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啥,你再說一遍~單側聽損要注意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最近家裡妹妹,好像有點聽不清楚,常常一件事都會要別人說兩遍,姐姐都笑她「耳朵壞掉了」。原本也沒有特別在意,但是新年放煙火時,妹妹一反常態的變得超級勇敢,倒是讓我開始懷疑,她是不是真得聽不清楚。

 

       問妹妹有沒有聽不清楚,她說有一隻耳朵比較不清楚。只好幫她先看一下耳朵,果然有一隻耳朵裡耳垢比較多,而且位置比較深 (靠近耳膜的位置)。妹妹因為有過敏氣喘,所以小時候一感冒很容易中耳炎,雖然我們一直有特別加以注意。這也是我會比較擔心她的聽力會不會真得出問題的原因之一。

 

       正常聽力應能聽到25分貝以下的聲音;若要25到40分貝才聽得清楚,就是輕度聽損;41到70分貝才聽得見屬中中重度聽損;71到90分貝為重度。其實,耳朵比我們想像的可以聽到得更小聲,只是現在這些能力基本上不太重要,因為現在生活真得是太吵雜了。在定義上,要「雙耳聽力」都有問題才會影響到日常功能,畢竟一側聽不清楚,可以靠另一側來彌補。也因此,往往只有單耳聽不清楚,並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在近期的研究指出,「單側聽損」的孩子可能在國小中年級後,在國語文的學習上會受到影響,也因此爸媽千萬不能不注意。

 

       只是大過年的,要去醫院看病還是讓人覺得怪怪的,所以內心掙扎了一下子。最後還是決定,與其在心頭上懸著,還不如盡早解決,所以還是在大年初六去掛號看「耳鼻喉科」。過在年假期間,看診的人數不多,所以沒有等得很久就看到醫生。醫生檢查了妹妹的耳朵,一隻耳朵內的耳垢乾硬成大一塊,需要花一番功夫才可以挖出來。結果一邊挖出兩塊,另一邊挖出一塊,而且個頭還真得不小。醫生說這個大小應該是不會影響到聽力,但是既然孩子自己有說聽不清楚,所以還是幫我們安排「聽力檢查」,真是太感謝了。

 

       聽力檢查有三種:純音聽力檢查、聽阻聽力檢查、聽性腦幹反應檢查。「純音聽力檢查」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聽力檢查,戴著一個大大的耳機,仔細聽不頻率的聲音,如果有聽聲音到要按下按鈕。通常孩子年齡要比較大,才能配合做這一個測驗,對於年紀較小的小小孩,則是需要做「聽性腦幹反應檢查」。如果「純音聽力檢查」沒有通過,可能要再做其他的檢查,看看原因在哪裡。我的右耳也是聽力比較差,所以妹妹進去檢查的時候,我比她還要擔心。

 

       好不容易檢查完以後,又要回診間聽報告,真得的跟等放榜一樣緊張。還好醫生開口說:「百分之百沒問題」,這才讓我們都鬆了一口氣。只是在要離開診間時,醫師特別提醒妹妹:「注意不要讓耳朵進水喔!」妹妹也點頭的回答好。這讓我覺得很訝異,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一年我們幾乎沒有上游泳課,耳朵進水應該是沒有可能。但是回家還是問一下妹妹,看看她的耳朵有進過水嗎嗎?妹妹居然說:「有喔!洗頭的時常常耳朵會進水........」。

 

       我真得有點滿頭問號,頭是如何洗才可以讓水流進耳朵?妹妹又不敢用棉花棒,因為不可以自己挖耳朵;也不敢在浴室裡跳一跳,因為可能會跌倒..........., 所以就等它自己乾。這只好請媽咪帶著她洗一次頭,看看是哪裡出問題,我想洗澡時太「愛玩水」,一次洗澡可以花上三十分鐘,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

 

       不確定是挖耳朵的關係,還是洗頭的方式有改變,又或者是擔心聽不清楚要去看醫生,很神奇的妹妹那天過後就沒有一直在說:「啥~再說一次?」

 

