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兒童發展新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兒童發展新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12種握筆姿勢



握筆姿勢與孩子在學校書寫的效率有密切的關聯性,在統計上可以歸類的握筆姿勢有12種。特別是當孩子在四年級以後,課業會變得越來越重,握筆姿勢的效率之間的差異,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因此,在一二年級時,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握筆姿勢也就相當重要了。

讓我們使用紅綠燈來做比喻。

在前面三種(動態三指、動態四指、代償性三指)都屬於綠燈,孩子在書寫效率上會表現得很好。其中,第三種,代償性三指握筆法,雖然看起來很怪,但是真得是超級好用的握筆姿勢,寫起來一點也不會費力。

中間四種(斜側三指、拇指纏繞、拇指內塞、斜側緊閉)都是屬於黃燈,孩子還是可以寫得好,但是往往在書寫效率上不佳,比較不喜歡寫字。其中,在"斜側緊閉握筆姿勢",往往會在小四時,才會開始出現抗拒書寫的情況,需要特別的注意。如果孩子屬於這種握筆姿勢,建議盡量務必在小三之前改正,避免出現拒寫的情況。

下面就是紅燈,如果見到這樣的握筆姿勢時,就務必一定要調整孩子的握筆姿勢。前面三種(五指、手指纏繞、兩指夾握)孩子就算很想要寫字也不能寫好,所以一定要調整;最後還有兩種
(握拳、內旋)則建議先不要拿筆寫字,以免養成不適當的習慣。

很多時候,孩子拿筆拿不好,不是孩子不認真,而是手指肌肉力量尚未成熟。所以當孩子拿筆不好時,不是要孩子多寫多練習,因為寫字是不會訓練到手指的肌肉,反而是要讓孩子多練習剪刀、撕紙畫等活動,增加肌肉的力量喔!

如果大家有興趣更深入的了解,可以看"掌握學習的勝算"一書,那是光光老師在2007年出的第一本書啦!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光光老師的專欄出爐了 TOP549

康軒親子學習雜誌 TOP549的邀請,光光老師開始寫專欄了。
昨天收到雜誌社寄來的包裹,趕快拆開來拍照,跟大家分享喔!!!
在2013年的一年中,光光老師將會跟大家一起在TOP549的專欄中跟大家分享,如何幫助小學生培養專注力喔!!!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帶孩子? 孩子帶我?!


光光老師最近開始迷上做小點心,經常上我尋找簡易的烹飪食譜,在網路上蒐集所有的親子DIY玩具組。這並非是因為我喜歡煮菜,而是因為最近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三歲小女孩,但是膽子小、自尊心卻很強。她非常喜歡做點心,做點心是她感覺到最開心也愉快的時候,所以做點心變成光光老師和小女孩溝通的一個橋梁。

為了要多多了解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所以光光老師也就開始做雞蛋糕、三明治、飯糰、薑餅屋的一路做下去,我看不要多久大概光光老師就開始要買烤箱做餅乾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最近小女孩開始跟光光老師講她在想什麼,令人感到神奇的是一個三歲的孩子居然可以想這麼多事情,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光光老師覺得帶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大人在教導小孩,很多時候小孩也再教導大人。透過孩子獨特的眼光看世界,你將會發現孩子的方式有時候在教導另一個孩子時,往往是特別的有用的。

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不知不覺地,隨著孩子改變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也學會了很多新的事情。誰說是大人在教孩子,事實上在過程中,孩子也教會我們很多事情不是嗎?

只是「孩子在教,你有沒有在聽?!?」還是一直固執地使用「大人」的方式在教導孩子呢?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最古老的掌上遊戲~Water Game



有時懷舊的玩具,對於兒童的發展更有意義。最近光光老師買了一個很懷舊的玩具,記得我小的時候,還沒有掌上電動玩具的時代,這類的遊戲就是最好玩的掌上遊戲機。

其實這種遊戲的非常簡單,就是一個按鈕,隨著用的力道不同,讓小圈圈飛起來。看看可不可以讓所有的小圈圈可以套在指定的位置上。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有趣的遊戲,往往按到拇指酸痛也樂此不疲。

這類的遊戲機已經超久沒看到了,最近日本的玩具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復刻版,所以光光老師也就買了一台。然而,很可惜的復刻版的設計,居然將原來在前面的按鈕改到後面了,如此一來對於兒童訓練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因為訓練食指力量對於孩子的手功能並沒有多大意義。

許多的家長和老師都很疑惑,為什麼現在小孩越來越不喜歡寫字,拿筆也有許多的問題,但是以前的孩子為什麼不會呢?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玩具都需要"電池",孩子不用費力就可以得到許多的感覺刺激,當然也就越來越不需要用力,所以也就越來越沒力。

有機會,收起妳的iPad和手機,找出以前我們小時候的玩具,讓自己的寶貝玩玩吧! 你會發現那些玩具,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遊戲喔!!!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是誰偷走孩子的遊戲 ?

