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壓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壓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失眠不是大人的專利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失眠可不是大人的專利,孩子也會失眠,在上週是考試準備週,我家的大姐也就上演這一齣好戲。

 

        我偏好在晚上寫文章,夜闌人靜的更好整理思緒,但是在11:45正有靈感的在打字時,書桌旁出現一個偷偷摸摸的人影,姐姐看起來很委屈的不停落淚,但問什麼也不說。在安慰之後總算說出:「爸比,我睡不著怎麼辦........」。

 

        其實我大概知道原因,明天有一個她不熟悉的科目考試,鄉土語言……。這讓我有點哭笑不得,平常國英數考不好也一臉皮皮的,好像一點也不在意。鄉土語???比重好像不高,也沒有作業,真得不懂有什麼好緊張的,不是抱著平常心就好了嗎?

 

        但是「緊張」就是這樣說來就來的,一點也不講道理。也只能放下手邊的事情,先陪他一下子。先泡一杯牛奶,畢竟天氣冷呼呼,暖一下手和胃也會舒服一點。這時她提出要求可不可以聽音樂,當然我覺得也是一個方式,然後她就拿出「鄉土語言CD」,真得是把我驚呆了,聽了就不用睡了。

 

        連忙阻止她,建議換輕音樂的CD,她也乖乖的配了。關了燈看她躺好了,我也就離開房間,但是耳朵卻沒休息,一直聽房間裡的動靜。只聽到他不到幾分鐘就翻身一次,真得應該是失眠了,果然到了12:20姊姊又再度跑出來.......,這次哭得更慘了。她也知道明天要考試,一定要早一點睡,但是就是沒辦法。我問他要不要去跟媽媽一起睡,會比較有安全感,她想了好久,最後還是決定不用。我突然靈光一閃的想到,因為寒流才幫她換了一條棉被,會不會是「挑被子」的問題。

 

        姊姊小時候一直都要巧虎枕頭才睡覺,雖然現在已經戒掉一年了,但還是死馬當活馬醫的試試看。要她找出來平常蓋的小棉被,然後用旅館床單的包法(先蓋上小棉被再蓋上大棉被,然後將靠近臉地方的小棉被反折)。在拍著她的背,讓她看看可不可以睡好一點,很幸運的在一頓神奇的操作下,姊姊總算是睡著了。這一個覺還真得是不容易,從九點半進去,一直到十二點半才睡著。明天可能要幫她換一個「被套」,因為她一直覺得翻身會有「聲音」........

 

        「失眠」和「晚睡」並不一樣,失眠常常是突發的,可能導致的原因也很多,簡單可能有三個原因:

 

() 鼻塞不舒服

 

當身體不舒服,特別是鼻塞時,孩子很容易一整夜都睡不好。這時看醫生吃藥,減少症狀絕對是好方式。此外,最前喝一杯溫熱的水,也會有緩和的效果。爸媽也可以鼓勵孩子側睡,在孩子背後放一個軟一點的枕頭,幫他保持側睡的姿勢。當孩子不舒服,爸媽也只能多一點耐心,畢竟這是生理需求的問題,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不是嗎?

 

() 睡飽太興奮

 

出門旅遊時,孩子也很容易失眠,一來是在車上睡太久,二來是跟朋友們玩得太開心,兩者加乘作用下也容易導致失眠。雖然睡覺時間到了,但是大腦依然保持亢奮狀態,因此難以入睡。這時讓孩子聽音樂放鬆會有幫助,當然最好的方式,在旅程中多多停一些點,不要讓孩子一路睡不停。此外,在要睡覺前一個小時不要玩激烈的活動,當然不可以打枕頭戰,除非你計畫要熬夜。

 

() 壓力和緊張

 

現在孩子需要學得越來越多,壓力其實真得也不小。現在孩子的生活很難和我們小時候相比,過去只要在學校裡「有聽課」,隨便也可以考九十分。現在是爸媽沒幫你複習作業、補充練習,要考八十都很困難。不要說孩子壓力大,爸媽壓力也不小,所以當孩子出現失眠時,爸媽可以給孩子擁抱、按摩、拍背,透過手心傳遞的溫度,讓孩子擁有「安全感」來降低壓力導致的不舒服。

 

 

        失眠不只是大人的專利,孩子也會有失眠的時候。這時幫孩子找出方式,而不是責備或數落;增加孩子的壓力和內疚,往往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

「憂鬱」是無力建構未來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最近看到一份資料,讓我覺得非常的驚訝。美國針對大一學生的心理研究調查指出,大一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評估,已經跌到25年來的最低點。美國心理學會公布一份「大學校園的危機」的報告,亦指出接近二分之一對未來感到「無望」,三分之一有有心情過度低落而影響到學業的情況。



        這些優秀大學的學生們,辛苦的程度不輸台灣的孩子,也是需要熬夜讀書,努力提升自己的學業成績,以求可以擠進名校的窄門。累了,撐過去;倦了,拼過去.......,就是不停的努力,一直到申請學校入取通知的那一天。這些菁英中的菁英,應該是在同儕中最有驕傲本錢,最有自信的一群人不是嗎?為何卻深陷憂鬱的危機之中呢?