       「單側聽損」是我們比較不熟悉的,因此比較容易被忽略。如果孩子常常要叫很多次、講話突然變得很大聲、表示自己聽不清楚時,建議爸媽可以尋求醫院的「耳鼻喉科」,先排除是不是「聽力問題」,而不要誤會孩子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1:29的救駕聲~談小小孩的體力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在週末中午,趁著演講之間的空閒,在咖啡廳裡吃一個輕食、喝一杯咖啡,也順便寫一下文章,算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週末也是如此,唯一的差別是由於連續下雨後難得的晴天,中午出來「覓食」的人們變得很多,原本清淡的咖啡廳也坐了不少人,一點也看不出來已經是下午一點了。

 

       戴上耳機後,熟悉的拿出Notebook,一邊喝著熱熱的咖啡,一邊隨意地打下一些草稿,一切都平靜而祥和的。只是在下午一點二十九分時,突然聽到一個淒厲的叫聲:「救駕喔~救ㄚㄚ~」,然後就是一整個震天大哭,讓我真正的嚇了一大跳。

 

       「救駕?」又不是皇上遇到刺客,哪裡來救駕這一個詞?抬頭一看才注意到,在咖啡廳的對角線,一位兩歲多的紅衣小男生,趴在一個大沙發上大哭打鬧,旁邊大約有另外十位左右的大人,看起來年紀是橫跨「老中小三代」。只看到爺爺奶奶們正在開心地聊天;一個媽媽超級尷尬站在櫃檯點餐;一個崩潰的小小孩佔據在沙發大叫,真的是一個奇特的景色。只看到媽媽要離開也不是,要留下又很難為的情況下,還好爸爸將小男生抱起來,慢慢走出咖啡廳才恢復的寧靜。當離開咖啡廳的那一剎那,小男生總算安靜一點,我才聽清楚他想說的是「睡覺」,應該是小小孩想回家或累了要睡........。

 

       想想可能是一家人難得碰面,在歲末年終剛好大家有空聚一聚,剛剛在餐廳吃完飯,再一起到咖啡廳來續攤的。只是一大家的長輩和唯一的小孫子湊在一起,對於爸媽真的是一個大難題。不要責怪孩子哭鬧,有時只是孩子在求助,特別是在環境過度刺激的情況,往往小小孩很容易失控。其實,小小孩的體力和我們想的不同,就像是一顆容量較小的電池,容易充飽電,但是放電的速度也很快。常常出來兩、三個小時,就幾乎用光體力,當然也就很容易哭鬧。

 

       透過窗戶看著剛剛的小男孩,一開始還黏在爸爸身上,不到五分鐘就被路邊的小花吸引,雖然看起來還是眼帶淚光,但已經完全平靜下來了。牽著爸爸的手,四處走來走去的閒晃,只是爸爸看起來就是整個無奈,幸好的是有另一個大約小五、小六的小哥哥突然的出現,過來跟著小男生玩,才看到小男孩真正開心地笑出來。

 

       對於我們再也平常不過的刺激,對於兩歲的孩子可能是過於充沛的,當刺激超過孩子的負荷量,當然也就容易引發情緒反應。想像看你連續熬夜兩三天,好不容易趕完一個工作,晚上睡覺時外面居然在道路施工,你會不會特別的火大呢?當我們疲累時,對於刺激的抵抗能力也就特別弱,不論是大人或孩子也都是如此,不是嗎?當我們覺得不舒服時,我們可以選擇離開,但孩子可以嗎?這時帶著孩子暫時離開一下,遠離過度的感覺刺激,讓他的大腦先冷靜一下,往往比你和他說道理更重要,不是嗎?

 

       孩子的表現好不好,當然與孩子天生氣質有關,但更多的因素是爸媽的「時間安排」。如果孩子是一定要「睡午覺」,而且睡前會很容易花,幫孩子避開餐後續攤可能也就很重要。想要睡卻又覺得吵,任誰也都會鬧脾氣,大人和孩子也都是如此。想想看,如果你睡覺有人一直吵你,你生氣他又責怪你脾氣差,你會不會更生氣呢?因此,幫孩子規劃好時間,適當的拒絕不適合的場合,才能讓孩子永遠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小小孩的體力,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好,他想要出門但不需要很遠,只要是走路出去半小時的距離,可能是最為適合的。而不是開車三小時才能到的距離,那往往會讓孩子累過頭,即便是再好玩也沒有興趣。關鍵不是孩子乖不乖,而是我們的「選擇」適不適合孩子,不要帶的孩子去,又責備孩子不給面子,其實只是「時間規劃」上的問題。等到孩子到了四、五歲,體力大大的增加以後,常常連午睡都不想睡,那時候再這樣做也就比較不會有問題。