是誰偷走孩子的遊戲 ?

最近看新聞,其中一篇是提到最近孩子的體能差,而且從小就是小宅男、小宅女。之前還看到另一個教育政策,日後體能必須要併入考試成績的。看到這些政策,光光老師不經想要幫現在的孩子打抱不平,究竟是孩子不想要動,還是沒辦法動呢?

如果你最近有去公園,你就會發現現在的公園真得不是會孩子設計的。請你走到家裡附近的公園,請問有看到鞦韆嗎?還是只有看到一隻一隻架在彈簧上面的木馬呢? 目前的公園的遊戲,絕大多是給四歲左右的孩子玩的,又如何吸引活動量最高的五、六歲孩子呢?

如果是住在台北的孩子,如果想要盪鞦韆,還要千里迢迢地跑到 大安森林公園,跟著一大群的小朋友排隊。往往需要等到半小時,才可以玩到三五分鐘。

想想小時候的公園的遊戲,小孩子往往玩上個半天都不願意回家,因為公園就是專為孩子設計的樂園。曾幾何時,公園好玩遊戲,像是"旋轉地球"、"八爪章魚"、"盪鞦韆"、"爬竿"都一個一個消失了。究竟是大人偷走孩子的遊戲,還是孩子不愛動呢?

如果連小學的操場,都找不到令孩子感到有趣的遊樂設施,那是大人們的問題,而不應該使用考試壓力來強迫孩子增加體能吧!!! 如果我們沒有先創造適合孩子活動的環境,請不要創造額外的壓力。因為這些壓力最後還是又會回到父母與孩子的身上。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Top945 康軒學習雜誌

Top945 康軒學習雜誌是針對幼稚園與國小兒童專門編輯的兒童雜誌,編輯的內容強調兒童閱讀,因此沒有太過花俏的編輯,讓兒童更容易享受閱讀的樂趣。


前天,很榮幸地與Top945 康軒學習雜誌的鄭主編閒談了有關於兒童在國小低年級時需要注意的學習與發展。分別針對了專注力、學習力、情緒力等三個層面來說明,希望可以讓父母更加了解如何協助孩子在學習與發展。

鄭主編也邀請光光老師之後在Top945 康軒學習雜誌上寫專欄,如果一切順利,明年1月大家就可以在Top945 康軒學習雜誌上看到光光老師的專欄了喔!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隨著年齡陪伴孩子長大

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也因此不是對每一位孩子都用同一種帶法,也不是對同一個孩子都用同一種帶法。隨著孩子長大,在不同的階段中,我們必須使用不同的態度與方式來教導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來找光光老師,我最常說的就是這年齡OK或不OK,因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0 ~1.5歲 著重在 信賴感的建立
1.5~2.5歲 著重在 自我概念的發展
2.5~4 歲 著重在 自信心的建立
4 ~5.5歲 著重在 權力感的發展
5 ~6.5歲 著重在 自我控制的養成

正因為在不同年齡的重點都不一樣,所以對待孩子方式也會隨著年齡會有不同。一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信賴感的建立,請不要這是訓練他(她)獨立;三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獨自完成事情,從中間發展出自信心,請不要一直幫孩子做事情。

隨著孩子的年齡,陪伴孩子一起的長大。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黃金注意力 只有15分鐘



光光老師常常到處演講,這幾年平均每個月都有2~3場的演講機會,十年下來有真得講了不少場次。

雖然說,父母常常擔心小孩子注意力不夠長,沒辦法好好的專心一個小時,而擔心不已。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與年齡成正比,隨著年紀增加而延長。

在許多的專家也都發現,人類在一小時中,最佳的注意力與學習時間,大約在15分鐘。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就算是已經成年的父母,所有人最佳注意力的時間,也只有15分鐘。也就是在一個小時的演講時間裡,演講者必須要將精華濃縮在只15分鐘之內,這樣才不會讓大家聽演講聽到睡著,也可以讓大家學到新的知識。

