍊壞了。我和妹妹說:「可以修理,但是沒有新的拉鍊頭⋯⋯要從其他的包包上拆下來」。妹妹想了想,在房間找了好一陣子,最後拿出一個舊書包給我。

        修理的方式倒是不難,只要準備「一字起子」和「尖嘴鉗」,其實還蠻容易的。拿起一字起子,順著拉鍊和拉鍊頭之間的隙縫一插,輕輕鬆鬆把壞掉的拉鍊頭拆下,接下來只要移到新包包上,再用尖嘴鉗夾一下就OK。人就是不能太開心,一時不察手勁一大,居然把拆下來的拉鍊頭也夾壞了,整個斷成兩半。現在好了,妹妹一口氣壞掉兩個包包了,還好她很天真說:「上面有一個拉鍊,可以拆」。這次我真的很超級小心,不要太用力,果然幫她修好新包包,讓她可以帶著去遊樂園玩,她也開心的不停蹦蹦跳跳。

        換一條拉鍊的費用,可能都快要是包包的1/2價格。絕大多數我都會選擇直接再買一個,既方便又省事,從來沒想過的「修拉鍊」這一件事。這次應該說是一個特例,因為姊妹兩個是一模一樣的包包,總不能一個人帶新的,另一個人帶舊的,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還好現在網路的發展,資訊獲得變得越來越容易,只要詢問一下「谷歌大神」,好似一切都可以解決。就像找到如何修拉鍊,計畫如何處理,前後加起來真的不到十五分鐘。

        「知識」容易獲得就像一把兩面刃,一來是我們可以輕鬆獲得想要的知識,但另一面卻是工作變得更容易被取代。現在YouTube更是取代Google,成為知識獲得的途徑,透過影片更讓人容易了解。用youtube當電視看,對於現在孩子似乎才是正常的,但網路的發展也導致許多問題。網路並沒有明確的分級制度,因此孩子更容易學到一些不符合年齡的詞彙,也就變得更容易被責備。特別是在九歲以下的孩子,根本會沒有區辨是非的能力,真的很難掌控孩子究竟看了些什麼,不是嗎

        基本上,雖然我常用Google查資料、解決問題,但是我盡量不在寶貝前面,畢竟我希望孩子佩服的是我,而不是我手上的那台手機。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只要不理他就好了? 網路霸凌

躲在鍵盤後面,運用刻薄、尖銳的字眼,挑起別人的情緒,只為了得到一個「讚」,卻不管是否會傷害到別人。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常發生在我們的世界中,特別是在人際關係「虛擬化」的現在世界。常常批判很兇的人,其實根本就完全不認識對方不是嗎?



         絕大多數的我們,都是溫和而默不作聲的,當社會充滿乖張而情緒的語言時,我們常常也只是靜靜看待世界的改變。甚至,當自己面對無理取鬧的謾罵,也常常保持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很怕惹禍上身。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想法,無形中深深地存在我們的腦中。罵「君子」不會抵抗也不會反駁,但是「小人」卻不一樣,只要一沾上了,比狗皮膏藥還要麻煩,處理不好還會掉一層皮。所以,我們常常悶不作聲,也不會做出任何回應,只要忍一忍就好了。

        這種可怕的心態,卻讓我們自己身受其害而不知道。逐漸地,我們身邊的「小人」變得越來越多,「君子」越來越少。只要「不理他」真的就是最好的方式嗎?真得假裝沒有聽到,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被人羞辱的感受,並不會因為隔著一個螢幕而有所不同,還是一樣的讓人難以忍受。我們都忽略了「文字」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短短幾個字,就可以讓人歡天喜地;但是,換了另外一些字句,卻又能讓人感到錐心刺骨的疼痛。「言語霸凌」對人的傷害,常常比被人鞭打還要痛苦。被打往往只傷到筋骨,最多十多天就可以恢復;但是被扭曲的事實,卻會傷到內心深處對人的信任,而留下長久的陰影。

         對於成人都已經是如此了,更何況是還沒有任何經驗的孩子們呢?當孩子面臨到語言霸凌時,請不要對孩子說:「不要理他就好了!」,或是「幹嘛!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呢?」,而是必須要有更具體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來面對。

(1)冷靜面對,不生氣:
請不要一開始,就非常生氣的與對方對罵互罵。最初,因為誤會而產生的心結,本來是一個活結,只要說清楚就可以解決的;當兩方的情緒都起來時,往往就變成了一個死結,結果變得越吵越兇。

(2)收集資料,留證據:
不要視而不見,而是收集對方所刻意散布的字句,並且註明時間、網址、內容,如果可以最好是「直接拍照」或「複製螢幕」。留下證據來保護自己,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3)告訴爸媽,求支持:
讓孩子覺得你就是他最大的靠山,給予他面對威脅與壓力的勇氣。最重要、最重要的不要去責怪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欺負,都是他自己的錯誤。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爸媽的認同,而不是批評。


        只是在網路上發洩情緒?只是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理由,合理嗎?其實,我們都一直忽略了「語言」的力量,更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只要多一點「同理心」,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生活中不必要的情緒與謾罵,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少。

        請給我們的孩子們留下一個更純淨的生活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