 

       幫孩子盡量展現出最好的一面,孩子也就會表現的越來越好,這一切都是靠爸媽的安排和預演出來的,而不只是天生的氣質!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失眠不是大人的專利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失眠可不是大人的專利,孩子也會失眠,在上週是考試準備週,我家的大姐也就上演這一齣好戲。

 

        我偏好在晚上寫文章,夜闌人靜的更好整理思緒,但是在11:45正有靈感的在打字時,書桌旁出現一個偷偷摸摸的人影,姐姐看起來很委屈的不停落淚,但問什麼也不說。在安慰之後總算說出:「爸比,我睡不著怎麼辦........」。

 

        其實我大概知道原因,明天有一個她不熟悉的科目考試,鄉土語言……。這讓我有點哭笑不得,平常國英數考不好也一臉皮皮的,好像一點也不在意。鄉土語???比重好像不高,也沒有作業,真得不懂有什麼好緊張的,不是抱著平常心就好了嗎?

 

        但是「緊張」就是這樣說來就來的,一點也不講道理。也只能放下手邊的事情,先陪他一下子。先泡一杯牛奶,畢竟天氣冷呼呼,暖一下手和胃也會舒服一點。這時她提出要求可不可以聽音樂,當然我覺得也是一個方式,然後她就拿出「鄉土語言CD」,真得是把我驚呆了,聽了就不用睡了。

 

        連忙阻止她,建議換輕音樂的CD,她也乖乖的配了。關了燈看她躺好了,我也就離開房間,但是耳朵卻沒休息,一直聽房間裡的動靜。只聽到他不到幾分鐘就翻身一次,真得應該是失眠了,果然到了12:20姊姊又再度跑出來.......,這次哭得更慘了。她也知道明天要考試,一定要早一點睡,但是就是沒辦法。我問他要不要去跟媽媽一起睡,會比較有安全感,她想了好久,最後還是決定不用。我突然靈光一閃的想到,因為寒流才幫她換了一條棉被,會不會是「挑被子」的問題。

 

        姊姊小時候一直都要巧虎枕頭才睡覺,雖然現在已經戒掉一年了,但還是死馬當活馬醫的試試看。要她找出來平常蓋的小棉被,然後用旅館床單的包法(先蓋上小棉被再蓋上大棉被,然後將靠近臉地方的小棉被反折)。在拍著她的背,讓她看看可不可以睡好一點,很幸運的在一頓神奇的操作下,姊姊總算是睡著了。這一個覺還真得是不容易,從九點半進去,一直到十二點半才睡著。明天可能要幫她換一個「被套」,因為她一直覺得翻身會有「聲音」........

 

        「失眠」和「晚睡」並不一樣,失眠常常是突發的,可能導致的原因也很多,簡單可能有三個原因:

 

() 鼻塞不舒服

 

當身體不舒服,特別是鼻塞時,孩子很容易一整夜都睡不好。這時看醫生吃藥,減少症狀絕對是好方式。此外,最前喝一杯溫熱的水,也會有緩和的效果。爸媽也可以鼓勵孩子側睡,在孩子背後放一個軟一點的枕頭,幫他保持側睡的姿勢。當孩子不舒服,爸媽也只能多一點耐心,畢竟這是生理需求的問題,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不是嗎?

 

() 睡飽太興奮

 

出門旅遊時,孩子也很容易失眠,一來是在車上睡太久,二來是跟朋友們玩得太開心,兩者加乘作用下也容易導致失眠。雖然睡覺時間到了,但是大腦依然保持亢奮狀態,因此難以入睡。這時讓孩子聽音樂放鬆會有幫助,當然最好的方式,在旅程中多多停一些點,不要讓孩子一路睡不停。此外,在要睡覺前一個小時不要玩激烈的活動,當然不可以打枕頭戰,除非你計畫要熬夜。

 

() 壓力和緊張

 