就如同補習班的名師,都很能使用這個技巧,所以通常往往每講15分鐘,就會加上一些相關聯的笑話,不然學生不全都睡著。教導孩子更是如此,特別是還不會看時間的孩子們,根本不能自己規劃時間,所以更需要父母與老師的協助。讓孩子在最有注意力的時間內學習,將可以讓孩子學得更有效率、更有興趣。

當我們在教導孩子時,應該先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並且將重點濃縮在15分鐘之內,趁孩子最能集中注意力的時候,讓孩子學習。適時地休息,而不是著重於延長學習的持續時間,有時分段學習往往會來得有效率,這是父母與老師必須注意的喔!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尊重孩子的感受

當我們在帶孩子的時候,請務必記得:"感覺不等於感受"這句話。

對很多成人而言,直覺的認為"感覺就等於感受",所以會強迫孩子要跟每一個人都要一樣。就像我們去吃麻辣火鍋一樣,通樣一鍋麻辣鍋,有人覺得辣到很過癮,有人卻覺得辣到要人命。如果每一個的感受都是一樣的,那麼請問是敢吃麻辣鍋的人有問題?還是不敢吃麻辣鍋的人有問題呢?

同樣的同樣的一種感覺,對於有些孩子是過度刺激,而導致孩子很容易過度興奮,甚至感到恐懼與哭泣。這時,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們嗎?還是協助他們漸漸地減低敏感度呢?

孩子需要你的了解與尊重,當你可以了解他的真實感受,他就會乖乖與你配合,因為他知道你是來幫助他的。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小寶貝吃腳趾,好嗎?



小嬰兒往往都很喜歡吃手指,好像吃雞腿一樣,吃得津津有味的。等到四到五個月時,小嬰兒十根手指都 吃膩了以後,就會開始吃自己的腳趾頭,看起來會更佳的可愛。

實際上,吃腳趾頭不僅是可愛喔!除了可以幫助小嬰兒認識腳趾,最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小嬰兒練一肚子的力量喔!這是是小嬰兒最重要練肚子力量的時候喔!實際上不需要擔心吃腳會生病,因為小寶貝這時候腳腳根本就不曾碰到地,所以乾淨得很呢!

很多時候,小寶貝爬得不好、站不正,往往都是因對肚子力量不夠。雖然不一定要讓小寶貝將腳趾頭放進嘴裡,但是多鼓勵小寶貝玩腳,將會對於肚子力量的發展很有幫助喔!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亞斯伯格的父母必看 星星的孩子作者的演講


      光光老師一直不覺得這些亞斯伯格是一種 "病" ,而應該視為是一種人格特質。這些特質使得他們特別容易緊張與焦慮。所以協助他們的第一步: 應該是增加其對於環境的安全感,而不是強迫他們改變。

      AS的孩子們與眾不同的特質,如果我們能了解並接納,這些特質將會是他們的資產,而不是會是一項負擔。

     下面的影片的主講人,就是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也就是 星星的孩子 一書的作者。透過他的親身經歷描述他的自閉歷程,將給我們完全不同的啟發。




      AS的孩子需要我們的理解與接納,而不是強迫的矯正與改變。當我們真心地了解他們的感受,與他們在站在同一陣線,你將會發現他們是如此的天真而聽話的。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嬰兒的注意力與大人不同


  如果說大人的注意力像是手電筒,擅長於注意單一事情;那麼嬰兒的注意力則像是一個燈籠,擅長於學習周邊發生的一切事情。

  嬰兒學習事情的方式,就像是一塊海綿,會不斷吸收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對於所有的事物都充滿興趣,但是相對而言也就不太遲久。

  孩子從滿一歲開始,就開始他的模仿生活,在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又有趣的事物。甚至開始不喜歡自己的碗,一定要吃妳碗裡的食物;開始學習妳拿筆假裝寫字;拿起遙控器轉臺等等...這一切都是她在學習的歷程。

  當我們在帶兩歲以下的小孩時,教導他最好的方式是帶著他一起做事情,讓他從參與中學習。而不是坐在桌椅上要求他專心學習字卡喔!!!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好好陪伴孩子的童年 烏鴉與公雞的故事