         其實,孩子努力與堅持的學習,為的不是考試的成績,而是「理想」。當理想達到時,頓時也就失去目標,甚至對無法預期的未來,感到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對於這些「天之驕子們」,卻是似乎被抑鬱的氣氛所包圍,真得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們對於未來,無法建立出一個「新理想」,甚至感到絕望與不滿。

         2017年衛福部,公布的台灣第一份的的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調查,也指出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需要心理方面的協助。甚至有3.1%的孩子在半年內,曾經有自殺的念頭,特別是在都市化程度較高,但社經地位較低的孩子更為明顯。聽起來更是讓爸媽感到焦慮,也讓人感到困惑,為何我們的孩子們會有如此高的壓力呢?

        對於未來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想法,甚至無法有目標,那就是憂鬱。如果用這樣的定義來說,我們憂鬱嗎?既然當作孩子依靠的爸媽都陷入憂鬱,孩子還開心的起來嗎?要改變不是改變孩子,而是我們和孩子互動時的「態度」。

        當我們滿口抱怨、責怪別人,把自己當作一個受害者,孩子又如何能學會有自信;當我們看著電視、新聞媒體,將社會當作一個大陷阱,孩子又如何能建立理想。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不時透露給孩子一個訊息:「做什麼都沒用」時,就會深深烙印在孩子小小的腦袋瓜裡,他又如何能在腦中建構出自己夢想中的未來呢?

        不論社會是多麼的亂,我們也不應該剝奪孩子的夢想。當孩子在身邊時,請克制自己的衝動,不要讓你的氣話,影響到孩子的想法。「鼓勵」,不是在口頭上說說,而是當孩子的榜樣。當孩子看見你的堅強,你勇敢尋求夢想的背脊,也才會踏出相同的腳步,尋找自己的夢想。

         不要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而是鼓勵孩子的努力。不知何時,「勤奮」變成「愚笨」的代名詞,好像你很用功就是因為不聰明。結果搞得每一個孩子都像鴨子一樣,表面上裝作很悠閒自得,私底下卻拼命的不停踏水。長時間把自己偽裝成另一個人,又哪裡能得到快樂呢?

        讓我們問自己一件事,是誰偷走孩子對於未來的「想像」呢?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5434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考試沒考的天賦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在五月底時,那天我有夜診,所以還在單位上班,突然櫃台小姐看起來很緊張的跑進來,很小聲的問:「光光老師,外面一個很大的小孩,還有他爸媽要找你」。這沒頭沒尾的問題,讓我也感到很困惑,我只好回問她:「到底是多大的大小孩?」她雙手一攤,應該是表示她也不知道。


        所以,只好再問是什麼事情,她說:「他們就是指定要找你,什麼也都沒說」。看著她真得很緊張,所以我只好請同事先幫照顧手邊的個案,自己去候診室看一下。在短短的路上,看著櫃台小姐很緊張的背影,以及快速的步伐,連我也不知不覺的緊張起來。到底什麼很大的小孩?又有什麼事情呢?都已經要晚上九點了,為什麼會這個時候過來呢? 很多疑惑不停地在我的腦海理跑著。

        保抱著緊張的心情,快速地走到了候診區,一看到那位「很大的大小孩」,我就笑了出來了。原來是已經「畢業」很久的孩子,跟著爸媽回來看我,我能了解櫃台小姐的緊張的原因,因為他今年已經國三,正在為升高中而努力。當然除了很驚訝之外,也很開心,他還是一樣很害羞,媽媽幫他說出今天來找我的原因,原來是他考上了「和平高中」,所以他想要來跟「老師」報告一下,並且讓我們分享他的喜悅。

         其實,聽到這個消息,我比他還要開心,更為他感到驕傲。記得,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是他小三的時候。那時候,雖然他很認真的讀書,但是在識字與閱讀上有明顯的困擾,所以成績一直都不是很好,也很沒有自信心。但是,他真得是非常善良,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又是個非常有禮貌的孩子。不認真、不讀書這些字眼跟真是一點都沾不上邊,但是就是需要非常辛苦才能跟上班上同學的進度。

         因此,就那時他來找我時開始,我們一步一步從音韻、識字、閱讀開始慢慢的練習,他也非常的配合。單位裡目前所有的「閱讀理解策略」的教材,也都是為了要教他而設計出來的。對我而言,不僅僅是我在教他,他也教我很多的事情。像是閱讀時,他卡在代名詞的轉換上,所以最初我們從看三國演義的漫畫開始,先引出他的興趣之後,再改為閱讀轉成為小學生寫的三國演義,漸漸讓他喜歡看小說,讓他喜歡閱讀。在過程中,最努力的不是我,而是認真的他,以及一直支持他的爸媽。