現在孩子需要學得越來越多,壓力其實真得也不小。現在孩子的生活很難和我們小時候相比,過去只要在學校裡「有聽課」,隨便也可以考九十分。現在是爸媽沒幫你複習作業、補充練習,要考八十都很困難。不要說孩子壓力大,爸媽壓力也不小,所以當孩子出現失眠時,爸媽可以給孩子擁抱、按摩、拍背,透過手心傳遞的溫度,讓孩子擁有「安全感」來降低壓力導致的不舒服。

 

 

        失眠不只是大人的專利,孩子也會有失眠的時候。這時幫孩子找出方式,而不是責備或數落;增加孩子的壓力和內疚,往往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家」承載著滿滿的記憶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想想看我也四十多歲,我爸媽也都算是老人家,加上比較晚有孩子,真是碰到「下面聽不懂,上面不肯聽」的窘境。


        如果可以,還是建議孩子還是早一點生比較好,哈哈!  起碼有一邊會聽話,對自己的心臟也會好一點...........。當夾心餅乾的滋味,真的很難形容,就是一言難盡,只有碰到了你才會懂...........

 

        「老家」陪伴我們三十多年,雖然我們目前都長大成家,一個一個都搬出去了,但是還是經常回去走走。過去的嶄新的新家,現在也垂垂老矣,漏水、剝落、阻塞、異味......大大小小的問題,似乎都成為這個家的一部分。雖然爸媽口頭上都說要修,但是總是一年拖一年的,但似乎都沒有什麼改變。直到最近,真得是沒辦法了,總算是「勉強同意」要裝修,而且還規定只能修浴室,其他的都不要動。原本是只要整修一間,但是我硬是趁機讓兩間一起修,算是小小的不聽話,但又沒有違背指令。

 

        也許是一個傳承,我家和老家都是一樣,並沒有什麼昂貴家具、華麗的裝潢,唯一值錢的就是滿坑滿谷的「書」。只是我老家的情況更為誇張,不只是客廳有一個大書桌和大書櫃,魔手還延伸到餐廳,用簡易書櫃硬是堆出一整面的書牆。房間也是如此,只要有空間的地方,基本上就有書櫃,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對於我媽咪而言,這些「書」都是他的珍藏,即便是我國小時的作文簿,她都可以從家裡的某一個角落,拿出來給我看.........

 

        這次裝潢一來是維修,二來是加無障礙設施,所以是勢在必行的。隨著開工的時間越來越近,但是眼前的書卻是依然紋風不動,真得是有點擔心。所以我提議要幫忙一起打包,兩個人一起做比較快,沒有想到得到的卻是無情地拒絕。也只好陪在老媽旁邊,看著她慢慢地整理,挪移出一些空間,這樣才能讓工程順利進行。不論一是張紙、一本筆記本、一個相框,對老媽都是一個回憶,即便是拿出一張紙就可以說一個故事,很多事情甚至是我不知道的。

 

        家,不盡僅是住的地方,更承載著滿滿的記憶。對於老媽而言,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物品,都有它的故事,沒有一件事多餘的。不論是老哥的制服、老姊的行李箱.....,甚至是姪子的獎狀也都是滿滿的回憶。對於喜歡拍照的我,更多是使用照片來記憶,也許我是少數還在洗照片的人,只是老媽是以「物品」來錨定自己的記憶。只是面對這一堆的回憶,要收拾起來,真得就不是丟掉就可以。

 

        對於我媽來說,丟掉一張「三人沙發」,遠比丟掉「一張紙」來容易。其實,我也沒辦法反駁,因為我不時也會拿起十年前的筆記,看看自己當年寫的資料再加以註記。習慣是三年會做一次小整理,重新整理謄寫一遍,也因此我的書桌後面,有一小櫃的A5筆記本。只是沒那麼誇張地留下三十年,而是一批一批的淘汰,我覺得也是滿有趣的過程,也算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回顧。其實,我們都不知不覺地受到家庭的影響,只是不容易察覺到而已。

 

        記憶好,不是大腦厲害,而是讓自己不時地去回想,才能真正的印象深刻,不是嗎?所以也只能慢慢的處理,也不敢再一直催促。還好在丟掉一些傢俱後,總算是挪移出空間讓工班可以進入,也順利的開始整修的工作。裝修,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兩間小小的浴室整修,打掉天花板、磁磚、水管、電線......,居然裝了滿滿兩小貨車的垃圾。換一個念頭來說,隨著年紀大了真得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不便,有無障礙的設施也變得很重要。一個月的大整理,又加上一個月的不方便,最後在工班大哥們的加班下,總算是順利完工了。