前一陣子聽了一個很有趣的演講,中間提到了烏鴉與公雞的故事,很值得大家深思。



就如同伊索寓言裡面的烏鴉,可以很聰明的用石頭來增加瓶子裡面的水位,近來科學家的研究也證明的這個事實。

烏鴉是目前我們所知道最聰明的鳥類之一,科學家提供一個透明的塑膠管和一根鐵絲,想要看看這些野生的烏鴉,是不是可以使用工具來取得塑膠管裡面小鐵籠裡面的蟲子。結果發現,這些野生的烏鴉真得聰明到會彎曲鐵絲來獲取食物喔!!!   [下圖示]  相對而言,公雞的生活可就相對的單純的多了,只要好好的啄食眼前的食物就好了。


妳知道烏鴉與公雞最大的差別在於童年嗎?烏鴉在兩歲以前都是依賴的父母的餵養,觀察與模仿父母的生活智慧。但是公雞整個生命週期卻只有短短的一年,然後就變成桌上的食物了。也就是說烏鴉的幼兒時期,比我們飼養公雞的一生還要長。但也就成就了烏鴉變得最聰明的鳥兒,而公雞最後變成桌上的湯。

人類的幼兒時期特別的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可以更有彈性的學習、適應,所以造就了聰明的我們。幼兒時期,孩子就像是一個吸收力無比的海棉,會模仿我們的一舉一動,
從中間學習到如何適應與應付這個環境的所有技巧。

孩子是從模仿中學習,好好的陪伴孩子的童年,孩子會從模仿你的動作中學習到所有的生活與學習技巧。不要凡事都幫孩子做好好的,也不要一回家就坐在電視或電腦,不然孩子將學習不到任何東西。

好好的陪伴孩子長大吧!!! 孩子很快的就會不需要你的陪伴了。然而之間的差別,將會是"獨立自主" 和 "桌上雞湯" 之間的差距。






[歡迎加入光光老師粉絲團,了解更多的新資訊喔!!!]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孩子挑食嗎? 還是經驗不足?

挑食的孩子??? 老是東挑西挑的,很不願意配合


挑食是光光老師常被詢問到的問題,
實際上挑時再兒童發展上是一種正常的保護反應,
也有其關鍵發展期。

為什麼是正常的保護反應呢?
在所有雜食類的動物,
在幼兒時期都會隨著媽媽一起出去覓食,
所以只要幼兒時期曾經吃過的食物,
也都會視為 "安全的食物" ,
相反地,不曾吃過的食物,
就是不安全的,
亂吃可能會出問題。
這樣的保護機轉一直會持續到成熟以後才會改變。


所以小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在兩歲半至三歲之前,
曾經吃過的味道,
他也就會視為安全,
如果之前沒有嘗試過很多味道,
也就會越來越挑食喔!!!

所以如果希望養成不要挑食的孩子,
在一歲之後到三歲之前,
多多讓孩子嘗試不同的味道喔!
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歡迎加入光光老師粉絲團,了解更多的新資訊喔!!!]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自閉兒希望你知道的10件事 書摘

自閉兒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      書摘 by 光光老師



        我從不認為自閉症是一種疾病,也不是一種障礙,而是一種特質。一種需要被我們了解與接納的特質,唯有站在他的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的協助這些可愛的孩子。下面的文章摘錄與修改至Ellen Notbohm所寫的自閉兒希望你知道的10件事」一書,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可以更了解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們。

1. 自閉不是我唯一的特質

在我所有的特質中,自閉症只是其中一個,不能只以它來定義我這個人。我是一個小孩,我的人格還在發展中。你和我都不知道我具有那些潛力。只用一個特點來定義我是很危險的,因為我們設定的期待可能太低。要是我感覺你不認為我辦得到,我的反應自然是:「那又何必試呢?」

2. 我的感官知覺與你不同

我的感官過度的敏感,特別是對於視覺、聲音與味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你可能不曾注意到的影像、聲音、氣味、碰觸,都會引起我極大的痛苦。對我而言,周遭環境往往充滿敵意。你也許覺得我很對縮或有攻擊性,但我只是想樣保護我自己。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像逛超級市場這麼簡單的事情,對我來說都可能像是人間煉獄。

3.請分清楚是不肯或不能

不是我不聽話,而是我聽不懂你說話的方式。當你在房間另一頭對我喊,我聽到是這樣:*&%#@%,比利。#$*@!%#&*。請你走過來,用最簡單的句子直接對我說:「請把書放在桌上,比利。該吃午餐了。」這樣才是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還有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這樣我會比較容易照著做。

