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孩子已經長大,對於「聖誕禮物」還是充滿期待。
因為哭得太傷心了,弄到姐姐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只好假裝沒事情發生的偷偷溜走,留下妹妹一個人坐在客廳大哭。最後,還是靠媽媽慢慢安慰和解釋,她才漸漸地平靜下來,也算是去年耶誕節的一段小插曲。
也許是小時候和她說「聖誕節」的故事,妹妹記得的太深刻,一直覺得「聖誕禮物」是小朋友一年的表現,乖孩子會收到想要的禮物,壞孩子則是什麼都沒有。其實,妹妹傷心的真正原因,不是沒有禮物,而是「我~不是~壞孩子」,而感到非常的冤枉。
可能是長大一歲了,今年妹妹居然主動和我說:「爸爸,你知道沒有聖誕老公公嗎?聖誕禮物其實都是爸媽送的」。然後,怯生生的補一句:「所以,會有禮物嗎?」那個深怕聽到壞消息的模樣,真得是可愛極了。
雖然孩子已經長大,也知道聖誕老人的禮物是爸媽送的,但是對於「耶誕禮物」依然是充滿期待。跟生日一樣,口頭上我們都說不在乎,但是有人記得,那怕是在facebook上幫你點一個讚,都會讓你開心好一陣子。「聖誕禮物」也是一樣的,讓孩子覺得被記得、被重視,更勝過於禮物的本身的價值。
將禮物放在「聖誕樹」下,等到一天一天的到來,直到耶誕節當天一大早才能打開,我也覺得是超級有意義的,讓孩子可以練習「等待」。「期待」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如果什麼都等不及,快樂就只有在拆開禮物的一瞬間,不覺得很可惜嗎? 但是在台灣我們好像並不流行這樣,反而比較流行在聖誕節裡「交換禮物」,分享彼此的喜悅。
等待對於五歲以下的小孩子,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國外還有一種「小禮盒」可以讓爸媽買,樣子就像是台灣的「戳戳樂」,只是上面多印了「日期」。讓孩子可以一天戳一格小禮物,幫助他們可以忍住不拆禮物,直到聖誕節當天的早上。想想兩姊妹也長大了,明年應該也已換一個方式來送禮物,看看她們可不可以忍耐不偷拆禮物呢?
今年我們還是有準備「禮物」,依然準備一雙「大襪子」,掛在兩姊妹的床頭。即使,她們都已經知道「事實」,但是人生多一點「童話」,不也是一種樂趣嗎?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