 

        修好了陳年的漏水,打掉了很少使用的浴缸,將燈打得更明亮,瞬間整個空間也就擴大了不少。乾濕分離,再加上浴室暖風機,也減少了潮濕、不通風的感覺。連當初不願意動工的老媽,最後也覺得很值得。美好的結果,不一定都是完美過程,因為之中總是需要一些「溫柔的堅持」才能達到。

 

        一個家,給予持續而穩定的幸福感,才能生出源源不絕的安全感。不要小看了家的力量,其實我們在下一個決定時,總是不知不覺中受到家庭的影響。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好運在你的嘴裡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也許是因為升上三年級,每天的回家作業變得超多,又加上最近正在準備月考壓力大,在最近一個月妹妹說話老帶刺,什麼事都要「批評」一下。雖然對爸媽不會如此,但是對姐姐和外婆卻特別明顯。明明好心幫她順手拿了水果,明明自己也想吃也要說一句:「我不能吃冰的,你不知道嗎?」

 

       如果只有偶爾一兩次也就還好,但是一直都是如此,真得很容易讓人感到不舒服,不是嗎?有一次,外婆只幫姊姊拿出香瓜,妹妹又整個不開心放臉上,嘴巴一直小聲的滴滴咕咕的......不公平......不公平........,明明就沒有什麼是又讓氣氛變得很僵。所以我也只好出面解決,我和她說:「這不是公不公平,而是說話好不好聽...........。如果你不會表達感謝,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好運氣」。

 

       當你的刺把所有「善良的人」趕走,剩下的往往都是不習慣幫助他人的人,你又有什麼好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因為你身邊根本沒有那一些人,全部都被你趕走了,不是嗎?對我而言,情緒教育一直都不是練習忍耐,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學會好好說話。只要你說的好聽得體,別人自然願意伸手幫你,又會有什麼多大的困難,特別是小學生能有什麼大事情。關鍵不在於不公平,而是「為什麼」別人不願意幫你?

 

       你看看現在的孩子,哪一個不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看起來都是帥哥美女,但是一講起話來卻馬上讓人倒退三步。不是孩子長不可愛,也不是頭腦不聰明,而是說話太惹人厭,常常都是頤指氣使的「命令句」,好似全天下都要聽他號令一樣。問題不在孩子本身,更不是個性問題,而是「說話習慣」。既然是習慣也就可以改變,讓我們從讓孩子先學會好好說話、說好聽的話,孩子自然也就會漸漸的改變。

 

(一)  習慣問候

 

早晚的「問候」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所以在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覺,都應該要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一定要在家裡先養成習慣,孩子在學校裡才能做到。此外,在記得同學的名字也很重要,不要老是幾號幾號的叫,那是低年級才會做的事情。打招呼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視而不見往往是一種侮辱,又如何可以建立彼此的關係。

 

(二)  表達感謝

 

對於別人的善意,不論你是否喜歡,一定要表達感謝。這不只是一種禮節,而是一種互惠,畢竟沒有人喜歡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如何表達感謝,不單單只是說謝謝,也有許多表達的方式。不要跟孩子說沒禮貌,而是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可以合宜的回話,例如:相互稱讚也是一種常見的方式,當孩子有真正看過之後,自然也會運用在身上了。

 

(三)  說話好聽

 

為何要注意自己的嘴,因為不要讓自己破壞別人的好心情。因為在意對方的感受,也才會學會煞車,不是隨口亂說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應該要有分辨場合的能力,知道在哪時候可以說什麼話,什麼時後又應該緊閉嘴巴。這時爸媽可以善用「名言佳句」,幫孩子們準備一個佈告欄,每天貼上一句「好聽的話」帶著孩子一起念。只要你堅持大約一個月,孩子的氣質好像漸漸也就會不一樣喔!

 

 

       好運就在你的嘴裡,說話好聽的人運氣向來都不差,因為他總能吸引一群「善良的人」圍繞在身旁。當孩子長大了,不再像小小孩一樣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要學會分辨現在是什麼場合。如果你希望孩子一直有好運,也就要帶著孩子去練習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