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表情不是心情,而是.......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表情不是心情,但我們常常搞混,也教錯孩子......


        心情好就笑容滿面,心情差就愁容滿面,表情似乎就是我們的心情,這幾乎是我們的定論。事實上,表情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更有許多的專家學者在研究,就連大家都熟悉的演化學大師 達爾文,也寫一本「人與動物的情感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來深入探討。

        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你要表達你的心情,但是這是要孩子「說」出來,而不是「演」出來。我們要強調的是語言表達,而不是表情表達喔!...........每當我在演講時說出這一句話,台下的爸媽們都會露出一臉茫然,因為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情緒就是用「表情」來表達的。

        事實上,表情除了表達「自己當下的心情」之外,最重要的功能是表達「希望別人如何對我」。 當別人講話態度不好,真的是快要惹毛你了,這時你會馬上掛上「生氣」的表情,直接顯現你的不滿,還是會勉強擠出「笑容」,耐著心地和他說呢? 如果「情緒就是心情」是一個定律,這時我們還在笑,那不是精神分裂嗎?還是我們是雙面人呢?

        別想太多,這並不矛盾,因為這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心情,以達到更好的人際互動與問題解決。讓我們換一個定義,「表情」最重要的功能是「傳達」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明明在生氣,卻還會保持笑容地對待他人呢?因為,我希望透過「笑容」傳達給對方,希望對方也可以對我回報「善意」。

       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要顯露出來,不也就是「情緒控制」的能力嗎?這才是團體生活中,與人相處時必須要需要的能力。當孩子七歲以後,就必須要學會的社交技巧,而不是一直強烈地傳達自己的「情緒」,那只會更惹人生氣,不是嗎? 畢竟沒人會想當出氣筒,如果你不會控制情緒,別人只會逃的遠遠的。

       當我們一直教孩子「你要說出心情」,結果孩子說不出來,只好用更強烈的表情。結果往往是越表達越慘,因為他「生氣」的表情,傳達的其實是一種「拒絕」,希望別人要離開他遠一點、越遠越好! 當表情超過別人可以忍耐的界線,甚至增加被處罰的機會,最後就變成惡性循環,而漸漸變成行為問題。

        讓我們重新定義「表情」的意義,「表情不是只是表達心情,更是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自己」。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教孩子的「說法」也要改變,讓孩子先學會微笑待人,讓別人願意親近,自然也就可以減少衝突和生氣的頻率了!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