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幫孩子創造一個有年味的回憶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


       年味是越來越淡了,習俗也漸漸變成一種參考,但是回憶依然是清晰的。

       走在台北的街頭,真得有一點失落,街頭一點年味都沒有。真得很難將要過年的氣氛和眼前的街景連結起來,很多事情正在一點一點的改變。

       在過去生活中,人們因為工作關係,一家人往往各奔東西,在不同城市裡成家立業。回鄉過節,往往是資訊的大交流,將彼此在一年中碰到的事情做「第一手資訊」的交流,對方也往往聽得津津有味。往往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已經過的大半天。如今,facebookyoutube的資訊,早已超過口耳相傳的速度,第一手資訊也變成「舊聞」,聊天也沒有什麼樂趣。好似過年剩下的也就只有拜拜和發紅包,就可以結束了。

       回憶,是一群人一起創造的,也就是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回憶也才會深刻,不是嗎?所以幫孩子創造一個有年味的經驗也很重要了。小時候的印象雖然懵懵懂懂,但卻會深深印在孩子的大腦當中。因為我自己的孩子還小,所以熱鬧氣氛的角色好像理所當然地落在我的身上。一連好幾年都發揮著「辦尾牙」活動的精神,設計著領完紅包的活動,熱鬧熱鬧家裡的氣氛。

       不論是戳戳樂、抽抽樂、爆米花、放煙火,甚是連夜市在賣的「棉花糖」都玩過一輪了。藉由不同的活動讓孩子們當老闆去賺「鞭炮基金」,賺得多也玩得多,所以孩子們無不卯足全勁,也熱鬧了當下的氣氛。今年孩子們自己提議要做「糖葫蘆」,可能是上次去玩有買一支給她們吃的關係,只是一來要準備的材料不少,二來是有燙到的危險,弄到最後可能變成爸媽的工作更多,所以改想其他的活動。

       最後,決定玩戳戳樂「恐怖版」。在一大盒的戳戳樂中,放上十個紅包,其他十四格放上「指定任務」。如果無法達成「任務」就必須要包給主持人一個100元的紅包。讓孩子們自己寫下「恐怖任務」,看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寫著一大堆怪事情,有些還真得太怪了,當然也就被我剔除。既然是恐怖戳戳樂,就是強迫大家都一定要跟著玩,不論大的小都都不放過。只是不知道為何,玩到後來只要是大人抽到「好運紅包」,變成要捐出來,還要加碼再包一個小紅包,這又是後來的故事了。

       整個戳戳樂的高潮,出乎意料之外的居然是「唱國歌」,一群老老小小的擠在客廳裡大聲唱著 high,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小學生」寫的,直到最後都沒有人承認。也許是因為孩子輩,最大的也讀大一(我的還在國小),孩子們玩得超級瘋的,畢竟在爸媽的捧場下賺了一大筆的煙火錢。在鄉下過年的好處,就是可以自由自在的玩煙火,也是我家兩個寶貝最期待的事情,畢竟在台北是不能放沖天炮的。最後就看著兩位大哥哥,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去買煙火,放了一整晚的煙火了。

       現在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個人化」,人人一台的手機,自己看自己的小螢幕,彼此在同一個時空,卻沒有絲毫的眼神交流,也難怪我們變得越來越容易遺忘,因為「回憶」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創造出來的。就是沒有人與人的互動,我們才會沈迷於虛擬世界,期望從中找到我們缺少的部分。但無形間,卻又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和別人拉開「距離」,而越來越變得孤單。

       年味再淡,家人關係更要好好維持。「回憶」是一群人共同的記憶,需要適當的「安排」才能創造出來喔!

同文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