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小的比較乖」是一種錯覺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當家裡有兩個孩子時,爸媽難免不會互相比較,這時我們常常會有「小的」比較乖的感覺。讓我們從「發展」和「教養」兩個角度看,真的是「小的」比較乖?還是「老大」被冤枉?

(一)從兒童發展的角度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並非是一路暢通。更多的時候,是在跌跌撞撞中學習的,在不斷的嘗試錯誤中,漸漸熟練出技巧。就像是沒有人已經會騎腳踏車,才開始坐上腳踏車的。孩子天生擁有無比的勇氣,面對不熟悉的事物依然也會去面對挑戰,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動機,孩子才能不停的學會各種的新事物。如果說不會也愛亂試,那麼「老大」可能真的就會被認為是一個「大皮蛋」。但是,讓我們換一個觀念來想,「勇氣」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相對的,「小的」不是比較乖、比較聽話,而是眼前有一個「示範」。他一直在旁邊默默的觀察哥哥姊姊嘗試,有時候看到他(她)成功,有時又見到他(她)的失敗。就像有人親身實驗給他看,當然省下一大段「走冤枉路」的時間,只要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了,錯的就不要再浪費時間做,當然也就比較快。因為不用自己嘗試錯誤,當然感覺起來也就比較「乖」。讓我們想一下,如果沒有哥哥姊姊的「嘗試」,他又如何學習和模仿呢?即便是一時失敗了,還有一個「年紀比較小」的免死金牌,當然也就佔了更多的便宜。


(二)從親子教養的角度

        「大的」經常有新招式,這些很多都是爸媽沒預期到的事情,正因為第一次面對,所以搞到手忙腳亂、一個頭兩個大。不知道消耗掉多少腦細胞,才在過程中找到解決的方式,不論是挑食、戒尿布、哭著不上學、忘記帶作業......等,哪一件不是這樣子的。經過和「大的」多次的見招拆招之後,每位爸媽也都練出一番好武藝,直到處變不驚的地步。

        等到幾年後,「小的」再上演同樣的戲碼時,我們直覺拿出預備好的招式,輕輕鬆鬆地一次搞定。即使是「小的」想要做哪一些小動作,常也很難逃出爸媽的法眼,當然也就可以事先防範,自然也就很難出現什麼大事情。與其說是「小的」比較乖,倒不如說是「媽咪」變得更厲害,不是嗎?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大的」在前面嘗試,「小的」又如何可以學得比較快。如果你有帶過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也就更能體驗到這樣的感覺。哥哥可能在背了一、兩個月才熟練,隔兩年輪到妹妹背時卻一下子就OK,真的很懷疑是不是哥哥老是不用心。當哥哥在背時,妹妹也跟著一起聽,當然聽久了也就更容易記得。想想看,有一個「人肉錄音機」在不停的播放九九乘法表,想要不聽到都很難,當然也就有更多的經驗值。等到自己二年級時,只要從記憶庫中提取資料,自然也就比較快能記得。因為妹妹是分「兩次記憶」,一次是哥哥朗讀、一次是自己背誦,當然也就比較容易記得更牢。

        正因如此,請對家裡「大的」孩子們,多一點點的包容與鼓勵。請不要一直把「小的比較乖」掛在嘴邊,那麼哥哥姊姊肯定會心靈受挫,覺得超級不公平。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