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滑的不是手機,是尷尬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廖笙光 技術長

很多時候,我們滑的不是手機,打的不是電動。

         因為今年五月要出新書的關係,所以最近只要一有空,幾乎都在咖啡廳裡面爬格子。這也許是多年來的習慣,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戴著耳機、一邊打字。雖然環境有些吵雜,但是在休息之餘,抬頭觀察一下旁邊的人們,有時就能找到一些小線索。



         上週一,當我坐在咖啡廳努力的寫稿時,不知何時對面坐了三個人,卻突然地大聲起來,當然也就吸引我的目光。停下手上的工作,悄悄地瞄了一下,原來是一位阿姨,正在和他兩二十幾歲的兒子說話。聽起來是,有關於小兒子找工作的問題,讓阿姨非常不開心。

         就看到阿姨打開嘴巴,一連珠砲的火力全開,對著小兒子一直唸,整個咖啡廳都變得凝重起來。一下子問有沒有寄履歷表、一下子說要如何面試、一下子又說有件衣服在哪裡......... ,最後連老是晚起床都拿出來說。小兒子就是一直低頭的吃三明治,其他動作都沒有,連頭都沒抬起來過。

         阿姨似乎念得不是很過癮,突然話鋒一轉,轉頭看著置身事外的大兒子,大聲說:「我在說他,你還一直滑手機」。只看到大兒子,依然還是不停地滑手機,一點回應都沒有。

         其實,我很想幫大兒子說:「媽,我滑得不是手機,是尷尬.........」。

         裡就像是在電梯裡,突然碰到不太熟的人,要打招呼也不是,不打招呼也怪怪的。 這時,我們往往就會下意識的,拿出手機假裝在看e-mail。你說你是工作很忙,一定要現在處理嗎?還是因為搭電梯很無聊,所以要休閒一下嗎?

         其實都不是,我們滑的是「尷尬」。

         就像是阿姨在罵弟弟,這時哥哥是要加入戰局,一起數落弟弟嗎?還是自己先離開咖啡廳呢?兩者似乎都不是好決定,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才好,所以只好先坐著不動,再拿出手機假裝忙碌狀,假裝沒有聽到阿姨的責備一樣。

         想想看,在家庭互動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情況。當妳在責備孩子時,爸爸常常就會在一旁滑手機,其實在內心裡,他滑著不是「手機」,而是「尷尬」。要去介入紛爭救孩子嗎?或跟著一起責備呢?與其加入戰局,不如置身事外,如果有電視就看電視、有手機就滑手機,這就是人性的常態。

         孩子確實是一定要教,但是也要看「場合」。很多時候,你私下和孩子說,效果反而比較好,也不會讓大家都覺得「尷尬」。更不要讓氣氛變得很僵後,又責怪另一半為什麼老在滑手機,因為他滑的一頁一頁都是「尷尬」。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9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