         對於他而言,他的善良與體貼是他最大的天賦,真得讓旁人都會很意幫助他。雖然,容易分心而有點恍神,但是反過來卻對於「壓力」的承受度更高,這難道不能說是一種能力嗎?只是,這些天賦與能力都是「會考」所不考的,但是在長長的人生生涯中,這些能力卻往往比學歷更為重要不是嗎?很幸運的,他有一個非常睿智的媽媽,充分運用他抗壓的特長,培養他作為花式溜冰的選手,也屢屢獲得好名次,不僅維持了孩子的信心,也幫孩子高中會考事先做好了準備。

         孩子不應該是「決戰」於大學,也不是高中,難道以後變成要決戰於「小四」嗎?我們應該看得更為長遠,維持孩子的動機與自信,往往比任何的事情都來的重要。人生的履歷表,並不是看你的學歷,更不是看你的考試分數,更重要的是那些考試沒有考的「天賦」。但是我們真得有去注意嗎?有去呵護嗎?還是只是跟著潮流,盲目的前進呢?

         每天跟著一堆孩子在一起,陪伴著他們長大,一起想辦法克服面臨的問題,最開心的莫過於知道他們可以獲得自己的成功。看著孩子的成就,分享孩子的喜悅,過去的回憶也就一一浮上心頭,那往往也就是最甜蜜的事情。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幫孩子過濾暴力與恐懼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你喜歡看恐怖片嗎?喜歡看動作影集嗎?對於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我們,總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煩惱,阻塞在我們的腦子裡面,三不五時就會跳出來影響到我們的心情。這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從煩惱中暫時的跳脫出來,電影往往也就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此刻你的孩子在旁邊陪你一起看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Zombie 變得非常的火紅,不僅是有影集、有漫畫、有電玩,幾乎無所不在的圍繞著我們的生活。就像,在HBO的電視影集「陰屍路」也有很高的收視率,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被喪屍攻擊,甚至在美國的拍賣網站上還可以購買到全套的自保求生工具組。不僅僅是電視、電影,甚至是漫畫也都淪陷,就像去年非常熱門的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Zombie更是變成超級巨大的大怪獸,而在今年電影也即將上映。

         對於成人而言,這些零零總總的媒體,基本上就是純粹是休閒樂,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往往是孩子惡夢的來源。「暴力」與「恐懼」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情緒,更會影響到孩子正在發展的大腦。當人們面臨威脅時,大腦就會釋放出壓力因子,讓我們可以瞬間變得更為有力、更為專注,而情緒也變得亢奮,以因應外來威脅的挑戰。但是,我們是面臨的是「真實威脅」嗎?還是那40吋電視螢幕的「虛構威脅」呢?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只要對於「刺激」就會立即做出反應,而不會先分辨是真的或假的。這時讓孩子觀看這些影片,這時是在「休閒」而是「折磨」。我們在幫孩子的大腦練習,如何快速的釋放壓力因子,你覺得孩子的情緒會越來越穩定?還是越來越容易起伏呢?

        「模仿」是上天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只要孩子注意到了,就會毫無意識的模仿下來,不論是卡通、電視、電影,而深深地印記在他的大腦裡面。即便是暫時已經忘記了,但是偶爾的還是會回想起來。特別是「恐懼」更是一種強烈的標記。如果小時候曾經迷路過,即便是三十年後長大了,也往往想起時還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景,感受到當時的情緒,即便是印象已經變得很模糊了。

        孩子比我們更加的敏感,對於環境壓力的抵抗力也比較低,幫孩子過濾「暴力」與「恐懼」的威脅,往往是所有父母、老師、大人的責任。不僅僅是家庭本身,在這個網路時代,資訊的傳遞非常迅速的時代,更要留心孩子所接觸到的各種資訊,幫孩子做到「擋火牆」的角色,避免孩子接受到不適當的環境刺激。


        保護孩子是我們大人的責任,而不是孩子承受無法解釋的壓力。 讓我們一起幫孩子過濾「暴力」與「恐懼」的威脅,還給孩子可以天真快樂長大的生活空間吧!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是孩子壓力大~還是大人輸不起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今年二月有一個重要的日子,不是二月十四日情人節,而是決定孩子可以進入哪所大學的「學測」。這個重要的日子,大概只有家裡有「學測」才會知道,雖然考試的時間不一樣,但是沈重的壓力,卻不比我們當年考「聯考」輕。


 
在學測的第一天,居然發生了一件特別的事情,有考生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情緒失控而在考場「脫光」。據新聞報導說明,這個重考生是已經「成功大學」畢業,而想要再考醫學系的孩子。更是讓我覺得吃驚,成功大學已經是非常好的學校,而且如果已經畢業了,為什麼還要再重來一遍呢?真得進了醫學院,日後的生活就會一路順暢了嗎?這些壓力,究竟是孩子的壓力?還是爸媽的壓力呢?
 