4.我的思考是具體的 (使用字面意義來解釋語言)

當你想告訴我不要跑,口裡說的卻是專心點,寶貝!我會非常困惑。不要跟我說:來,趕快做!,結果我走到你的前面,你卻又拉著我回到座位上做好,然後大喊「為什麼你就是不聽話。請你可不可以說話精確一點,慣用語、雙關語、俏皮話、隱喻或諷刺,這些話我都聽不懂。

5.我懂得字彙有限,請多點耐心

當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的感覺時,當然也很難告訴你。我可能餓了,覺得挫折、害怕或困惑,但是現在那些字都超出我的能力範圍。請注意我的身體語言,退縮或煩躁不安都可能是情況不隊的徵兆。或許我會像個大學教授或電影明星一樣,背出長篇大論或整套劇本,但我未必了解自己說的內容。我只知道,只要回答就可以幫自己解圍。

6.語言很困難,我用眼睛學事情

要教我做事,請示範給我看,不要只用說的。而且,請有心理準備,可能會需要示範很多遍。不斷重複一樣的動作可以幫助我學習。圖象式的行事曆對我的日常作息會很有幫助。他會像我的萬用手冊一樣,讓我不再覺得有壓力,因為我不必去記住接下要做什麼,可以幫助我預期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我也比較能符合你的期待。

7.請從我的強項協助我 (不要專注於我做不到的事)

我就跟其他人一樣,如果一直感覺我不夠好、需要修正,我就沒辦法在那樣的環境中學習。當我很確定一定會被批評時,就會避免去學習新的事物,不管那件事多麼「有幫助」。請多找出我的優點,你一定會找到的,只要你將心思放對方向。

8.請幫助我與社會互動

表現上看起來,好像是我不想跟遊戲場的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有時候只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其他孩子說話,或如何加入他們的遊戲。若你能鼓勵其他孩子邀請我一起遊戲,我也許會很高興能夠參與。我比較擅長有結構、明顯開始和結束的遊戲。我不知道怎麼閱讀人的表情、身體語言或情緒,所以我會感激你不斷的教導我,做出合乎禮儀的反應。

9.請試著找出讓我崩潰的原因

當我出現崩潰、爆發、發脾氣、哭鬧的情緒時,我其實比你更害怕。會發生這種事,是因為我的某個感官超過負荷了。如果你能找出我崩潰的原因,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畢竟我是一個孩子,沒有辦法改變外面的環境刺激。請記得,所有行為都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它能告訴你,我對於某件當時發生事情的感覺,那是我沒辦法用言語告訴你的。

10.  如果你是我的家人,請無條件愛我

請排除這樣的想法:如果他可以……為什麼他就是不能……。有自閉症不是我選擇的,但請記得,這件事是發生在我身上,不是你。沒有你的支持,我要擁有成功獨立的生活,機會是微乎其微。有了你的支持和引導,可能性會超乎你的想像。我像你保證,我值得你這麼做。


最後的三個字:耐心、接納、放輕鬆
請把我的自閉當成是一種不同的能力,而不是一種障礙。請超越你可能看到的限制,看到上天賦予我的天賦。沒錯,我可能不擅長說話和與人眼神接觸,但是你注意到了嗎?我不說謊、玩遊戲、不說同學閒話、不批評別人。雖然我在某些方面明顯地與眾不同,但是我觀察入微的能力和超強的專注力,只要適當的引導,也會變成與眾不同的能力。世界需要不同思考模式的人,才會有所改變與進步,誰知道今天像我一樣特質的孩子,未來會不會是改變世界的人呢?不管我未來位有什麼樣的成就,沒有當我的後盾,那些通通不會發生。想一想那些社會規範,對我沒有道理,請放下它吧!請接納我,當我的擁護者,當我的朋友,幫我和那些不瞭解我的人溝通,看看我能做到甚麼程度。謝謝!

[更多新的資訊,請加入光光老師粉絲團]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漢字七彩卡 教孩子部首的遊戲






        中文是真得是相當有趣,但是也相當複雜。普普通通的一個字,十幾個筆劃都算是正常,有些字甚至多達二十劃。許多有識字有困難的小四兒童,最常被發現的問題就是,筆畫順序不正確。因此無法有效率地記得字體是如何書寫的。

        所以,在小一小二時,筆畫概念建立就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部首的筆順一定要正確,才可以確保日後難字學習時的正確性。說到部首學習,最近有一個紙牌遊戲:漢字七彩卡。真得很值得推薦給小學階段的家長喔!

