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身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身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油條打人事件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基本上,我是「社會新聞」的絕緣體,因為真的很少看電視。之所以關注這個「油條打人事件」,因為受邀上「新聞挖挖哇」才知道這個消息的。在網路上找了一下,還真的有點「追劇」的感覺,原post還有不停的更新,真的是很像「八點檔」的連續劇..........

        劇情大事是這樣,一位先生去吃杏仁茶加油條,油條被三歲的小小孩咬了一口,他要小孩的爸媽管管孩子,結果對方說:「咬一口又不會怎樣」。結果這位先生就拿油條「打」小孩的頭五、六下,小孩哭了,連警察也都被叫來了。之後,小孩的爸媽告這位先生傷害......。故事有點長,中間省略一下,最後法官判定,油條打人不用賠償金錢,但必須要和孩子與家長道歉。

        「自由」以不冒犯別人為前提,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隨心所欲。對於小小孩而言,約束孩子的行為也就是爸媽的責任,而不是一切放任給孩子。因為如果你不想教,別人一定就會介入,到時候不是更麻煩嗎?從這件事情來看,孩子偷吃別的的油條,結果爸媽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結果被冒犯的人拿起「油條」打了孩子的頭五、六下。孩子大哭後,就連警察伯伯也都被叫來了,最後還告上法院。

        從頭到尾,兩邊的「大人」都有錯,但是最倒霉的卻是「偷吃的孩子」。對於三歲的孩子,對於看到的東西都會覺得是自己的,所以可能會有誤解。這並非是偷竊,特別是現在孩子生得少,團體經驗不足更容易如此。爸媽必需要教導孩子,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是絕對必須的。這並不是限制孩子,而是保護孩子,想想看如果一個陌生人隨便拿東西給孩子,孩子就把它吃下去,你覺得危險不危險呢?

        這個事件中,戲份最重的是那一根「油條」,它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被用來「打人」。雙方的大人都在氣頭上,但是被嚇到的就是那一個小小孩。雖然「油條」打在頭上,應該是不會痛的,但是孩子肯定會因此嚇哭起來。我也可以體會爸媽的擔心,孩子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怕生、膽小,甚至以後會不會有「心理創傷」而焦慮。「心理創傷」並沒有那麼容易造成,除非是威脅到生命或持續發生才會導致。像是單一發生的「突發事件」,爸媽就不用過度擔心。

        「突發事件」的處理原則,通常孩子大約兩週後就會漸漸遺忘,這時爸媽要記得不要刻意提醒。有時我們越擔心孩子是否受傷,反而會不停詢問孩子,一直讓孩子「回憶」當時的情境,反而讓孩子變得更有壓力。如果孩子在兩週後,依然對於「突發事件」由有恐懼時,這時爸媽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看看應該如何協助孩子。

        給予孩子「規範」,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護」孩子。想想看為何在餐廳裡,我們不希望孩子隨意的走動,就是怕孩子不小心撞到。如果發生意外時,究竟是爸媽有問題,還是店家不注意呢?因為有安全性的考量,因此才會要求爸媽需要「規範孩子」,不是嗎?

       只是.......,現在爸媽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對於別人「批評」孩子時,馬上啟動「防禦武裝」覺得人家在指責自己,不論對錯的就和人爭執起來。結果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也能告上法院,結果唯一受惠的應該是律師吧!

       不是凡事都順著孩子,不然孩子長大到叛逆期,你就會知道:麻煩大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當孩子的 Super idol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很多人都會說,當老師的孩子一定很幸福,因為老師對孩子這麼有辦法。但可能和大家想的差很多,因為其實我也是雙薪家庭,加上在醫院工作,還有每月的專欄。我陪孩子的時間其實並不長,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在工作。

       對我而言,陪伴孩子時間長短不是重點,而是陪伴的品質。即便是工作再忙碌,每週還是一定會抽半天的時間陪伴孩子們,我常開玩笑的說這是加班。想想看,時間長短真的不是重點,如果每天二十四小時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其中十個小時都在生氣罵小孩,那又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妥善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孩子相處時百分之百的投入,不是更有意義嗎?



       我一直相信,孩子是看著爸媽學習的,而不是用耳朵聽。也因此,重點不是你想要教孩子什麼,告訴孩子多少人生的道理,而是你經常在做什麼?

       前一陣子因為工作需求,所以開始大量使用樂高,本還想帶著兩位小寶貝一起玩,姊姊是玩得超開心,但是妹妹卻興趣缺缺,只是在旁邊一直玩著洋娃娃。反正也不是學校作業,也不需要逼著孩子,就順著孩子的興趣。就這樣的,我和姊姊一起做了三組的樂高,我的房間好像是樂高展示區,真的滿有成就感的。

       說起來也很有趣,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妹妹也開始自己玩起樂高,而且還拼出一大堆有趣的作品。孩子就是這樣的,並不是你當下想教什麼,就可以立即輸入進去。相反地,孩子更傾向於模仿,特別是模仿爸媽的一舉一動。如果你要孩子學什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偶像」,我說的不是電視上的明星,而是他想要和「那一個人」一樣的厲害。

       我們常常忙到昏頭轉向,累到回家都說不出話,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眼光來看,孩子真的知道爸媽在做什麼嗎?他看到的不是你認真工作,而是一回到家裡就在「偷懶」。我很喜歡「工作日」這個家庭活動,讓孩子到爸媽的公司,真正看到爸媽到底在做什麼。讓孩子知道爸媽工作的重要性,當孩子覺得你超厲害,自然也就會乖乖。在孩子面前停止抱怨工作,不然孩子認為你是在做一個「笨工作」,又如何覺得你是一個「聰明爸爸」呢?

       「孩子是看著爸媽的背影長大」,我們就像是孩子的偶像,在孩子的眼中是如此巨大的存在,孩子也在不停地模仿。你越是積極努力,拼命的往前進,孩子自然會努力的加速的跟上腳步。不用因為工作忙碌而感到愧疚,你需要的不是二十四小時陪在孩子身邊,而是維持與孩子的聯繫,讓孩子知道你是如此在意他。只要建立這樣的連結,注意陪伴時的品質,時間長短也就不用那麼的在意。

       當有孩子後,爸媽需要更加努力,不是努力繞著孩子跑到自己筋疲力竭。而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成為孩子的嚮往的偶像,那才是最實在的。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當孩子的「Super idol」吧!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