想想以前我們小時候,雖然學業壓力也不少,但是好像也沒有現在孩子那樣的誇張。補英文、補數學、補作文、補程式,反正所有的一切,只要你想得出來的,就一定可以找到補習班補。現在孩子需要學的越來越多,開始學的越來越早,究竟是為什麼呢?真得從越小開始讓孩子學習,孩子就會變得更優秀嗎?當孩子的天賦還沒來得及發揮時,我們為何就急著將孩子分類,真得就是最好的方式嗎?
 
孩子是充滿彈性的,需要的是引導,讓孩子發現更多未知的可能,孩子才會擁有學習的動機。他最大的學習動機,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和你分享剛剛學會的「新知」,讓你了解他的樂趣。此時,即使你在忙碌,也要停下你急促的腳步,傾聽他小小的口中所說的故事。孩子需要的是你的「傾聽」,而不是你的「評斷」,而讓學習變成了一個無趣的「工作」,卻又疑惑孩子為何不喜歡讀書?
 
孩子的壓力會如此沉重,究竟是環境變化太快、社會競爭很激烈,還是我們大人怕輸。究竟是孩子在努力學習,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還是在解救大人的擔憂。我們必須問自己,究竟我們為什麼那麼變得怕輸、怕失敗,而不是勇敢的踏出一步去嘗試。
 
很多時候,要改變不只是孩子,更要改變我們自己。

過度關心~只會是壓力

過度關心~只會是壓力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了,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當有孩子以後,家裡的重心往往都會在孩子身上,加上工作的壓力,真得有時難得回家一趟,新年也往往就是最重要的時刻。這時除了喜悅之外,但事實上也是隱藏著一種無形的壓力。
 
        記得去年,第一次帶寶貝回南部過年,心裡真得是超級膽戰心驚的。因為在台北的家,人數真得是非常簡單,所以不管東看西看,就算是有人到家裡作客,絕對不會超過十個人。但是,去年阿太超級想見到寶貝曾孫女,所以還特別交代要整理出一間房間,給曾孫女(我女兒)睡,真是太感謝了。但是,一想到只要一開門,就會見到二十幾個人的場景,加上我怕生的女兒,絕對可想而知的一定是大哭收場。但是,又一定得要下去,真得是超級有壓力的,畢竟阿太都已經說話了!


 
        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畢竟大過年的,如果哭得太誇張,難免會讓大家都感到尷尬。所以,只好在過年前的兩週,抽一天的空檔,來趟「老家一日遊」,好讓寶貝可以有一個底。第一次到阿太家,雖然沒有很多親戚,但是寶貝果然如預料之中的,開始哭鬧、怕生了。還好人不多,所以可以很快地安撫,再加上連哄帶騙得讓她玩了很多東西,終於很開心的喜歡阿太家。然後,連晚餐也都沒吃的,又趕回台北。
 
        還好,有事前的預習,寶貝在去年的新年時,可以說表現得很不錯。但是,難免有些親戚的過度熱情與關心,常常也會帶來許多的壓力,特別是小小孩也就常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像是,我們的家族比較大,常常都是一大群的人,連吃年夜飯都要分兩桌,不要說記得名字,連要搞清楚要叫叔叔,還是伯伯就已經很頭大了。更何況是不到四歲的孩子呢?如果孩子長的可愛,還更倒楣,臉還要莫名其妙的被捏好幾次。
 
        其實,孩子並不會怕生,如果我們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先蹲下身體和他站在一樣的高度在講話。請不要過度的熱情,急切的招呼孩子,更不要......
 
不要一見面,就「有沒有記得我是誰。」
不要一見面,就「叫叔叔!為什麼不說話呢?」
不要一見面,就「怎麼那麼瘦,都不吃飯嗎?」
不要一見面,就「有沒有調皮搗蛋?不聽話?」
不要一見面,就「叫媽媽生一個妹妹給你!」
 
       ……請給孩子五至十分鐘,讓孩子可以有適應的時間,讓他覺得很自在。
 
        這些問題,往往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更讓孩子感到焦慮。在他小小的腦子裡,不斷想著如果答錯了怎麼辦?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事情?結果孩子不覺得你在和他打招呼,反而沒有覺得被批評、指責了。如果換成你,才一進辦公室就被人指責你的不是,你會不會想要
哭呢?關心往往是出於好意,給予孩子適度的時間與空間,不僅可以化解可能出現的尷尬,更可以讓我們寶貝順利地融入新年團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