        可以讓孩子練習如何使用部首組成另外一個字,例如:好=女+子  和=禾+口
所以正確答案就是:如

        非常適合鼓勵對寫字沒有興趣的孩子玩喔!透過遊戲來練習識字喔!!!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試試看喔!最近博客來還在特價喔!更多玩法請看,說明書


[歡迎加入光光老師粉絲團,了解更多的新資訊喔!!!]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兩歲的小孩吵著要玩iPad~手眼協調的發展


iPad真是一個有趣的商品,真得很好用,連光光老師已經退休的老爹也愛用。
像是這次的文章裡面的圖也是用iPad畫的,也不是用電腦喔!
但是我們必須正是一個問題,iPad對孩子真得好嗎?

今天上課的時候,在診間外面碰到一個兩歲的孩子在哭鬧,我還以為是孩子不舒服,結果是吵著媽媽要拿iPad來玩。多令人感到驚訝啊!一個才剛學會說話不到多久的孩子,居然就會要iPad玩。

對於成人而言,iPad的確是很方便的工具;但是對兒童而言,過度使用iPad,卻往往是弊多於利喔!!!

我們先從人類最依賴的感覺系統  "視覺" 來說明。視覺與絕大多數人想像的並不一樣,我們的視覺分為兩大部分: 一是中央視野、另一是周邊視野



中央視野的範圍實際上很狹窄,可以準確地區辨顏色與形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區辨物品,當然認字也是在這裡執行的。



然而,周邊視野的功能就不一樣了,雖然他的範圍比較寬廣,但是實際上並不能清楚看清楚物品,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察覺快速移動的物品。像是過馬路或騎車時,判斷身邊發生的狀況,就全靠周邊視野了。




如果週邊視野的察覺功能不好,就像下雨天穿雨衣過馬路,老是會搞不清楚車子哪時候會過來,過馬路時也就要特別小心。

周邊視野的發展與兒童的移動經驗有關,如果孩子都是坐在家裡打電動、看書,周邊視野的察覺能力是不會出來的。如同我們之前說過的,周邊視野最重要的功能是察覺移動速度,在玩iPad的時候,我們是用哪裡來察覺物品移動呢?

使用的卻是中央視野不是嗎?




用iPad打電動等於是在教導孩子尚未成熟的神經系統,要用中央視野來注意快速移動的東西。就好像是教導孩子用眼睛來接球一樣,結果孩子眼睛直直盯著球一直看,最後的結果一定是...........



被球打到的哇哇大哭。

想要讓孩子的手眼協調好好的發展,請放下手邊的iPad吧!抽空跟孩子多多的玩玩丟接球吧!不要小時候讓孩子多玩iPad,長大又念他:為什麼老是找不到東西,眼睛長來做什麼!!!

孩子不會告訴你,他的周邊視野實際上根本沒有足夠的練習機會。



[歡迎加入光光老師粉絲團,了解更多的新資訊喔!!!]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握筆寫字從吃飯開始 健康頻道訪問

光光老師在2011年10月5日,接受健康頻道的訪問



        孩子寫字不好?還是照顧太好?以前的孩子很少會有握筆的問題,最重要的差別是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用筷子吃飯,所以精細動作往往都相當不錯。然而,隨著飲食習慣的西化,所以很多孩子漸漸地也不使用筷子了,所以握筆的姿勢往往變得不佳。

        如何在孩子入學之前,替孩子準備好良好的精細動作能力,為孩子養成良好的握筆姿勢,將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動作學習能力喔!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1 捏2 轉3靠手」讓孩子輕鬆握筆寫好字 (下) by 光光老師

Part2矯正錯誤握筆
 5大 秘密武器對付6種錯誤握筆法

握筆姿勢出問題,主要原因是在虎口與手指的地方,臺安醫院職能治療師廖笙光指出,握 筆時,虎口要維持一個圓圈,若越寫字,圓圈越小,就是握姿不對;至於手指部分,正確姿勢應該是大拇指與食指輕觸,錯誤握姿主要都是出在食指第2關節過度彎曲,或是拇指與食指呈現互相包繞。

不過,家長不用擔心,因為只要讓孩子透過端盤子的動作,訓練指端力量;用透 氣膠帶纏繞食指第1、第2關節,讓食指不會過度彎 曲;讓孩子用撲克牌洗牌,把虎口打開;運用筆套,防手汗及手指纏繞;或是用3隻手指夾筆寫字;這些練 習都能改善孩子握筆姿勢不正確的情形。

另外,廖笙光也分享,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把字寫漂亮,可以讓孩子做「畫線條」 的練習,就是在白紙上,用筆連續畫12條直線,每一條都要一樣長,畫完後再用尺比對一下,檢查是否一樣直、一樣 長,練習完直線,可再練橫線,「如果線條有長有短,代表寫字 就會有大有小;若線條都練到一樣長、一樣直,寫字自然就不會歪七扭八,字跡就會好看」。





「1捏2 轉3靠手」讓孩子輕鬆握筆寫好字 (上) by 光光老師





握筆姿勢影響字跡、寫字效率,更連帶影響坐姿的正確性

  希望孩子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寫字時更有效率?以及希望孩子寫作業時坐姿正確?這些事 情的起點就在於是否有正確的握筆姿勢!學好握筆姿勢,最重 要的是手腕的穩定度與手指的施力點;如果孩子握筆姿勢不正確,爸媽也別緊張,臺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職能治療師廖笙光提供矯正工具與方法。  

  還有,下次若發現孩子寫功課時,坐姿越來越傾斜,或上半身整個快趴到桌面上,問題可能出在握筆姿 勢,因為錯誤的握筆,會導致孩子看不見自己寫的字,只好調整坐姿;所以爸媽不要只是要求孩子「坐正」,要發現問題所在,跟著廖笙光治療師的建議,一起幫助 孩子坐得好,字寫得好!

 



  有不少小學生寫功課寫到手痛,或是家長覺得孩子寫字很慢、字跡也不漂亮,問題可能就出在「握筆姿勢」!臺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職能治療師廖笙光 說,「小朋友握筆姿勢不正確,光寫字手就會痛,跟做苦工沒兩樣,同時還會影響坐姿,當家長要求孩子坐姿正確前,恐怕要先確認孩子握筆姿勢是否正確」。

  廖笙光指出,現在的孩子過早學習寫字,再加上手腕缺乏訓練,手的肌肉力量還沒準備好,這樣就易養成不好的握筆習慣;相較於過去,現在小朋友握筆姿勢相對是不成 熟的,因為以前的孩子小時候會爬樹或坐在地板上玩彈珠,手腕會直接與物體或地面有垂直面的接觸,這都是最好的練習機會,之後再學握筆寫字時,手腕就會有穩 定度。

  反觀現在的孩子,雖然做很多精細的操作,如:玩電動、打字、使用滑鼠,甚至學鋼琴,手指都學得非常靈活,但問題是很少用到手腕,所以寫字容易出現手腕往上抬、 倒勾的狀況,這會導致寫字忽大忽小,及效率降低。廖笙光說,「寫任何字,只要筆畫夠正,就會好看,而寫字要漂亮,重要的是手腕,接下來才是手指。」
  對於幾歲才適合開始學習拿筆?廖笙光表示,一般是3歲孩子 拿蠟筆,4歲用彩色筆,大班的孩子可以開始學習正確的握筆與坐姿,並養成良好的習 慣;家長為孩子挑筆時,盡量挑筆桿粗一點的筆,若孩子很小就拿很細的筆,那時大拇指穩定度不夠,可能會出現用虎口及手指夾筆的錯誤握姿。另外,如果發現孩 子有手汗的現象,可以在筆上加泡棉筆套,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筆桿滑落。



握筆姿勢不正  坐姿連帶出問題 
 

  握筆姿勢不正確,還會進一步影響坐姿,甚至引發親子衝突。廖笙光根據他輔導個案的經驗,發現許多孩子因為拿筆不正確,若坐正,會看不到自己寫的字,所以寫到後 來都趴在桌上,或是身體往右側,但是父母不知情,一直要求小孩坐好,最後導致親子之間不快。

  廖笙光建議,孩子剛開始學握筆寫字時,家長可以站在孩子左後方,從孩子耳朵看過去,如果家長看不到孩子的筆尖,就代表握姿有問題,孩子寫到後來,坐姿會整個歪 掉,所以下次要求孩子坐正前,先檢查握姿,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